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不持一砚而归”

 云中公子 2010-07-27

不持一砚而归



 2008年“荣宝拍卖”近年范曾书画赏析(上) - 非著名艺术家 - 非著名艺术家

 

 

 

不持一砚而归

 

 

有一则小故事很感人:“不持一砚而归”,主人翁是包拯包青天。

包拯,北宋名臣。他刚直不阿、铁面无私、不畏权贵、为民除害。龙、虎、狗三口铡刀闪烁着正义的光辉,犯罪者上至皇亲国戚,下至恶霸无赖,闻之无不魂飞魄散,而百姓见之,则扬眉吐气。

包拯深受人民爱戴,不仅因他的铁面无私、敢作敢为,更因他的清正廉洁,恭俭为民,“不持一砚而归”就是一例。

任职开封知府近两年期间,包拯因得罪权贵而被贬端州(今广东肇庆)任知县。端州盛产端砚,为文房四宝之上上品,被指定为上贡品。历任知县以此为由,数十倍加大上贡数量,私下里盘剥百姓,勒索钱财,百姓为此苦不堪言。包拯上任后,革除旧袭,明令按规定数量收缴,维护了百姓利益。离任之际,端州百姓感其恩德,精心制作一方端砚奉送包拯,包拯闻之,婉言谢绝:“为官一任,理当造福黎民。包拯做了应做之事,百姓心意深领,然包拯尚若收此一砚,又与勒索何异?”

一方端砚,微乎其微,然而,那是百姓心甘情愿的奉送,折射出百姓对清官好官的充分肯定;拒收一方端砚,也没啥了不起,然而,小事中却反映出为官之道的高风亮节。其实,古国千年,不乏为官清廉者。盛唐有魏征,大宋有包拯,明末有海瑞,晚清有林则徐,无一不是清正廉明的好官。当然,各朝各代的贪官污吏也大有其人,他们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无所不用其极,和珅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和珅其人,“贪”是他的最大特征。和珅的一生,就是利用乾隆对他的宠信,建造财富金字塔的一生。嘉庆四年,和珅被抄家问罪,赐白绫自尽。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和珅犯罪全案档》记载,抄家时,仅从和珅家抄出的赤金就有580万两,其他价值连城的金银珠宝器皿佩件等3万余件,房地产、银号当铺、古玩字画、作坊仓库等150多处,房屋3000余间,地亩8000余顷。和珅个人所拥有总资产高达11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约15年的国库收入。

清官自清,如包拯海瑞,无论面对巨大财富贿赂,还是面对百姓善意馈赠,都会洁身自爱毫不动摇。贪官自浊,如和珅之流,变本加厉地贪墨受贿,明抢暗夺已到“雁过拔毛”的程度。

从包拯到今天,其间大约间隔1000多年。千年来,人们用各种文学手段,褒扬包拯等清官,因为他们确确实实是父母官,属于恭俭为民的好官。从和珅到今天,距今大约200多年,人们用各种文学手段,贬斥和珅等贪官,因为他们挂羊头卖狗肉,利用职权欺压百姓,属于贪赃枉法的污吏。

杨清弃浊,人心所向,社会发展所需。中国共产党历来反腐倡廉,从毛泽东杀李青山的那一刻起,就在党内敲起了警钟。60年过去,警钟长鸣,却总有些为官者视若罔闻。老一批“双轨”下马,新生代却变本加厉,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何故?信念的迷茫、法制的衰退。

西方“金钱万能”的社会理念和人生观日渐深入,终与东方“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非主流意识接轨,滋生出“一切向钱看”的怪诞风向。这股怪风吹散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吹歪了相当一部分共产党人的信仰,吹灭了他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精神。共产党人这一光荣称号,再也不是一部分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动力,而成为他们争权夺利的资本和光环。

明法严典,历来是治乱之举。我们有党纪国法,可“尚方宝剑”明明悬挂在头顶,却偏偏还是有人铤而走险呢?难道是“法不责众”,或者“刑不上大夫”?毛泽东能够因高官贪污百元而果决杀之,现时那些贪污受贿千百万元的高官污吏,凭什么还能悠哉悠哉!人民的血脂血膏被他们侵占挥霍,他们难道不应当付出沉重代价?文强杀得好,大快人心,拨乱反正,就当如此。

今天,当我们钩沉清官包拯“不持一砚而归”的历史史事时,深深为清官的自律自勉精神而感慨。尚若为官者都如此,何愁四海不清平?


 

 引用 细线淡雅静态分割线 - 博啦 - 博啦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