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商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商王决策 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的 A.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实行的郡县制 D.西汉初年的分封制 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的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姓名 C.因功得到的封地 D.母亲的姓 4、西周统治者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出发点是 A.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巩固中央集权 C.维护国家的统一 D.确立等级制度 5、《殷周制度论》中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指 A.分封制度 B.皇帝制度 C.宗法制度 D.禅让制 是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期间的都城为咸阳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开创皇帝制度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A.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 B.监察百官 C.掌管军事 D.掌管财政 9、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指的是 A.皇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10、一位历史老师在暑假期间参观了西安临潼秦陵兵马俑,拍摄了一些典 型历史图片(部分见下图)并在班上展览,引起了学生热烈讨论。学生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秦兵马俑一号坑 武士跪射俑 秦陵兵马俑二号坑 A.再现了秦朝的强盛国力 B.暴露了秦始皇的奢侈残暴 C.体现了秦民的勤劳智慧 D.反映了秦朝人的保守落后 11、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国二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2、《元史·地理志》中也写到“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由于这样一个大国,元代在地方进行主要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地方设置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行省制度 13、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A.秦朝 B.西汉 C.隋唐 D.北宋 14、下图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地方 年代 地方 地方 年代 年代 A 年代 地方 地方 A B C D 15、哪位皇帝在位时,丞相的权力社受到“尚书令”“侍中”等人的严重制约 A 汉武帝 B、朱元璋 C、李世民 D雍正帝 皇帝 枢密院 中书门下 三司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17、按唐制,中男(男丁l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8、“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1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园地)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0、《资治通鉴》记载627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硅说:“国家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池,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表明唐代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护卫补充 B.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C.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部门增多,相权削弱 21、“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2、清代学者梁章钜所著《枢垣记略 》中 提到 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当时的内阁是 A.最早的代议制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 C.后来军机处的前身 D.并无实权的机构 2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A.明朝统一国家的需要 B.明朝统一政令的需要 C.要实现封建权力相互制约 D.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图2,明朝的内阁大堂旧址 25、北京奥运会后人们进京旅游的热情迅速升温,如果你到内阁和军机处参观,你会发现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的寝宫 A.皇宫建筑布局愈加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B.辅佐丞相的机构,相当于吏部 C.总揽军国大计的权力机关 D.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 27、明清之际,造成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制度根源是 A.绝对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 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8、《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于内阁而在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 A.军机处成为行政机构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军机大臣威胁皇权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9、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明朝、清朝 C.秦朝、唐朝、元朝 D.唐朝、元朝、明朝 30、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对,丙丁错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A错误的B(共10分)。 31、分封制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宗法制 33、宋朝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刺史负责检查。 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利于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 35、明太祖设立的内阁制度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三.材料分析题。 36、“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3分) ②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1分) ③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 37、 材料一 《史记》卷五《周勃世家》:周亚夫卫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卫侯,景帝犹豫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1) 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2分 (2) 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3分 (3) 根据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的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是谁?3分 (4) 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丞相的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38、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 “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人变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3)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36、① 图示一秦朝、图示三元朝;图示二反映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 ② “上”是指秦始皇。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积极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③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材料四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明清 37、(1)、帮助皇帝处理事务、 位高权重 (2)、丞相制度的存在能避免皇帝个人决策的失误,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设置三省六部制 (3)、明朝、皇帝权领六部、朱元璋 (4)、皇帝的权利不断集中,丞相的权利不断被削弱,直到被废除 38、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4分)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 (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4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1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