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三)

 新的每一天 2010-08-15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三)
 

学会制订研究计划

在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确定后,就要着手制订研究计划。制订研究计划,是整个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研究工作的效率,而且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制订研究计划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所谓目的,是指人们做一件事想要达到的境地和结果。教育科研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目的,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这样,研究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没有目的的研究,好比一个赶路的人没有目的地,不知所归,这种盲目的研究行为最终必然徒劳无功。

就总体而言,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了探索中小学教育中的未知领域,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但具体到某项课题来说,研究目的就不能这么宽泛和笼统,因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因人、因内容、因具体情况而异,一线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要解决一个什么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具体而确定。例如《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研究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方法的研究,创新阅读课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更好地利用朗读、默读和诵读等手段,加强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初中生阅读兴趣、语文素养,以及审美、创新能力的教学案和课堂教学形式。”再如,钱海燕老师主持的微型课题《小学生数学作业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她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类型、特点和原因,探索减少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对策,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中的计算正确率”。

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往往套用省、市规划课题研究方案的写作格式,突出研究的起因,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等程式化的内容,而对自己研究的或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却不甚明白,有的老师把研究的内容当成了研究的目的,使研究工作失去了方向,导致整个研究过程没有中心,散而乱,造成研究低效甚至无效。

研究计划不仅在于把研究目的、思路具体化,也是研究工作整体的规划图和研究实施过程的路线图。作为规划图,研究计划要交待清楚研究的整体思路、研究过程的框架、研究工作的布局、研究成果的预设等。而作为路线图,每一步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评价等等都要具体明确。研究计划制订愈周密详细、愈切实可行,就愈可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使研究工作能有序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申报表,与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书也有很大的区别。申报表和申报评审书作为申报方案是供课题申请用的,它们只是研究设计的大体思路和研究过程的大体框架,而研究计划是供研究工作实施用的,它在要求、内容、格式上都必须具体、详实。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操作实施,每一阶段都应制订研究计划。计划确立以后,就成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反思和调节研究行为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作一些微调,但不宜作大的改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研究中,既要避免“有研究无计划”也要避免“有计划无研究”,没有计划的研究是盲目的、无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同样,制订了计划,但不能很好地实施,计划只是一个物化的文本,只是一种摆设,没有成为指引研究的蓝图,这样的“研究”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制订研究计划既要考虑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又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形式看,微型课题研究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实为一体,因而,研究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要相互融合。离开了教学,微型课题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依靠和支撑;离开了研究,经验性的教学实践还会在“老调重弹”中“涛声依旧”,还会用应试的“旧船票”登课改的“新客船”,还会靠日光加灯光搞拼耗。只有坚持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做中研、研中做,才能避免“有研究无计划”或“有计划无研究”。

如何制订研究计划我们将在第四部分作具体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