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1、中医怎样认识感冒?
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所致。
中医把感冒主要分为风寒、风热两种证型。
风寒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证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
暑湿证(发生在夏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汗出,但汗出热不得减轻,头昏头胀,常伴有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
2、拔罐法如何治疗?
1. 走罐法
取穴:督脉、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
操作:涂抹姜汁或风油精等,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适用于各型感冒。
2.闪罐法
取穴: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皮肤明显潮红,患者感觉背部温热感为度。每日1-2次
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3. 留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大杼、背上部督脉、膀胱经
操作:一般先采用闪罐法,操作3-5遍后;
再取大椎、风门、肺俞留罐,并在背上部督脉、膀胱经上,采用排罐法;
留置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2次。症状明显缓解后改隔日1次。
4.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身柱
操作: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梅花针叩刺出血,然后在穴位上拔火罐,留罐10分钟,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
本法适用于风热型感冒。每日1次。
2.急、慢性气管炎
急慢性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等。
慢性气管炎好发于秋冬两季,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拔罐治疗?
取穴:背部膀胱经两侧由大杼穴至大肠俞穴
治法:走罐法+ 留罐法。
先在皮肤上涂以凡士林或姜汁,用闪火法吸拔,然后沿经脉循行路线来回走罐,拔至皮肤出现潮红且隐见出血点;
再将火罐吸拔肺俞、脾俞、胃俞、肾俞处,留罐约10分钟左右。
急性气管炎每日1次,慢性气管炎隔日1次。
3.支气管哮喘
在急性期,典型发作前,常有咳嗽、胸闷、喷嚏等先兆症状,也有在夜间突然发作,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喉中痰鸣,口唇爪甲紫绀,不能平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分钟,长则数小时,甚至持续数日才逐渐缓解。
中医认为,本病之基本病因为痰饮内伏。
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偏嗜咸味、肥腻或进食虾蟹鱼腥,以及情志、劳倦等,均可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
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常,而发为痰鸣哮喘。
拔罐治疗
取穴:主穴:大椎
配穴:脾俞
操作:
留罐法:主穴至皮肤起泡如绿豆或黄豆大小。
配穴留罐5-10分钟。
每1~2星期拔罐1次,症状控制后改为2个月拔罐1次,如1年后不发作,每年夏秋季拔罐2~3次,以巩固疗效。
刺络拔罐法,急性期每日1次,缓解期每周2次。
4.肺炎
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
肺炎常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属于肺经的热证、实证、急证,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以宣肺泻热为主。
拔罐治疗
1.刺络拔罐法
取穴:大杼、身柱、肺俞、孔最、肺部罗音相应皮肤区域
操作:先在以上部位用三棱针点刺,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在点刺部位,留罐5-10分钟,每日一次。
2.走罐法
取穴: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督脉
操作:在背部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由上向下循经移动,施以轻吸快推术,拔至至局部潮红并有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3.留罐法
取穴:大椎、肺俞、身柱、肩胛区
操作:在以上穴位先行闪罐,致局部皮肤潮红,再将罐留置于穴位上,一般留罐5-10分钟,以皮肤轻度出痧为度。每日1次
5.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西医讲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都可以导致腰痛。
中医怎样认识腰痛?
病因有3种----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
多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风寒水湿之邪客于经络,经络之气阻滞;
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后未全恢复,经筋、络脉受损,瘀血阻络;
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虚,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部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
总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
腰痛均为因肾虚吗?每种病因导致的腰痛特点是否有所不同?
疼痛的部位或在脊中,或在一侧,或两侧俱痛。
寒湿腰痛---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瘀血腰痛----腰部有劳伤或陈伤史,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为瘀血腰痛;
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常反复发作
腰为肾之府,督脉并于脊里,肾附其两旁,膀胱经挟脊络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可致腰痛。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
用拔罐疗法如何治疗?
取穴:阿是穴
配穴:寒湿腰痛者,配腰阳关;--------------也可艾灸后拔罐!
瘀血腰痛者,配膈俞;----------------膈俞、委中—刺络拔罐!
肾虚腰痛者,配肾俞、命门、志室。
督脉病证者,配后溪;(针刺)
足太阳经证者,配申脉。(针刺)
操作:1、穴区闪罐。面积要稍大,从颈到骶。
腰痛的调护?
预防腰痛应避免坐卧湿地,若涉水、淋雨或身劳汗出后即应换衣擦身,暑天湿热郁蒸时应避免夜宿室外或贪冷喜水。
勿勉力举重,不作没有准备动作的暴力运动。
本证本在肾虚,故应避免房事及劳役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