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庞蕴居士

 自问心如何 2010-04-18
庞蕴,字道玄,湖南衡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常、洛浦、仰山慧寂等当代知名禅师频相往来,悟境甚高,后世誉称他为中国的维摩诘,与傅大士并称于世。世人又称他为庞居士、庞翁、襄阳庞大士。

  庞家世代为儒,但因庞蕴志在探寻人生真相,所以皈依佛门。他最初参谒石头希迁禅师时,问道:“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石头以手掩口,庞蕴若有所悟。后来,又以此问题参礼马祖道一禅师,马祖答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庞蕴于言下领旨,于是留住两年。从此以后,机锋迅捷,为禅林所瞩目。

  庞蕴曾将数万家珍用船运载,抛沈于湘江,去除世俗金钱的束缚,然后偕同妻子、儿女躬耕于鹿门山下,生活上如有所需,就编制些竹器到市场变卖过活,简化所求,一家人沈浸在禅悦法喜之中。

  “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这首偈子,实是他们化家庭最佳的写照。
    庞蕴即将入灭之际,要女儿灵照到门外观看时日早晚,灵照返回屋内回答:“已经日正当中,而且还是日蚀呢!”当庞蕴才一脚踏出户外,想要观看日蚀奇景时,灵照便迅速登上父亲的座椅,合掌坐亡。庞蕴入屋后,才知道上了女儿的当,便笑道:“我女机锋敏捷啊!”延缓七天后才入寂。当襄州州牧于□来探病时,他说:“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说完,便枕着于□的膝,怡然入寂。当庞婆知道庞蕴与灵照都已入寂了,叹道:“这痴女和无知老汉,竟然不告而别,何其忍心啊!”就将这消息告诉他儿子,他儿子“嘎”的一声,拄着锄头,站着往生了。庞婆将儿子火化后,说了一偈:“坐卧立化未为奇,不及庞婆撒手归。双手拨开无缝石,不留踪迹与人知。”而不知所终。

  庞蕴一家四口,谈笑之间出入生死,或坐、或站、或卧,展现了者自由自在的一派潇洒风采,博得后人无限的欣羡与赞叹。
庞居士语录----------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
不动干戈安万性,法王合掌髻中珠。

莫求佛兮莫求人,但自心里莫贪瞋。贪瞋痴病前顿尽,便是如来的的亲。
内无垢兮外无尘,中间豁达无关津。神无障碍居三界,恰似琉璃处日轮。

未识龙宫莫说珠,从来言说与君殊。空拳只是婴儿信,岂得将来诳老夫。
迷时爱欲心如火,心开悟理火成灰。灰火本来同一体,当知妄尽即如来。

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出语还须归本源,不敢违他过去

父子相守空山坐,无相如如寄有间。世人见静元无静,看似闲时亦不闲。
八万四千同一理,事相差别立异名。十二围陀及疏论,殷勤三六不须生。

十方国土皆吾宅,长者大门长日开。有识名人守院外,无心入理见如来。

世人爱假不爱真,世人怜富却憎贫。唯敬三途八不净,背却如来妙色身。

更无别路超生死,前后佛同一般。舒即周流十方刹,敛时还在一毛端。

惟有一门无钥匙,伸缩低昂说是非。但能宣得无生理,善巧方便亦从伊。

二乘皆云不堪任,上士之人智慧深。欲得神通等居士,无过于物总无心。
 
杂句

行路易,行路易。内外中间依本智。本智无情法不生。
无生即是入正理。非色非心放一光。空里优昙显心地。
名为智,智为尊。心智通同达本源。万物同归不二门。
有非有兮理常存。无非无兮无有根。未来诸亦如是。现在还同古世尊。
三世俱皆无别道。佛相授至今传。

外无他兮内无自。不动干戈契佛智。通达佛道行非道。不舍凡夫有为事。
有为名相尽空华。无名无相出生死。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间绢。众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练。
裁时不用刀,缝时不用线。常持不离身,有人自不见。
三千世界遮寒暑,无情有情悉覆遍。如能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出一屋,入一屋,来来去去教他哭。来去只为贪瞋痴,于今悟罢须知足。
知足常须达本源,去却昔时恶知识。恶知识,将伊作手力。
法施无前后,共护无生国。

无事失却心,走向门前觅。借问旧知识,寂绝无踪迹。
却归堂上审思看,改却众生称心安。不能出外求知识,自向家中入涅槃。
大丈夫,昔日有,今日无。家计破除尽,赎得一群奴。
奴婢有六人,一人有六口。六六三十六,常随我前后。
我亦不拘伊,伊亦不敢走。若道菩提难,菩提亦不难。
少欲知足毛头宽,远离财色神自安。分明了见三途苦,世上名闻不相关。
难复难,持心离欲贪涅槃。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
枉用工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

易复易,即此五阴成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
若舍烦恼觅菩提,不知何方有地。

正中正,心王如如六根莹。六尘空,六识净。六六三十六,同归大圆镜。

阿难贝多叶,持来数千劫。七宝藏中付迦叶。
分为十二部,析作三乘法。非故亦非新,应化随缘百亿身。
若有真如一合相,一亿还同一聚尘。

珠从藏中现,显赫呈光辉。昔日逃走为穷子,今日还家作富儿。
 
 
      中唐时代的禅门居士。与梁代之傅大士并称为‘东土维摩’。居士名蕴,字道玄,又称庞居士。生于衡州衡阳县(湖南省衡阳县治),初志于儒,贞元(785~804)初年,曾谒石头希迁,豁然有省。后又与丹霞天然相偕往受科举之选,而投宿于汉南旅舍。时,闻江西马祖之道名,乃悟选官不如选佛,遂直奔洪州,随马祖参禅而契悟。丹霞后嗣法石头,剃发出家,庞蕴则终生不变儒形,在家而举扬方外之风。元和(806~820)初年,与女儿灵照北游襄汉,随处而居,或凤岭鹿门,或廛肆闾巷,初住东岩,后居郭西小舍,常制竹漉篱维持生计。

居士与马祖初相见时,尝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答‘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豁然大悟,复呈一偈‘十方同一会,各各学无为,此是选佛处,心空及第归’。其一生,常以偈阐明禅旨,所写诗偈多达三百余篇。《卍续藏》第一二0册(《禅宗全书》第三十九册)收有《庞居士语录》三卷。上卷收录居士与马祖、石头、药山、齐峰、丹霞、百灵、普济等人之问答机缘;中、下二卷则收诗偈百余首。

传说居士将入灭时,曾令其女灵照出视日早晚及午,女遽报日已中矣,但有蚀也。居士乃出户观之,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遂更延七日示寂。刺史于■闻此前往问疾,居士谓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即枕于■膝而化。

[参考资料] 《祖堂集》卷十五;《景德传灯录》卷八;《联灯会要》卷六;《五灯会元》卷三;《居士》卷十七;阿部肇一着·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忽滑谷快天《禅学思想史》上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