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Tirumisu 2010-07-18

典型真题分析:
1.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2007)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评析】答案为C。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即新学习的观念可归属于原有观念,这就是下位学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而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即原有观念和新学习的观念是并列的,这就是并列结合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是属于下位学习。此题旨在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

2
.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 )(2007)
A
.理性概括

B
.具体概括

C
.感性概括
D
.方位概括

【评析】答案为C。此题旨在考查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一种高级的概括形式。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叫做( )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内部抑制

D
.外部抑制

2
.反映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

A
.感性知识

B
.理性知识

C
.描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3
.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A
.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

4
.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 )

A
.情景记忆

B
.语义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陈述性记忆

5
.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长时记忆

B
.有意记忆

C
.感觉记忆

D
.短时记忆

6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

A
0252

B
0205

C
2秒到l分钟

D
5秒到2分钟

7
.存储时间大概在05秒以内的记忆为(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感觉记忆

D
.工作记忆

8
.存储时间至少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为( )

A
.长时记忆

B
.短时记忆

C
.感觉记忆

D
.工作记忆

9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的( )

A
.语义

B
.概念体系

C
.视像和声像

D
.图式

10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过程与( )的关系。

A
.学习程度

B
.记忆方法

C
.记忆材料

D
.时间

1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想象直观

12
.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13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A
.公式学习

B
.命题学习

C
.原理学习

D
.推理学习

14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A
.词汇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15
.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

A
.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
.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
.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
.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理性知识的是( )
A
.表象
B
.概念
C
.规则
D
.原理
E
.原则
2
.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
A
.图片
B
.演示实验
C
.图表
D
.模型
E
.教学电影
3
.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 )问题。
A
.做什么
B
.是什么
C
.为什么
D
.怎么做
E
.怎么样
4
.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三个阶段。
A
.知识的认知
B
.知识的获得
C
.知识的复习
D
.知识的保持
E
.知识的提取
5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 )
A
.字词
B
.人名
C
.时间
D
.观念
E
.怎样骑车
三、填空题
1
.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_____学习。
2
.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_____ 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_____两种形式。
3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学习。
4
.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___ 两个亚类。
5
.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保持和_____
6
.在学习在达到刚好记忆水平以后再进行的学习称之为_____
7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_____
8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_____记忆两种成分。
9
.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要对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是通过__________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0
_____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11
.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____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12
.过度学习达到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
13
.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
14
.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_____、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
15
.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
四、名词解释
1
.并列结合学习
2
.直观
3
.理性概括
4
.概念学习
五、简答题
1
.在运用变式时,常常发生什么错误?
2
.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3
.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六、论述题
1
.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2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解析]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题干为前摄抑制的含义。
2
A[解析]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题干为感性知识的含义。
3
c[解析]略。
4
A[解析]i9忆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等。世界杯期间看足球比赛的记忆属于情景记忆,故选A
5
D[解析]信息加工系统中有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瞬时记忆三个不同的信息加工阶段。其中,短时记忆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故选D
6
A[解析]瞬时记忆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7
C[解析]略。
8
A[解析]长时记忆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
9
C[解析]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10
D[解析]对于遗忘进程,艾宾浩斯最早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遗忘曲线及规律.揭示了遗忘过程与时间的关系。
11
A[解析]知识直观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形式。题干属于模象直观。
12
B[解析]差异律指对象与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黑和白反差最大,因此一般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要用白色粉笔。
13
B[解析]略。
14
B[解析]符号学习就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直角三角形的学习就属于符号学习。
15
c[解析]根据记忆效果规律,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
BCDE[解析]感性知识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命题即常说的规则、原理、原则。
2
ACDE[解析]演示实验属于实物直观。
3
BCE[解析]略。
4
BDE[解析]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保持、提取三阶段。
5
ABCD[解析]E选项为程序性知识。
三、填空题
1
.总括
2
.表象;命题
3
.命题
4
.心智技能;认知策略
5
.同化;应用
6
.过度学习
7
.描述性知识
8
.工作
9
.直观;概括
10
.概括
11
.简化
12
150
13
.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14
.痕迹衰退说
15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四、名词解释
1
.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
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2
.直观: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3
.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4
.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是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
五、简答题
[
答案要点]
1
.在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在对教材进行概括时.往往会发生下列两类错误,必须注意预防。一类常见的错误是把一类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质特征。另一类常见错误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
2
.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
3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六、论述题
[
答案要点]
1
.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2
(1)深度加工材料
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人们在获取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信息的保持效果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
有效运用记忆术
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记忆术有:寻找记忆材料的规律,做一定的归类和整理,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将零散的材料用~定的方法串联起来,展开想象等。
(3)
进行组块化编码
所谓组块,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贮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组块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单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人的过去的知识经验。
(4)
适当过度学习
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
合理进行复习
首先及时复习。即根据遗忘曲线的原理,在所学习的知识大面积遗忘之前进行复习;
其次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如把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小块材料;
再次反复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如适当地考一考自己;
最后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如读、听、说、写等综合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