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脏腑辨证之大肠

 舞动的紫百合 2010-03-24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其生理功能为传化糟粕,主津

 

大便有任何的异常情况我们都会考虑到大肠。之前谈小肠辩证时谈到过大肠像个垃圾焚烧厂,它接受从小肠次级受盛而来的糟粕,经过大肠的传导变化为粪便,从肛门而出。其次,为什么说它主津呢?因为在他接受从小肠而来的食物残渣时,它负责吸收掉其中多余的水分而最终形成粪便。在西医里的大肠功能同样主津,西医认为大肠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比如氨或者胆汁酸一类等,之后变化为大便而排除体外。大肠功能失调,临床最常见的就是两类,便秘和腹泻。便秘之前说的比较详细了,今天具体说下腹泻。

 

临床上我所遇见过的腹泻情况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肾阳虚/脾阳虚

慢性腹泻,每天清晨(五更泻)

四神丸

肠虚寒

先腹泻,并伴随腹痛

真人养脏汤

湿困肠

大便有粘液(气泡状)

胃苓散

大肠湿热

血液与粘液的混合物,并有臭味

葛根芩连汤

脾气虚

夹杂有不消化的食物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

次数多,无法忍住

归脾汤加减

 

这里再强调下大肠湿热与脾胃湿热的区别:

大肠湿热

腹痛腹泻 肛门灼热 黄腻苔 脉滑数

脓血便

葛根芩连汤

脾胃湿热

腹痛腹泻 肛门灼热 黄腻苔 脉滑数

食欲差

平胃散加减

 

发现了吗?整个消化系统的病变越往下越不容易影响食欲,大肠湿热,拉的再厉害也能吃。而脾胃湿热不单腹泻,同时食欲严重被影响。那么脾胃湿热为什么也有肛门灼热呢?大家知道脾胃为整个消化系统最上源,他出问题,那下消化道同样要被牵连,所以同样会出现肛门灼热感。

 

看看大肠热结与热在大肠的区别:

首先两者都是热,唯一不同就是程度上,热在大肠一般和胃火密切相关,因此引起的便秘也是一般常见性的便秘,揉一揉肚子,多吃蔬菜,多喝开水就能搞定,实在需要治疗的,扎上天枢,支沟,照海,喝点调胃承气汤就能立马好转。而大肠热结呢,热已经影响到神智性改变了,所以出现精神错乱和谵语,用调胃承气绝对无法攻下来的,必须用大~~承气汤, “痞满燥实四症见”。便秘,肛门灼热可见热在大肠,腹部胀满疼痛,按之加剧。再加潮热。重点来了,这个潮热是什么潮热?阳明潮热对吗?对!几点到几点?3-5点?个个都说是3-5点,我可以坚定的说,不同于中医书上,临床上多见的阳明潮热的正确时间是3-9PM!!这段时间出现高热便秘的,都叫阳明潮热,横跨三个时辰

 

下面进入今天的重点,便血篇!请参看之前的网诊病例分析。

便血在中医里叫做“肠风”,“脏毒”或者“结阴”,辩证比较复杂。《金匮》将其定义为“远血”和“近血”,到《景岳全书》时进一步阐明了远血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近血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这里的远近是以肛门为终点,所以我们可以将上消化道(胃)定义为远血,下消化道(结肠大肠)定为近血。远血多黑色或柏油状便,多见于胃溃疡。近血多见于鲜红色的便,多见于痔疮,结肠息肉或者直肠癌。其次,血清的,鲜红的我们叫“肠风”,浑浊的,颜色晦暗的中医叫“脏毒”,那么什么是“结阴”呢?一切有血瘀臃肿的器质性病变,中医叫“结阴”,如大肠息肉,痔疮,大肠癌等,阴结经常伴有所谓的“里急后重”感,就是老感觉拉不干净,肛门很沉重。另外一种说法出自《素问·阴阳别论》。指邪气结于阴经。肝属厥阴而主藏血,脾属太阴而主统血,邪结阴经,不得阳气的统摄运行,久必伤及阴络而血从内溢,故结阴可出现便血。根据八纲辩证原则来看,永远逃不出虚和实,那么便血的虚证临床就多见脾虚不能统血,兼见面色无华,神疲懒言,纳呆等一系列脾虚症状。实证则多见于湿热下注,兼见血下污浊,尿少色暗,口苦,口渴不欲饮等。

 

肠风

槐花散

曲池 合谷 上巨虚 承山 长强

脏毒

脏连丸

血海 三阴交 阴陵泉 天枢 大肠俞 承山

结阴

地榆汤

血海 三阴交 照海 太冲 百会

脾虚

黄土汤

太白 脾俞 足三里 气海 血海 百会

 

临床上,肠风脏毒皆是因为风邪热毒或湿毒所致,病在肠胃血分,治疗需凉血止血为主。但如果长期便血,见有气虚或者阴虚者,则以先本后标为治疗原则。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者,千万不得使用升提药,可配伍一些引血下行之品,如牛膝,代赭石等,下消化道出血,切忌不得使用沉降之药,可配点升提类的荆芥,黄芪,升麻等。

 

之前有朋友问到黄土汤一证,在此刚好给予解释。黄土汤一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脾阳虚所致的便血吐血和妇女崩漏,由于病在脾胃,之前说过此为远血也,所以先便后血,血色暗淡,这些都是因为脾阳虚衰(主证见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所造成,这是中医里典型的“甘苦合用,刚柔并济”之法。我们一起来看下药物构成。灶心黄土也叫伏龙肝,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期做饭用柴草烧火,长年累积后灶底出现一堆土块,中医之博大精深就在这里体现,是不是任何掰一块出来都是伏龙肝呢?错!咱们要的是正对锅台下正中心的那块,那才是精华,才是真正的灶“心”土。只有中心的这一块才真正的进入中焦系统,以养五脏气。所以《本草便读》说到“此品具土之质(专入脾土),得火之性(温其脾阳),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再看白术,附子二味温脾阳补中气,助君药伏龙肝复统摄之权,但此二药较热,易耗血动血,导致阴血易亏,所以,佐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切能止血,加上苦寒的黄芩共同制约术、附温燥之性,甘草调和各家,所以此方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又不碍阳。怪不得唐荣川评价此方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综上所述,学习经方必须要想像,要领悟其要,体会中医之“象”。就像倪海夏谈到的黄连阿胶汤一样,为什么要加鸡子黄呢?因为我们心里最重要的那滴浮于心中的血不足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种浮于中空的东西,就是鸡子黄。下期进入腑病辩证最后一篇——膀胱之为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