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医籍同书异名析因

 foreveryouth 2010-04-08

       来源:互联网

       中医文献汗牛充栋,在历代的积聚与累增过程中,其名称亦日趋繁复。在纷繁的书名里,恒见“同书异名”现象,即同一部医书,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书名。对中医文献的此种现象,若不加以考察辨析,往往会使人们在检索中医书目,利用中医文献时失误,或误以一书为二、为数书;或面对纷繁的异名,如坠入五里雾中,不得其要领。
       欲厘清中医文献的同书异名现象,必须运用中医文献学知识,结合古代传统文化背景,对其形成的原因加以剖析,今试析中医文献同书异名的10条成因以说明之。
       1因早期传本不同而形成异名
       如《灵枢经》,其名最早出现在唐•王冰《素问注》中,在此之前则称《九卷》(汉•张机《伤寒论》自序)、《针经》(晋•皇甫谧《甲乙经》序);此后又有《九灵》(旧、新《唐志》)、《九墟》(《宋志》、宋•林亿等校《素问》、《甲乙经》所引)之名。这些异名皆因此书早期传本不同所致。日本丹波元胤指出: “亿等校《素问》、《甲乙经》等所引《九虚》文,今并见《灵枢》中。则《九虚》亦是经之别本,非全佚者。要之,曰《灵枢》、曰《九虚》、曰《九灵》,并是黄冠所称,而《九卷》、《针经》,其为旧名也。”(《医籍考》卷5)
       又如《金匮玉函(经)》,《宋志》著录8卷。北宋•林亿等疏曰:“《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欲人互相检阅而为表里,以防后世之亡逸。其济人之心,不已深乎!”(按:林疏中所称《伤寒论》当为《伤寒杂病论》)元•王好古云:“《金匮玉函》,即仲景之书称也。《金匮要略》亦出《玉函》。”(《医垒元戎》)日本丹波元简更明确指出:“《金匮玉函》是《伤寒杂病论》之别本,同体而异名者。盖以唐以前传之,大抵与《千金翼》所援同”(《医籍考》卷 25)近代学者章太炎又据此书“证治总例言”:“地水火风,合和成人,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人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起”作如下推论:“此乃本自释典,非中土方书所有。叔和当魏晋间,释典虽已入中国,士人鲜涉其书,知是经非叔和所集,而为江南诸师秘受仲景方者所别编。六朝人好佛,故得引是以成其例耳。”(《章太炎医论》)据上诸说,可以确认:《金匮玉函经》是《伤寒杂病论》的一个早期传本,这个本子经“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者”之手而传留至今;《金匮玉函经》是传世《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祖本之一。
       2因历代著录的称谓不同而形成异名
       如《难经》,在《隋书•经籍者》中称《黄帝八十一难》,在梁•阮孝绪《七录》中称《黄帝难经》,在《新唐书•艺文志》中作《秦越人黄帝八十一难经》,在《宋史•艺文志》中作《扁鹊注黄帝八十一难经》。《太素》杨上善注引作《八十一难》或《吕广所注八十一难》,隋•萧吉《五行大义》、唐•李善《文选注》皆引作《黄帝八十一问》。
       又如,《金匮要略》由北宋翰林学士王洙在宫廷馆阁蠹简中检得,此旧本名曰《金匮玉函要略方》。宋臣孙奇、林亿等加以校订,勒为三卷,名曰《金匮方论》。在《宋史•艺文志》中录作《金匮要略方》,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为《金匮要略》。
       3因重刊而改名
       如宋•朱肱《类证活人书》,此书“以张仲景伤寒方论,各以类聚,为之问答,本号《无求子伤寒百问方》。”(《直斋书录解题》)北宋大观年间经武夷张蒇作序重刊,改名为《南阳活人书》。明代《文渊阁书目》录作《无求子活人书》。明•吴勉学于万历年间重刊此书,更名曰《类证活人书》,流传至今,成为该书的通称。
       再如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至明代弘治年间由济南朱臣重刻,改名为《保幼大全》。清代乾隆年间四库馆臣据南宋嘉定本何大任原序,恢复原名,收入《四库全书》。
       又如明•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明末刊本),清雍正4年重刊本改名为《保赤全书》,嘉庆20年刻本又改作《保赤第一书》。
       又,古时书商为谋利,重刻古医书时往往在原书名前后添加修饰语。如“重广”、“重订”、“新刊”、“新镌”、“新编”、“增广”、“增补”、“增订”、 “秘传”、“秘得”等字样,这样也导致同书异名现象。
       4单行本编入丛书而改名
       单行本医书被收入丛书时往往另改一新名。如元•朱震亨《金匮钩玄》,曾被明代坊贾编入丛书《薛氏医案二十四种》,改名为《平治荟萃》。再如清•徐大椿《慎疾刍言》,为针砭时医流弊而作,此书被收入清•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十四种》时,据其内容,改名为《医砭》。又如清代著名经学家俞樾治经、史之余,曾校《内经素问》,其《素问》校记载于《春在堂全书•第一楼丛书•读书余录》。民国初年,浙江绍兴名医裘庆元将俞氏校记编入丛书《三三医书》,更其名曰《内经辨言》,意在引起医界注意。
       5经后人删补、加注而改名
       如宋•崔嘉彦撰《崔真人脉诀》,至明代经李言闻删补,改名为《崔嘉彦脉诀》,附入《濒湖脉学》中;至清代,潘楫以“其间脉证病因始备,但无注释”,据《灵枢》、《素问》、《伤寒》、《金匮》等书详加注解,编成20卷,再更名曰《医灯续焰》;1928年上海中华新教育社将此书重印,又改名为《崔真人脉诀详解》。又因此书为四言韵文体,故又名《四言举要》(分别收入明•虞抟《苍生司命》,清•莫喜《莫氏锦囊》)、《四言脉要》(分别收入李中梓《士材三书•诊家正眼》,清•黄宫绣《脉理求真》)。
       再如明•徐用诚撰《医学折衷》,分疾病为17类,明•刘纯“以其条例未备”,又续增33类,改名为《玉机微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该书条下题“明• 徐用诚撰,刘纯续增”,符合二人相继成书之事实,而《明史•艺文志》唯著刘纯之名,失考。
       又如晋•葛洪撰《肘后方》,《晋书•葛洪传》作《肘后要急方》,《旧唐书•经籍志》作《肘后救卒方》。梁•陶弘景在此书基础上加以整理补充,将原方86首调整为79首,复添22首,合百一之数,易名曰《补阙肘后百一方》。金•杨用道又在此基础上“取唐慎微《证类本草》诸方,附于《肘后》随证之下”,更名为《附广肘后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书中凡杨氏所增,皆别题‘附方’二字,列之于后。而葛、陶二家之方,则不加分析,状无可辨别。”
       6因书名冗长而省改
       宋以前,针灸名著《甲乙经》书名前均冠以黄帝之名。如《隋书•经籍志》作《黄帝甲乙经》,《旧唐书•经籍志》作《黄帝三部针经》,《宋史•艺文志》作《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简称为《针灸甲乙经》、《甲乙经》,甚至仅称《甲乙》(如《外台秘要方》卷39《明堂序》)。
       北宋官修方书《和剂局方》,在《宋史•艺文志》中著录为《陈氏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人多省称为《和剂局方》、《局方》。又因此书刊行于大观年间 (1107~1110年),故宋、元时人又恒称《大观方》。
       清代有两部伤寒名著堪称古医冗长书名之冠。一部是钱璜的《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书名凡15字,后人省称《伤寒溯源集》;另一部系喻昌的《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书名达16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文过繁难,举世称《尚论篇》者,省文也”。
       7因书名玄奥晦涩而改名
       《医藏书目》著录明•龚居中《红炉点雪》,书名玄奥。后改名为《痰火点雪》(《天一阁书目》),是书系治疗痨瘵之专著,故改名后明确揭示了肺痨病的病理特征。
       再如明初•倪维德眼科名著《原机启微》,书名取自道书《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后人以其名隐晦难悟而改称《眼科秘传》(明•王道复刻本),或易名《眼科正宗原机启微》(清•浩然楼刊本),以明示该书专科性质。
       又如清•陈士铎外科专著《洞天奥旨》,坊贾亦嫌其名过于晦涩,不利销售,爰于同书扉页之中栏增刻异名《外科秘录》(清•康熙33年刊本)。明•薛己《过秦新录》乃儿科专著,盖取名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因书名隐晦,后改称《保婴金镜录》(见《薛氏医案十六种》)。明•白士伟《中流一壶》系痈疽专书,书名典出《█冠子•学问》:“中流失船,一壶(瓠)千金”,借喻此书救人危厄,贵如千金。亦因书名晦涩,后改作《痈疽摘要》(《世善堂书目》)。
       8为避俗求雅而改名
       清•吴师机《理瀹骈文》,其治病舍汤剂而专用膏药外治之法,故此书初名《外治医说》。吴氏生于诗书之家,其祖为国子监祭酒,乃父系顺天府尹,其本人乃道光乙未举人。家学渊源,使吴氏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所撰《外治医说》文用骈俪(中医文献中唯一的一部骈体文著作),更求书名典雅,取《子华子》“医者,理也;药者,瀹也”之语,改名为《理瀹骈文》。
       再如清初流传甚广的妇科专书《竹林寺女科》,不著撰人姓氏,相传出于浙江萧山县竹林寺僧,世代相传,秘不示人,清•乾隆时有人设法抄录刊行,为求书名含蓄雅致,有改称《守坤秘籍》、《宁坤宝航》者。
       他如明•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明末刊本),清•雍正4年刊本改题《保赤全书》;明•王肯堂校次的《校定伤寒论旧文理》(明刻本),书口题作《玉笈秘藏》。
       9因避讳而改名
       避讳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君主至上的民族心理。避讳淆乱了古文献的文字,也给古医籍书名造成一些混乱。如为避清祖康熙帝玄烨之讳,元•朱震亨的《金匮钩玄》至清初重刊时改为《金匮钩元》;明•李中梓的《本草通玄》,清刊本改为《本草通元》或《本草通原》。
       再如北宋官簿《崇文总目》、南宋私录《读书后志》皆著录《龙树眼论》,日本有古钞本《龙树菩萨眼论》(《四库提要•医家类》续编),然南宋•刘窻《幼幼新书》引作《龙木论》,明•万历年间黄氏刊本作《眼科龙木论》,书名中“树”改为“木”,实为避宋英宗赵曙之嫌名。
       又如北宋寇宗睪著《本草衍义》,此书原名《本草广义》,在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均有著录。至南宋,为避宁宗赵扩之御讳,改“广”为“衍”。故后世刊本皆题《本草衍义》,沿用至今。
       10因伪托、剽窃而改名
       书商为谋利,以伪书托冒名人、名著。如明•窦梦麟之《疮疡经验全书》,托名元代名医窦汉卿所著,至清代浩然楼重刊本不仅将错就错,袭用窦汉卿之名,更径改书名为《窦太师秘本全书》。再如明•程云鹏所撰《慈幼筏》,至清初重刊时,书商托名明•张介宾所著,并改书名为《慈幼新书》(清初桐石山房刊本)。又如清初叶其蓁的《女科指掌》,至清末被书商托冒“竹林寺女科”著作,更名为《精校竹林女科》(清末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这些伪托书的共同特点是:删去原序,更改书名、作者名,内容不变。
       又有抄袭前人之书,更改书名,冒为己有者。如清•陈尧道撰《伤寒辨证》4卷,将伤寒、温病二者异治,及疑似难辨之证,一一标出详辨,其立说多采王履、刘完素两家之旨。其书成于康熙戊午。乾隆四十九年,杨█抄袭此书内容,略加增易,改名为《伤寒温疫条辨》,凡6卷。《四库提要•医家类续编》论之甚详:“其书全袭三原陈尧道《伤寒辨证》,稍为移易次第,改换篇题,增删字句。前五卷出于补义者十仅一二,第六卷辨论本草,陈书所无,乃█所自纂。……纵略有推阐,亦当重为刊布,附注己见,乃为不欺,竟效郭象之盗向秀,殊谌齿冷耳。”杨氏之书因有名人(卢文?、袁枚)为之作序,称其辨证之精,一时医家浅学者奉为圭臬,坊本流传日盛。而陈氏原书虽条理精核,重刊之后,仍未通行。
       再如清•康熙中王协曾据无名氏眼科抄本刻成7卷,题名《青囊完璧》。并指出:明•傅仁宇《审视瑶函》“全窃此书,改头换面,错置冠履,颠倒衣掌。……埋没前人之苦心,冒为己有,刻成庸陋之书,以欺世求名。且其凡例中有言曰:昔人载一百六十证,则失之滥;上古著七十二证,则失之简。是函摘要删繁,行钜各当,定为一百八证云。意黠俐狡猾,靡所不至。”(《医籍考》卷68引《青囊完璧》王协序)王氏指斥傅氏剽窃前人眼科专著,言辞尖锐犀利,而《四库提要•医家类续编》的评论则较为宽婉,曰:“据王氏之说,则傅氏此书确有蓝本,而书出重编,自有发明,世久通行。且《青囊完璧》传本较稀,未经目见,今姑以此(《审视瑶函》)著录焉。”此类剽窃之书的共同特点是:增删字句,移易次第,改换篇题,更改书名,冒为己有,主要内容不变。
       参考文献
       [1]日•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选印聿修堂医书本,1983年11月第2版。
       [2]日•岗西为人.《宋以前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
       [3]李经纬,等编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医家类及续编》,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年。
       [4]丁福保,等.《四部总录•医药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5]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6]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马继兴.《中医文献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年。
       [8]明•殷仲春.《医藏书目》,群联出版社据汤溪范氏所藏明崇祯刊本缩印,195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