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序 使 用 说 明 Fx9750、9860系列 程序包含内容介绍:程序共有25个,分别是: 1、0XZJSCX 2、1QXJSFY 3、2GCJSFY 4、3ZDJSFY 5、4ZDGCJS 6、5SPJSFY 7、5ZDSPFY 8、5ZXSPFY 9、6ZPJSFY 10、7ZBZFS 11、8JLHFJH 12、9DBXMJJS 13、9DXPCJS 14、9SZPCJS 15、GC-PQX 16、GC-SQX 17、PQX-FS 18、PQX-ZS 19、ZD-FS 20、ZD-PQX 21、ZD-SQX 22、ZD-ZS 23、ZDSP-SJK 24、ZXSP-SJK 25.XGBYCX 其中,程序2-14为主程序,程序15-24为子程序,程序25为线性超高与三次抛物线超高修改互换备用程序。每个主程序都可以单独运行并得到结果,子程序不能单独运行,它是配合主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程序。刷坡数据库未采用串列,因为知道了窍门,数据库看起很多,其实很少。 程序1为调度2-8程序; 程序2为交点法主线路(含不对称曲线)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 程序3为主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 程序4为线元法匝道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 程序5为匝道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 程序6为任意线型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 程序7专为主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 程序8专为匝道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 程序9为桥台锥坡计算放样程序; 程序10为计算两点间的坐标正反算程序; 程序11为距离后方交会计算测站坐标程序; 程序12为任意多边形面积周长计算程序; 程序13为导线近似平差计算程序; 程序14为水准近似平差计算程序; 程序2-8所用数据库采用的串列,匝道用的File 1;主线用的 File 2。第一步:先用Excel按照文字说明输入完整条线路对应数据;第二步:保存为CSV格式,然后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格式、科学计数、小数位数设置10位以上并保存;第三步:用FA-124导入,匝道数据列表文件选择“File 1”,主线数据列表文件选择“File 2”。第四步:输出保存对应列表文件名称备用。 联系QQ:409241460(诚信第一,非诚勿扰) 第三节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平面坐标x、y。 计算之前,应先全面检查导线测量外业记录、数据是否齐全,有无记错、算错,成果是否符合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准确。然后绘制计算略图,将各项数据注在图上的相应位置,如图6-11所示。 一、坐标计算的基本公式 1.坐标正算
![]() 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直线长度及其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起点A的坐标为(xA,yA),AB边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分别为DAB和αAB,需计算直线终点B的坐标。 直线两端点A、B的坐标值之差,称为坐标增量,用ΔxAB、ΔyAB表示。由图6-10可看出坐标增量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式(6-1)计算坐标增量时,sin和cos函数值随着α角所在象限而有正负之分,因此算得的坐标增量同样具有正、负号。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如表6-5所示。 表6-5 坐标增量正、负号的规律
则B点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 ![]() ![]() 解 根据式(6-2)得
![]() 2.坐标反算
根据直线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如图6-10所示,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xA,yA)和(xB,yB),则直线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的计算公式为: 应该注意的是坐标方位角的角值范围在0?~360?间,而arctan函数的角值范围在-90?~+90?间,两者是不一致的。按式(6-4)计算坐标方位角时,计算出的是象限角,因此,应根据坐标增量Δx、Δy的正、负号,按表6-5决定其所在象限,再把象限角换算成相应的坐标方位角。 例6-2 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 试计算AB的边长及坐标方位角。 解 计算A、B两点的坐标增量
![]() 根据式(6-3)和式(6-4)得
![]() ![]() 现以图6-11所注的数据为例(该例为图根导线),结合“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的使用,说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
![]()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见表6-6,起算数据用单线标明。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1所示,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 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各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见表6-3和表6-4,其中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为:
![]() 如果 如果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 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即
![]() (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 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
![]()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本例为540?。 本例中fβ、fβp的计算见表6-5辅助计算栏,水平角的改正数和改正后的水平角见表6-6第3、4栏。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按式(4-18)和式(4-19)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本例观测左角,按式(4-18)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表6-6的第五栏内。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 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按式(6-1)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例如,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为:
![]() ![]()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填入表6-6的第7、8两栏的相应格内。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如图6-12a所示,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即 ![]() ![]()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
![]() ![]() ![]() (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 从图6-12b可以看出,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x、W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1-1′之长度WD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并用下式计算:
![]() 仅从W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将WD与导线全长∑D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即 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WK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不同等级的导线,其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容许值WKP参见表6-3和表6-4,图根导线的WKP为1/2 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本例中Wx 、Wy、WD及WK的计算见表6-6辅助计算栏。 (4)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 调整的原则是将Wx 、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本例中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
![]() ![]()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填入表6-6的第7、8栏坐标增量值相应方格的上方。 计算检核: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和应满足下式 (5)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本例中导线边1-2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为: ![]() ![]()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改正后坐标增量,填入表6-6的第9、10栏内。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1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将推算出的各导线点坐标,填入表6-6中的第11、12栏内。最后还应再次推算起始点1的坐标,其值应与原有的已知值相等,以作为计算检核。 表6-6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三、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基本相同,仅在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方面稍有差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 如图6-13所示,根据起始边AB的坐标方位角
![]() ![]() ![]() ![]() ![]() ![]() 写成一般公式为: 若观测左角,则按下式计算: 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fβ为: (2)调整角度闭合差 当角度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如果观测的是左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到各左角上;如果观测的是右角,则将角度闭合差同号平均分配到各右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等于终、始两点的已知坐标值之差,即 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为: 图6-13所示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见表6-7。 表6-7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三、支导线的坐标计算 支导线中没有检核条件,因此没有闭合差产生,导线转折角和计算的坐标增量均不需要进行改正。支导线的计算步骤为: 1.根据观测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2.根据各边坐标方位角和边长计算坐标增量。 3.根据各边的坐标增量推算各点的坐标。 |
|
来自: kaixin100sc > 《工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