分享

专家辟谣:喝牛奶与患胆结石无关

 快乐的泉源 2007-03-24

最近在一些网站的BBS上,出现了这样的帖子,说现今的牛奶都经过巴斯德法杀菌,所含的钙已变成无机钙了,不但对身体无益,还可能为胆结石制造机会。牛奶中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种强酸“氨素”,身体为了调节酸碱平衡,会将骨本中碱性的“钙”溶解出来作为平衡,因此喝牛奶原为吸收钙质,反而将储存的钙质给消耗掉了。由于没有留言,也没有更详细的注解,看过的

  人不由得会产生些疑问,难道自己每天花尽心思补钙补来的却是胆结石的隐患,而且还要消耗属于自己的钙吗?

  看看帖子的关键词锁定在“巴斯德法杀菌”,记者向专业牛奶公司进行了咨询。巴斯德法杀菌是现在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目的是杀死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有害微生物。目前最常见的巴氏消毒法将牛奶加热到85℃,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短,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不会破坏。这种巴斯德法杀菌需低温冷藏保存,袋装的保质期一般为2天,盒装的可以保存一周左右。与此相比较的是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它将牛奶加热至超过130~150摄氏度,仅保持几秒便迅速降至常温,然后在密封无菌条件下,用六层纸铝塑复合无菌材料灌装、封盒而成。据工作人员解释,这种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因为温度太高反而会对营养有所破坏。而且这种技术生产的奶由于保质期比较长,有一部分也许会变成无机钙。

  带着这个“也许”记者又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乳制品专家罗永康。罗教授说,牛奶中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酪蛋白和卤清蛋白的形式,而牛奶中的钙是以酪蛋白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牛奶中,这是一种有机钙,当

  其在高温中加热的时候,有可能变成钙离子,成为无机钙。不过,无机钙并不会必然性地对人体产生危害,实际上当人体内特别需要钙的情况下,一部分无机钙会被吸收,虽然吸收率仅有10%左右。当人体内钙量充足,即使牛奶中全部是有机钙,也会因为营养过剩增加肾脏的负担,对人体内脏产生压力。不过这种状况目前在我国很少见,因为我国国民基本上处于缺钙状态,不存在钙过剩的问题。

  协和医院营养专家马方说,按照人体每天正常所需要,我国国民钙的摄取量每天应该达到最低标准800毫克,可是仅凭食物中含的钙达不到需求。实验证明,如果一天能饮用两袋250毫克的牛奶,就足以很好地弥补钙的短缺。罗永康说,为了增加钙含量,没有必要选择高钙奶,普通的鲜奶里营养成分比较均匀,吸收率可以达到70%。由于价格的因素,高钙奶中的高钙一般是人为添加的化学钙(无机钙),吸收率一般只有30%至40%,这种钙容易在人体当中造成沉积,形成肾结石。通过市售中成品奶的检测含量结果看,只要是正规厂家、正常途径下生产的奶制品中的钙含量都达到了国家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