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四穴养生

 辰龙天蝎 2010-07-23

标签:
养生,《内经》称之为“道生”,《千金要方》亦称为“摄生”。今人多称为“保健”,是强健身体,抵抗衰老,防病御病,延年益寿之意。“治未病”——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历代医家、养生家的养生思想,亦如《内经》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呼。”古人之养生,其意深广,岂敢小视!

   何者为养生?觉悟人生,善待人生,为避诸苦而勤于“调正身心”,使生命不偏于自然之大道,是有智者之觉行,故名曰“养生”。然而,我等当今之大众,既无养生之智,又无摄生之行,被日常工作、生活所累,健康日下,亚健康充行,生无量烦恼,令诸病缠身,百苦交煎。身由病而招苦,亦由病而招致老死,当今之社会猝死人之多,令人恐惧,而又令人深思,放眼望之,有几人能达无疾而终的仙境呢?人失去了健康,都是由于不善调身亦不觉心故。终日放纵七情,执著大小是非,患得患失,欲心无厌,不避寒暑,饮食无常,起居无度,导致心神不宁,日积月累暗耗一身之正气,损气血两伤不能通畅流布,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引得内外之邪生,是百病之来源。

   内经圣典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心是主乃为神也,身是仆乃为用也,主不明则昏,仆不顺则逆。人之神“妄动”则心火自生,火旺定克肺金,肺损则不生肾水,水不足不养肝木,肝失调则克脾土,土不运化则不生肺金,肾之真水则大亏,水少则不能制心火,水火不济则阴阳失衡。故五脏相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祸首者乃在心神之“妄动”。故欲养生者,当求其本,“静心”为本,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气血旺者则百脉贯通 百病可去,无病者亦可强身健体。

   何者为“静”呢?静者不妄争,静者不妄辩,静者不妄求,静者不妄取,心自安矣。心安则如镜,顿照人生苦短,万事无常,刹那变化,皆是梦幻泡影,似水中月,空中花,身心内外无一物可得,久久观察,慢慢思维,便觉悟宇宙人身之真相,息攀缘执著之心,断颠倒之幻想,此乃是“正心”之法也。

   善养生者既有“正心之法”,亦当有“调身之术”。而调身者,当以扶养人之正气为本,正气乃是生命之根也。《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也。”《医门法律》云:“气散则形亡。”气犹如人体的“电力”,乃是生命从始至终的动力,其旺盛,则人之阴阳协调,气血充盈,乃是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卫外固密的象征。所以《内经》讲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而正气是生命活动和抵抗病邪的源泉。正气足者,就能保持阴阳平衡,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卫外、调节、代谢四大功能,所以“扶养正气”是养生调身的根本法则,然扶养正气,贵在于脾肾,古人云:“脾为五脏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肾者,先天之本,主骨而藏先天之精,是生命能量的“蓄电池”,在《内经》中提到人的生、长、壮、老、死的自然规律,都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息息相关,从而指出了衰老、生病的根本原因亦在于肾气的衰弱,故古人云:“人之有肾,如树有根。”

   脾胃者,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五谷之精微。是生命动力的“发电机”,生命的持续气血精液的生化,均有赖于脾胃运化的功能,故《景岳全书》云:“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亦云:“百病皆脾胃衰而生也。”故脾胃是生命活动—“电力”的来源。

   然而脾胃运化水谷之功能,需借助肾中阳气温煦的推动,而肾中的精气,亦有赖于脾胃所化的水谷精微之气,才能不断充盈储藏。如同发电机运转,需要蓄电池储存的电力才能工作;而蓄电池的电力,亦来源于发电机的发电。脾与肾的正常运转,才能互滋互助,相互促进,使“电力”源源不断的输布全身,令正气充足,所以,脾肾是生命的根基,根基牢固,则气足身壮。否则,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凡一切病者,皆因根基不牢固、气虚而生。故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大医张景岳亦云:“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者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日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然,艾灸之法,何以能壮阳气呢?艾火连续燃烧,能使温热之气由孔穴传达经络,又因经络和脏腑相互联系,致使直达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循环全身,能壮元阳固虚脱、有培补元气,固阳益阴,调和营卫,延年益寿,抗衰防病之功,乃为历代养生大家所尊崇。宋代灸法养生家窦材,在其所著的《扁鹊心书》中云:“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绝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其在书中亦云:“人之晚年阳气衰,故不能温,下元虚备,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主也,故阳气尽则心死。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命门、气海、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故艾灸之法可治未病、治未乱。是养生之大法也。四穴者,乃温补脾肾,扶养正气,保命之要穴也,其名曰,关元、命门,又其名曰,中脘、三里。

    “关元”者,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其居于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为一身元气所在,乃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

    “命门”者,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称为命门。《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所以本穴是生命之门,是人生命力的中心。此二穴者,用纯阳艾火常灸之,可振奋肾气,使肾阳充足,便能推动整个机体的气血循环运行。

    “中脘”者,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处。《难经》云:“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古人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道家亦讲:“百谷之实土地精。”这是说明人赖百谷以养其身,凡养生调病者,当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则生,是人体养生之要穴之一。

    “三里”者,足三里也,一名下凌,在膝眼下三寸外一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经属五行之土,穴属土,根据“合治内腑”的原则,凡胃腑的疾患皆可使用。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相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足三里养生保健,我国古代有很多记载。《医说》讲:“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说若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应常灸足三里穴。古人还有“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之说。明确提出无病之人,长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故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的功效。

    病不分轻重,皆使人痛苦恐惧;死不分贵贱,皆使人茫然无助。金钱、名利、事业、地位,一切执著,顿化成泡沫乌有。至亲与所爱,孝子与玄孙,谁为代替者,人之生必苦也。古人云:“无情岁月增减中,我等大众似少水之鱼却不之觉。时光流逝,岁月屈指可数,在人心不古,变化无常的当代,物欲使人迷失,何者为人生追求。经云:“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福。”觉悟、知足、看破、放下,便可获得人生第一大利,此乃养生之宗旨,脱苦之大道,悟此何需灵丹妙药、灸熨、砭针亦为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