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分析方法与应用[ 02/08/2007 11:16:00 | By: 桥智 ]品质分析方法与应用 一 品质分析目的
品质分析目的主要发掘产品品质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与再发防止的工作,并部署下一阶段品质工作的重点 二 品质问题的类型
品质问题林林总总,若从品质问题的发生源头观察,问题约可概分 1 原材料变异造成品质问题 - 脆弱的IQC检验 2 制造变异造成品质问题 -松散制造管理或制程能力不足 3 产品设计缺陷 - 技术力先天不足,DFMEA活用与对策不足 4 制程设计缺陷 - PFMEA活用与对策不足或加工流程、设施的不完善 5 顾客期望与产品设计不一致或顾客误用 品 质问题的特征是因果关系错综复杂,不易简单地从问题表象直接推定原因,因此实施品质分析的重点,应秉持事实管理的精神,适当地应用专业技术,还需要强调以 数据合理逻辑推理并加以验证问题真因,才能够真正解决品质问题,管理干部面对品质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压力下,仍须坚持部属需要对问题真因加以验证、却认真因 与对策效果,如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3 进行品质问题的程序
企 业进行品质问题分析的主要程序为识别、分析、验证、矫正、预防,分析工作常受限于分析者的技术力与认知,加上分析是向繁杂且废时,因此分析工作常常实施不 易,或者敷衍搪塞,为能够效率化与彻底地实施真正解决品质的问题,企业需要建构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品质分析程序步骤,以方便于品质问题的解决与改善,也 易于干部与成员间的沟通与管理,并延伸为中心厂与协力厂间沟通桥梁,又可做为员工训练提升能力的教材。大多数企业采用品质问题分析程序如下 1 传统经典的KT法 Kepner 与 Tregoe 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法,分为4个单元 1-1 问题状况分析 Situation Appraisal 1-2 问题原因分析 Problem Analysis 1-3 问题对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 1-4 潜在问题分析 Potential Problem Analysis 2 日本企业以QC Story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2-1 选定解决问题的主题 2-2 现状把握与设定目标 2-3 要因解析 2-4 提出改善对策 2-5 改善对策实施 2-6 对策效果确认 2-7 有效对策标准化 此法适用于企业全体员工,观念上强调自主地进行自身工作品质改善,企业推行品管圈(QCC)活动就是为了体现事实管理精神,鼓励员工以此项QC Story为步骤,自动自发对其职场加以管理与改善 3 以8D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3-1 D1问题发现与专案团队成立 3-2 D2 问题数量化叙述 3-3 D3实施应急对策防止问题恶化并验证其效果 3-4 D4合理化界定问题真因并验证之 3-5 D5试行矫正措施并验证其改正效果 3-6 D6确实执行恒久对策消除问题真因 3-7 D7实施预防对策根本性改正作业规范以防止问题再发生 3-8 D8肯定团队成就并表扬其成果 8D为福特公司所发展出来的系统化团队解决问题的程序,目前广泛用于汽车业与电脑业界,视为中心厂发现协力厂品质问题时,一套矫正问题原因的解决问题程序或标准,也视为解决问题报告格式,8D解决问题的内容细腻周详,可作为管理干部面对重大品质问题的处置行动准则 4 三现五原则法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三现五原则是日本本田相关企业常用以解决品质问题的方法,三现主义面对问题需要快速地以事实管理加以解决问题 4-1 原则一 现状把握 4-2 原则二 要因解析 4-3 原则三 提出改善对策 4-4 原则四 效果确认 4-5 原则五 回馈体制 本法源自QC Story,对品质问题分析强调活用5个Why,并将品质问题发生因因归纳为二大主因,其一是制造上发生品质问题的原因,另一为问题品质为何流出给顾客或下工程 5 六西格玛管理法DMAIC进行品质分析的步骤 美 式六西格玛管理的诞生背景,其缘由为日本实施与落实TQM而成就了产品品质优越与价格低廉,因此得以席卷美国市场,造成美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进入长期 景气停滞期,迫使美国企业重新思考反省品质策略,于是总和日式企业所用的TQM手法,学习日本企业品质就是均匀的主要观念,以六西格玛品质作为企业努力达 成的标的 5-1 界定D 筛选、界定问题 5-2 测定M 问题的内容测定而量化 5-3 分析A 找出问题的要因 5-4 改善I 提出解决方案与行动 5-5 管理C 落实在发防止 4 进行品质问题的手法工具
用于分析品质问题的工具 1 QC七大手法 2 新QC七大手法 3 统计制程管制与制程能力分析 4 FMEA与FTA 5 实验设计与解析(DOE) 6 田口品质工程(Taguchi Method) 7 品质机能展开(QF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