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命制中考试题 ——参加中考命题工作的体会 陈青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铁峰给了我向同志们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我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幸运的宠儿。多年以来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给自已创造了许多学习的机会,有幸参加了我省2005年及2007年的中考数学学科的命题工作,受益非浅,也有不少的感想,现就命题中所经历的过程及体会做一下总结。与各位同行分享。 05年入围近一个月,07年入围近40天,这也是因为07年命题的套数多的缘故。整个过程都是紧张而充实的。大至经历这样一个流程: 一、入围前的检查工作: 由于命题的保密性和公平性,入命题点之前需把随身带的手机和相关和书籍资料,密封保留,只留取衣服和洗涑用品。 二、命题培训 入围的第二天上午就进行技术培训,主要从这几方面培训, 1、命题的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教材,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 2、命题的原则:简要直白的说,就是内容要体现基础性,突出课改理念,联系真实生活,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转换,试题要有创新亮点,不俗气,不是成题,有时尚感;偏题,烦题,似是而非,死记硬背的试题不出,难易成度分布合理:按7:2:1(两年都是这样) 三、制定双项细目表 会议之后,发给我们北师版和人教版教材,通过阅读教材确定所有考的知识点,分值及比例,要疏理出能够考察全面性的知识主杆,添写双项细目表,所谓双项细目表实际就是一个命题的计划表,即能体现考察目标和考察内容这两方面所涉及的各个项目所占权重的比例。这一环节认真解读考试说明,反复推敲意在为后序命题提供范围做好铺垫,时间约一天左右。 四、实施命题 1、签责任状:命题之前每人先要添写责任状,按手印 (1)要告之自己是否参与编写市面流行的试卷试题,指出出版社书名 (2)要保证自己不出有关练习册的有关试题 2、确定题型:首先仔细研究试卷数量与考试时间的关系,基础题型与综合题型的匹配,能力考察深度与数学实际相关的程度等。全卷均衡合理分配,延续我省中考试题的题型分布:填空选择各10题,解答8题,然后确定各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 3、开始命题: 2007年的命题工作与2005年的命题工作有所不同,05年我是初次命题,5位命题教师有3人参加过中考命题,我是跟着经验人走的,07年就不同了5个命题教师只有我一人参过中考命题工作而且这次又是各地市联合命题,其余4人分别来自佳木斯市桦南县、伊春市、齐齐哈尔市、双鸭山市友谊县、肇东市。这里年龄最大的就是我,因此在把握题型难易程度基本上就落在我的肩上了压力非常大,这一时期,又是非常艰巨、紧张,折磨人的时期,3天之内就要出样题,即初稿。我们的每一天基本上都要工作到后半夜,我们先用一天多的时间命选择、填空。按着每个试题所要考查的内容翻阅教材。我们手头的资料很有限就是教材,近二年省中考数学试题,及该年的省数学竞赛试题还有外省份的一套书籍,每命制一个试题,都要说明试题的出处即来源。由于选择填空试题的内容基本上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这些试题的出处,基本来源于教材,或在教材的基础上重组加工,创编的。 像填空的7题:(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若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人传染了x人,那么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 就是取材九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引例,意图是考察学生能针对实际问题列方程,所以没有在解方程上难为学生,从而降低了难度,减少了答题时间 像12题(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 O O O O V(m3) (A) x V(m3) (A) x V(m3) (A) x V(m3) (A) x 是经教材八年级下册习题17.2第五题为原型,加以改编。为了体现选拔能力同时又不难为学生 俯视图 主视图 第9题 10、已知 这两道题设置的多解情况,为了考察学生的应用问题认真细致的能力,我们命制的背景生动鲜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 第16题 现用一注水管沿大容器内壁匀速注水(如图),则小水杯内水面的 高度h(cm)与注水时间t(min)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h(cm) O t(min) h(cm) O t(min) h(cm) O t(min) h(cm) O t(min) 18、在国家倡导的“阳光体育”活动中,老师给小明30元钱,让他买三样体育用品:大绳,小绳,毽子.其中大绳至多买两条,大绳每条10元,小绳每条3元,毽子每个1元.在把钱都用尽的条件下,小绳的买法共有( ). (A)9种 (B)8种 (C)6种 (D)5种 20、已知半径为5的⊙O中,弦 (A) 在命题中我们感到最困难的是25、26、27、28后面这四道大题,大家都知道我省从2002年至今题型的套路基本不变,对出题人来说真是黔驴技穷了,纵观这几年的题型,无外呼是在学生熟悉的图形、题型以及解题的思想方法上,加以创编和提升的,下面我就简要的说一下,当时命这几个题的一些思路。 让我们看一下,2004年的省中考26题 26、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O是AD的中点,直线L过O如图(1)当L⊥AD时,易证BE+CF=2AG,在图(2)、(3)中当L不垂直AB时,BE、CE、AG又有怎样的关系。请对其中一种情况加以证明。 A B C E F D O G A B C G E F O A B C E G F O D 对2007年的考生来说,2004年的这道题是多么的亲切和熟悉,考试之前都做过,但由于学生没有把解2004年的这道题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恰如其份的用到这道题中,使许多考生在做此题时翻车,像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受这些出题脉络的影响,26题我是这样想到的,26题是几何动态题型,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来考察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它的呈现形式往往是转旋或动点问题,学生熟知的旋转问题有许多。如 A C B D F E M N 45° A B C E F O 60° 受这两个试题的启发,我创编了26题, 26、(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 当 A M D C N F E B 26题图3 A F B C D M N E 26题图2 F B A C D M E 26题图1 N 从这道题可以看到,它是一道创编题,但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只要熟悉这一类型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做这个题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 再如 25、(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 (1)求甲车离出发地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5题图 (3)在(2)的条件下,求它们在行驶的过程中相遇的时间. 编制这道题的背景是这样的,我首先分析了近四年省中考25题题型,2003年是飞机加油问题,2004年是自行车越野赛问题,2005年是甲、乙两蓄水池问题,2006年是机器加工零件问题,前三年是两个一次函数,也就是由两者参与,在实际背景下呈现的,2006年虽然也是两个一次函数,但是由一者在实际背景下不同变化呈现的,怎样使学生即要熟悉图像,又符合生活实际问题,同时又能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正确的理解一次函数图像,在给予一定背景下函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呢?我是以一道选择题为背景的, 例如小明每天早晨都是匀速从家到学校上学,行驶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图像是 s O t s O t s O t s O t A B C D 正确选项是D,但是如果把函数背景设置成它距学校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像,则应选择A,鉴于这个题的启示我把这两种情况,设置在同一背景下,图像就是这种情况。 s t O 这就需要设置两种参与行程的事件,对于行驶的路程,函数的意义就是两地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个函数的意义将设置什么呢?若设置S是距同一个地点的距离,就没有什么新意了,会导致与2005年蓄水池的问题雷同了,这也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若设置他们与各自出发地的距离为S,亮点突然有了,交点不再是相遇的意义,同时相遇问题也蕴含其中。为使难易适度设置三问,让①②两问轻松得分,③问体现选拔功能,设置易丢分问题,因此在图像上,要加以改编,框架制定出来后,让大家编数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符合实际,为使计算简捷,不费时,在设置数据的时候,多次出现了不合理数据,如一者速度过小,每小时15公里,另一者速度过快,每小时 再如24、(本小题满分7分) 九年级一班的两位学生对本班的一次数学成绩(分数取整数,满分为100分)进行了一次初步统计,看到80分以上(含80分)有17人,但没有满分,也没有低于30分的。为更清楚了解本班考试情况,他们分别用两种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1和图2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班级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考试? (2)填上两个图中的空缺部分; (3)问85分到89分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数 29.5 39.5 69.5 89.5 49.5 79.5 · 99.5 人数 59.5 24题图1 2 5 3 11 10 24题图2 60分~85分 85分~100分 60分以下 62% 20% ___% 圆中的各部分都只含最低分不含最高分 虽说是一道不被师生重视的试题,在编制过程中,也是很费脑筋的,因为从2002年至2006年我省已经把此题出绝了,仔细的分析了一下,2002、2003、2005这三年共性是都出了一个条形图,而2004年出了两个条形图,2006年则有了一个飞越,出了一个表格和条形图的组合题,纵观这些我觉得既不能仿照前几年的,又不能提升难度,联想到扇形图在中考中又没出现过,我就把扇形图型和条形图型综合在一起,编制了以学生数学测验成绩为背景,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扇形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考察学生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 再如27、(本小题满分10分) 下岗职工王阿姨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开办了“爱心服装厂”,计划生产甲、乙两种型号的服装共40套投放到市场销售.已知甲型服装每套成本34元,售价39元;乙型服装每套成本42元,售价50元.服装厂预计两种服装的成本不低于1536元,不高于1552元. (1)问服装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该服装厂怎样生产获得利润最大? (3)在(1)的条件下,40套服装全部售出后,服装厂又生产6套服装捐赠给某社区低保户,这样服装厂仅获利润25元钱,请直接写出服装厂是按哪种方案生产的. 命制这道题在当时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我们制定了初步的策略①情景设计要体现人文关怀,合情合理,②数字上不难为学生,③前两个问要白给学生,④最后一个问要有亮点,不走老框架,围绕这一主线,大家集思广议,拿出了许多方案,都被对方提出了各种质疑,一一否决,最后综合了大家的智慧命出了这道题。 28、(本小题满分10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6),点B、点C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正半轴上,OB、OC的长分别是方程x2-4x+3=0的两根(OB<OC). (1)求B、C两点的坐标. (2)P是直线AC上的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P、C、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D A ·M x B C O y 28题图 28题的出处是以一道外省市的二次函数图像,应用的主干为背景,加以改编设置了第①②两个问,再结合我省这些年在这一题的最后设问上所考察的遗漏问题,编制了第③问,总之我们命制的每一个试题都是严格遵守命题原则,按照要求命制出来的,命制的试题是否能得到认可,还需要经过审题组的审核。 五、独立审题 命审组是独立分开的,审题组有两人,在我们命题时审题组是不进入命题点的,三天后审题组入围,在他们手里有省厅发给的社会流行的试卷、试题。首先他们要逐题审阅是否与省厅屏壁的资料有出处,嫌疑。同时关注试题是否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是否符合客观性,然后认真做题,体会试题的难易程度,时间是否合理。 审题组如果发现有问题,没有改题的权力,只能提出疑议,把问题写出来,上交负责人,由负责人召集命审小组会议,负责人监审,面对面指出来,第二天命题组在重新命制有疑问的试题,这样经过几个来回,直至没有疑议,定出初稿。 六、修改、定稿、制卷 这期间更是谨小慎微的工作,打字、效对、标点、丢字、错别字、语句是否通训简洁明了,图形的设置是否合理,反复效对,历经5次效对5次签字,定稿出硫酸纸,开始印刷,这期间同时完善细致的表格,填写每一道题的出处及做标准答案,至此命题告一段落。 七、写命、审题报告 期间安排适当的娱乐活动。 八、写论文 要求每人完成一篇论文,期间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比赛。 以上就是我在命题点的工作的主要流程,这两次命题对于我个人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有很大收获。首先在命题上,就有了一个质的飞越,以往我在出校内测试题时,常常以新、奇、特能否难为住学生为基准来出试卷,的确每次都能把学生难住,平均分都将是4、50分,以至于学生谈我色变,给学生造成一种恐惧心理,这样考察不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违备了命题原则,我想这种现象在我们每位教师身上都有所体现,其次,命题工作使自己对中考复习的策略方法上及平时的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中考迫在眉捷,时间非常紧张,如何摸清中考脉络,短时间创高效率,我想通过我介绍的命题过程会给同志们悟出一些初三备考的一些思路。在此也不妨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认真解读我市的考试说明,弄清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2、复习中应屏壁演练那些繁杂的题目叙述下,而并没有太多有益的数学内容,重视课本,很抓基础,建构适合自身情况合理运用知识的网络体系。 3、目前各校大都在做各省市的中考题及市面流行的一些资料,我觉得不要盲目的去做,要根据历年省中考试卷试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既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又能体现课改理念的选择填空题,用以在答题时间及准确率上锻练学生,同时还要收集一些重点题型。 4、要注重对重点题型的演练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努力在原题型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和加工,进行变式训练和图型的变化训练,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编制应用问题时,不要人为地将问题复杂化,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培养简化题设情境,挖掘知识内函,使学生能够理解解题环节。 6、对函数图象的应用问题,一定让学生养成一种认真审题的习惯,深刻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所代表的实际意义,这一点是至观重要的,对收集到的这类好题,给予不同的背景去变化函数的意义,用以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提高在新的情境中快速处理信息,提高最有本质的数学元素能力。 7、对动点旋转的几何问题,要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不会因为图型的变化而失去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8、要发挥团队意识汇集全体备课组的智慧,按中考命题脉络,遵循命题原则,不出成题,精心编制几套模拟试题,进行最后的演练。 以上就是我从命题中得到的体会,提出的几点建议,不够成熟仅供参考。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我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