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

 孙德勤 2010-02-11

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

[日期:2006-09-17] 来源:静宁一中  作者:吴国强 [字体: ]

   摘要:地理思维品质是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周围地理事物的认识、比较、判断,进而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发生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思维品质   培养
     
一、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1
、精炼提问,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问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的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教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地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下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一)》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大牧场放牧业”后,教师可通过提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内蒙古东部畜牧业的发展。例如:我国内蒙古东部畜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限制性条件”、“拟采取的发展措施”等问题,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学会对相关地理问题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强化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 。同时要求学生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及时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流畅,思维过程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案例相同或相近的结结论,获得了学习上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地理思维的敏捷性。
      2.
强调动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和欲望,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也难以深化,从而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亲自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正确的答案。
     
以《传统工业区》一节教学为例,在学习完教材的有关案例内容并使学生对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衰落原因”、“综合整治”等方面有比较系统的理解掌握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有关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部分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教师列出部分研究性、开放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网上查找补充,掌握更多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资料,概括、总结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计解决方案,通过比较研究,结合我国近年来有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政策,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系统地分析、总结、概括我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的主要区位优势、主导区位优势、主要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制约因素、交通运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治措施(借鉴鲁尔区)等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相似案例的学习、比较和拓宽,将书本上的地理知识活化、具体化,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层。这样,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在“寻幽探胜 ”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3.通过地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和想象只有渗透于思维,才能形成创造性思维。中学生的想象力很强,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不能很快向抽象的现实方向发展,形成创造性思维。地理教学中地图是始终离不开的信息载体。在传统教学中,仅仅强调和要求学生对相关地图能够会读图、分析图,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看图说话”,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也仅仅是初级阶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开发、活化学生大脑潜力,在专题地图的制作开发上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地理思维在理想的时空范围内自由驰骋,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发展地理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在区域地理学习的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制图规范和简单编图程序,然后由学生自己自由选题,绘制一张彩色地理专题小地图。这一作业的布置,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作业交上来时,许多意想不到的内容映现在你面前。例如在《世界政区图》上,不同颜色的图例代表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分布和空间范围的大小;在《中国沿海开放港口分布图》上绘制14个开放港口和特区、开放区;在中国空白政区图上绘制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绘制部分城市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变化曲线图等,使学生在动手绘制地理图表的过程中既能有效掌握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和基础,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富于浪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对地理事物深入理解和追求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的反映。
      4.
讲求结构,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思维的深刻性,系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深入思考各种地理问题,抓住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并预见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善于把握各种地理影响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在高中《地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地球的运动》一节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学完这一节知识后,要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地理知识网络。教师在总结本节时,可先提出“形成地球上的五带划分、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等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源,使学生想到与黄赤交角的联系,而黄赤交角又进一步影响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四季的更替、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等相关问题,此时,教师再在学生已有零散知识的基础上, 根据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启发学生一步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地理现象中感知抽象地理概念,总结地理规律,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进而培养了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
      5
、注重讨论,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地理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冷静地考虑地理问题,能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事物,不迷信“权威”意见,不因受暗示而发生对自己原有正确判断的动摇。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对这一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殊不知,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里,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人,才能在众多前人理论中寻找出突破口,从而脱颖而出。如在初一地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过去评价我国基本地理国情特点的一词“地大物博”进行讨论。我国确实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从人均考虑,联系我国的现实状况就会发现,巨大的人口包袱已使得我们的“物”再也显不出“丰”了。学生通过这一思维过程 ,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否定了“地大物博”这一褒义词在我国国情上的应用,是认识上的一次不小的突破。在讲授高中地理时,对一个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条件的分析,更要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过程。如通过对“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现代工业考虑专业协作需要,应尽可能把专业部门和企业配置在一起,形成聚集效应。但同时又要考虑作为工业中心的大城市,在工业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后,会出现“饱和状态”,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加剧污染等问题,一些工业又不得不向外扩散,有些“轻薄短小”的新兴工业就可在新区布局。因此,同一条经济原理、布局原则,对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技术条件、不同时期是有不同应用要求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批判性地接受知识,应用原理。从而增强识别力,提高判断的准确性。由此可见,加强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批判性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学生地理各种思维品质的高度发展,就是他们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智慧的增强过程。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是培养能力的一条主渠道,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