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正确的用"发现学习"法

 昵称2531782 2010-08-03
浅谈如何正确的用"发现学习"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04    更新时间:2007-12-25    
         【字体:

浅谈如何正确的用"发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中小学数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着力培养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人显得尤为重要。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是一种让学生独立工作自行发现问题并掌握科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特别强调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它要求学生利用课本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与概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发现从而解决问题、探索规律,久之,必然可培养出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人,下面就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发现谈谈本人的一些想法。

一、正确的引导。

首先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以前要为发现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如书籍、仪器、挂图及思维流程的图示等。然后清楚地问学生阐明发现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揭示课题的方式,即导入的技巧要有较高的智力层次,要有联系性、过渡性和趣味性。

二、初步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进行积极思考的学习活动,主动的去概括定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答案。这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教师要巡视辅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在探索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架路铺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三、相互交流。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交流和探索所得到的成果或心得,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做好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

在上述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从概念、公理、定理到样题,形成一个知识结构,让他们把一些自己发现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应在学生归纳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与完善,揭示所得结论在整个体系中的联系和作用,保证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使学生能为以后灵活的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五、运用。

教师要有计划地把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设计成口头或书面练习,要求学生完成,以验证自己获得的知识、规律或原理的科学性,巩固已获得的知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时,应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一些有梯度的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某些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引申或拓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拟习题,互相出题,共同发现和创造一些数学问题。

做到了以上五点,那么必定可以使学生在发现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而要真正做到以上五点,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课堂教学回归为探索新知识的原型,把学生带入探索性情景中,让学生亲自探求新知识,成为一名真正的"发现者",想必下例将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例如,勾股定理的学习,一般教师只注重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方面的讲授,淡化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育。这堂课我们若将其设计成模拟性的"研究"活动过程,则必定可事半功倍。动手操作得实图。让学生剪出直角三解形的纸片若干张(边长为整数),让学生得到具体的直角三角形的实图。动手测量得数据。让学生用刻度尺度量自己所剪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分析数据猜想。引导学生观察测量结果,寻找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一步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a2+b2=c2(利用讨论法猜测)拼凑割补图形。组织同桌或前后桌学生把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联手拼成一些特殊的图形--正方形、梯形等,为证明勾股定理积累感性材料。论证猜想得定理。在上面拼凑割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面积不变性质证明上述猜想,从而得勾股定理。应用知识得巩固。最后教师出示勾股定理的一些最基本应用,使所得的结论得以深化和巩固。综上所述,要让"发现学习"真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有待于我们教学工作者去进一步思考、探索。更多更好的设计出真正让学生会学和学会的好课。让学生经受挫折和失败,让学生知道"创造、失败、成功"三者之间的互动性,以培养其正确的适应心态,形成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和乐观的上进心、自信心和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并使之逐步转公为创造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