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诵读庄周的文章有何益处呢?

 南丹山人 2009-07-17
儿童诵读庄周的文章有何益处呢?
 凡是过来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从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来看,我们对庄子的了解太少了。只知道他的生活时代、姓名、派别,他与老子一起称之为“老庄”,是道家学派的典型代表。还知道一些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养生篇以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句。知道这个名句是庄子的,具体的出处就不得而知了。甚至是一个大学生,在校即使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也仅仅知道《庄子》一书,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并能概括的掌握老庄文学的思想内容是:淡泊名利、修心养性、无为而治、独善其身。别的就没有更多的收获了。然而果真如此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我们对任何事物,如果你不去面对它、经历它、你永远也不会真正的认识它、了解它。更谈不上从中受益了。你没有漂洋过海,你永远不知道大海的深邃与宽广;你没有爬上过高山,你永远不知道高山的厚重与伟大;你不 诵读《庄子》,你也永远感受不到庄子的辩才与伟大。

 

     不诵读《庄子》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远大抱负?

   “大鹏鸟向南方大海飞迁的时候,两翼在水面上拍击的浪花达三千里之远,围绕着强烈的旋风上升达到九万里高空。”大鹏鸟的这种高远的志向,这种巨大的力量,这种磅礴的气势,简直无与伦比。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代就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而且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走下去的话,就没有实现不了的。孔子在少年时代就注重礼仪学习,后来果真成为一个至圣先师。周恩来在中学读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结果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不诵读《庄子》就不会懂得人生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在人生的旅途当中,没有一个人不追求快乐的,每个人的年龄不同,追求的快乐也不同。儿童以拥有玩具而高兴;成年人以驾驶宝马而沾沾自喜;老年人以相聚聊天为欢快!然而每个人有过真正的快乐吗?曾经有过多少快乐;欢快能保持多久呢?孟子在《尽心上》篇中说人生有三大快乐:“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孟子的人生三大快乐,境界似乎是很高了,然而比起庄子的人生至乐,功夫还是不到家。庄子在《至乐》篇中说:“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意思是说人生“极端的快乐是无所谓快乐,最高的荣誉是无所谓荣誉”。这种境界是极高的,是一种“中和”的心态,即不快乐也不忧愁,才是真正的快乐。

一个人在儿童时代,就懂得了这个深奥的道理,他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刻调整好心态,处理好金钱、名利等事情,能消除不少烦恼。

 

    不诵读《庄子》就不知道人生的终极问题

    人生有两大事情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就是生于死的问题。出生已经过去,而死亡在时刻威胁着每一个人,面对死亡,人们十分恐惧,为何恐惧?不知道死亡之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年子路曾经向孔子请教过生死问题,孔子回答说:“未之生,焉之死?”生死问题,人类的大问题,世界是每个人都考虑过我是怎样生下来的?天地间第一个人是怎样来的?我的生命在没有我之前是怎样的?死之后又到哪里去了?这些问题,凡是人都曾经想过。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提出来的是庄子,庄子在《齐物论》篇中有一段关于“梦蝶”的描写,揭示了生死道理,生命的道理,“此之为物化”,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变化的。生与死就像白天与夜晚一样平常,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在不停的变化。这是人们不可抗拒的规律,要顺应自然变化。

 

    儿童在少年时代,如果懂得了生死问题,就不会恐惧死亡,会跟着宇宙的变化而变化,不勉强不抗拒,过去的不想拿回来,未来的也不抗拒它,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这样才可以从容做人,从容做事,从容应对死亡。甚至会做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