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湘雅精神解读学医方法的人——记“重走湘雅路”的专家杨天伦教授 - 湘雅医学院

 昵称3TDun 2010-08-23
作者:吴宏 王柏胜 吴秋蝉 龙泓羽 
    祥和的面容、儒雅的风度,神情中透着成熟与稳重——这位来自湘雅医院的杨天伦教授,写字台前,灯光下的他显得格外平易近人,眉宇间充满平和。我们的采访也至此开始。
    杨天伦,77级湘雅校友,曾担任过湖南医学院团总支书记,现任湘雅医学院心血管科主任。三十几年来,作为一名自豪的湘雅人,作为一名严格的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杨教授对湘雅精神和医学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解读湘雅精神
    杨天伦教授于1977年考入湖南医学院(即现今的湘雅医学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年,经历了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后,老一辈对作为第一届通过高考进入湖南医学院的学生的教育十分严格。在湖南医学院就读期间,湘雅人,湘雅精神,成为杨教授人生当中最宝贵的第一笔财富。其中,给杨教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泽华教授,王教授等老一辈湘雅人无论从基础课,桥梁课,还是临床实习,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们。杨教授从老一辈湘雅人身上深切地体会到湘雅精神——严谨治学,严谨求实,为广大患者去除疾苦。同时,老一辈湘雅人的扎实、勤奋的精神给他烙下了深刻的印迹。杨教授告诉我们,老一代那种治学严谨,治病人严谨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的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
     毕业后杨教授决定留在湘雅医学院。同是为湘雅服务,是选择行政还是行医?这是一个选择,更是一个曲折的过程。84年时,杨教授曾任医学院团委书记,后来又担任院党委书记,但经过反复的思考,他毅然的选择了做一名医生。理由只有一个:这个职业能够更实际的为广大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湘雅的医学生,我的去向应该是以拯救人类的疾苦为目的,加上我这么多的老师教育我,再加上对前辈们严谨治学的感悟,所以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我走上了立志从医,为民除疾这条道路。”
杨教授在治病医人的同时,也不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医学科普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培养更多的学生,让医学事业这朵火花不断放大,用他的话说,“这样也能尽个人的努力来为社会做贡献。”目前为止,他已培养了60多个研究生,第一批研究生现在都已经成为副教授。杨教授对学生的要求,是独立、严谨、勤奋、扎实,干好自己的临床工作和相应的科研研究。杨教授把培养学生比作链式反应。也正是有了杨教授这些老一辈湘雅人对学生们的辛勤培养,湘雅的精神才得以在新湘雅人的身上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教育学生们对社会做出自己应该的贡献,也正是他最大的快乐。
 
传承湘雅精神
    历代的湘雅人都将湘雅如此光辉的历史归功于湘雅精神,那么,湘雅精神对医学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杨教授提及,让他感触颇深的是湘雅流离失所的那一段历史。在“重走湘雅路”还未启程前,前辈李学渊教授对湘雅的历史的作了介绍。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即便是在战争年代,湘雅人依然保持了湘雅治学严谨的作风,一直延续近百年到现在。这是我们保持湘雅精神永远发扬的一个主线条,湘雅精神贯穿着我们的历史。湘雅在经历过那么多坎坷曲折的道路后,依旧保持着严谨治学的态度,说明我们湘雅人没有把当年的那种精神丢掉,而且还在不断发扬光大。杨教授告诉我们,与李学渊教授同年考入湘雅的60个同学,后来被淘汰到只剩18个。这是为什么?这是真正的治学严谨,扎扎实实地培养真正的优秀人才。但是,现在有些不正的学风已极大地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甚至吹到了湘雅这块医学圣地,导致了现今的培养中有很多泡沫的学习成绩存在。现今的学习方面,相对以前还不够严谨,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出现的种种不健全的地方。“Hard work,hard study. 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 ”杨教授认为,我们应该对今天教育进行反思,如何真正的在今天的教学中融入老一辈的严谨治学的教学育人的理念,来扎扎实实的地像培养湘雅老一辈那样来培养下一代,这样才符合科学的需求,符合历史赋予湘雅人的使命。
    在湘雅读书的过程中,杨教授在第5年基本上就是扎扎实实地在临床一线充实自己,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那时基本上是3点成一线的生活,寝室,食堂,病房,更多的时候是食堂与病房2点一线。他说,“病人是你的老师:这个概念很多人不知道,同事是你的老师,教你的老师更是你的老师。”但目前的医学教育体制使医学生对临床的疾病的实际处理没有完全掌握就毕业了。到了硕士研究生以后,学生的研究越来越专,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杨教授希望的是学生在实习阶段,和在毕业后的这几年当中,要有广泛扎实的基础,然后到了5,6年以后,才向某个专科发展。因为疾病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而是一个综合体,年轻医生必须要有立体性思维,去处理一个病人,这样才能让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治疗。杨教授特别指出,对于疾病的治疗必须包括心理治疗。现在对心理治疗普遍重视不够。不懂得心理治疗的,就是一个低层次大夫。人的心血管疾病,消化性疾病,都是需要双心治疗的。什么是双心治疗呢?双心治疗,即心理治疗和心血管治疗。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所以人压力很大,人们考虑的问题很多,心理压力过多可以从生理上导致交感部的失调,也可以导致失眠,内分泌失调,带来心血管负荷增加,血压升高。事实上每一个疾病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就已经提出了machine doctor,即机器医生,是说医生过度依赖机器设备而失去了自己诊断疾病的能力。杨教授希望我们学生要有独立的思考,要有批判性思维。当一个病症出现的时候,必须问为什么,去寻找他的根源。杨教授经常跟学生说,任何一个症状或不舒服的体征产生时,你总要想到他为什么产生的,然后寻根溯源。绝对不能只治表面不治根本,要标本同治。很多大夫对于疾病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杨教授一直提倡一种3P治疗: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ility.一个医生或医学生知识越多,越能全面预测到这个疾病将往哪个方向发展(prediction),有哪些因素导致这些疾病,然后进行预防干预(prevention),减少人们生病的几率。即使是同一种病,也要因人而异,选用不同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为有效的后果。这包括合适的剂量,恰当的配伍等等,这就是所谓的个体化治疗(personaility)。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一定要有大量经验的积累。杨教授要求他的学生在病房里把每一个病人都要登记下来,包括怎么进行治疗。结果是成功了还是失败,等等。 成功要总结经验,失败更要总结教训,为下一次成功奠定基础。这就是俗话讲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同事之间也要学习讨论。杨教授说起他当年实习的时候,同学们经常组成一个小组,哪个病房里有危重病人,疑难病人就互相通知。大家首先集体讨论,同学们集体会诊,会诊不清楚再看书,最后问老师,这样可以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
 
[后记] 
一个医生的培养是要全方位的,一栋大厦能够平地竖起么?这肯定是要非常扎实的基础。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说,知识面如果被局限,出了医院门便看不了病。杨教授再次提到了湘雅精神在这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就很严格,“求真求确,必遂必专”,湘雅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湘雅人。无论是在求学路上还是行医过程中,湘雅人都一直牢记着“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相信一代又一代湘雅人将循着祖辈的根,将雅精神发扬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