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分析

 小青虫飞呀飞 2010-09-13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郝寨中学 张翠丽

新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并对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根据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可以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分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两大类.所谓无效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违背教学规律,忽视教学对象而产生的诸多违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教师的语言欠妥、动作欠妥、仪表欠妥、教法欠科学等.无效教学行为严重干扰了教学效果,对新课程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一节数学观摩课入手,来剖析这节课无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以期能促进对无效课堂教学行为更多的有益反思.

 

一、扫描课堂教学中的无效行为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复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测量角的知识与技能,然后要求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

 

教学活动2

 

师:大家都将三角形画好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先画了一条直线.(师追问:是直线吗?)是线段.然后再画另外两条线段,将它们连接起来,就画出一个三角形.

 

教学活动3

 

教师请该生展示自己画的三角形,得到大家的认可.随后教师又连续请三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三角形.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人画的三角形是否一样,三角形的角是否一样.

 

教学活动4

 

组织学生用量角器将自己所画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测量一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并计算它们的和.教师巡回指导,3分钟后,教师指导过的学生完成了测量和计算工作,并开始查看附近其他同学的测量结果,并小声争论着.

 

教学活动5

 

师:好,请大家停下来.

 

学生仍在小声地讨论着他们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同学们停一下.谁能说说你的测量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有“一百七十九度”,“一百七十九度多一些”,“一百八十度”,“一百八十度不到”,“一百八十一度”.

 

师:那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同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加起来大小是不一样的.

 

师:实际上它们的大小是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用量角器测量时是不准确的,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几个学生附和:有误差).对,测量时会有误差的.

 

教学活动6

 

师:大家看看,它们都在一个什么数附近?

 

1:一百八十度.

 

2:不对,应该是一百七十九度.

 

师:为什么?

 

2:因为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量出的结果都是一百七十九度左右.

 

师:你的“左右”用的很好,如果我们从整十整百数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在一个什么数左右呢?

 

生:一百八十度.

 

师:对!这三个角的和应该是一百八十度.那么我们将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教师连续三次提醒,学生才能准确地说出结论.)

 

教学活动7

 

师:这个结论准确吗?(学生们面面相觑,停约一分钟.).看,老师也来做一个实验,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结论究竟准确不准确,好吗?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剪好的三角形白纸,用手撕下三角形的一个角,并将这个“角”放在投影仪上,再撕下三角形的又一个角,也放在投影仪上,并与第一个角拼了起来,随后再撕下第三个角,放在投影仪上,与前两个角拼好.

 

师:现在你们能从中得出了什么?

 

仅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老师将三个角拼成了一百八十度.

 

师:(高兴地)你是怎么知道是一百八十度的?

 

生:因为是一条直线.不是一个平角.

 

师:很好,平角是多少度?

 

众生:一百八十度.

 

师:通过老师的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说明我们刚才说的结论是正确的?

 

生:(几乎一口同声)能.

 

二、出现的课堂教学无效行为类型

 

纵观上述几种教学活动,结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无效教学行为可以归入以下几个类型.

 

1.语言表达欠简洁准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效语言,有些是词不达意,让学生无从猜想老师的真实想法,(如活动7);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如活动12).无效课堂教学语言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其次教师的设问引导也是浅层次的,问题及问题之间缺少统筹考虑,(如:活动567).这些问题明显具有“小碎步”的特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思维的空间,没有梯度,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丧失了探究问题的基础.

 

2.缺少有效的课堂控制手段

 

首先在教学内容转换时缺少必要的措施,因而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地吸引到新的主题上来,(如:活动5).此时的课堂有点处于失控状态.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由活动的质量、进度缺少统一的调控,一旦布置学生活动,整体上就陷入散乱状态.所以在结束某项活动时,教师应首先大声唤起学生的注意,接着就学生的操作情况作一个简短地激励性的评价,然后带领学生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3.传统教学方式的延续

 

尽管许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为了体现新的理念而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式,仍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授课时还会不自觉地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将学生活动形式化.当学生探究的结论与自己预设的不一致时,不给学生自我辨析的机会,没有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因势利导,而是按自己的意愿把原来的设想进行下去,(如:活动56).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产生了“疑问”,如果从发现问题的特征看,疑问往往是主体思考的开始,是催动学生去寻找更多的发现,更多的创造目标,是进行比较、实验、猜想、证明的起点.但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关键,而是利用老师的权威地位强迫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把学生产生的疑问否决掉,这样将会把学生可能产生的惊异、思考和探究瓦解掉了.

 

4.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做不到位

 

在这节课的众多活动中,有很多环节教师已经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了条件,但老师并未能充分利用这种条件乘胜追击,引导学生追根求源,反而是草草收兵,让人感到“虎头蛇尾”不能尽兴,(见活动6).一个真正的探究过程应有“疑问——欲求——猜测——尝试——发现”几个过程.仔细分析一下这节课的学生探究过程,学生的参与行为表面上是积极的,实质上所有的过程都是在老师的预设范围内,按老师的意志进行.学生的认识参与是浅层次的依赖型的参与.缺少独立的探究意识.(如在活动5中),学生在实验中发现了问题:“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出现不同的结果”,如果适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寻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去讨论论证,来解决这一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用“撕——拼”的方法来探究出正确的结论,要比教师直接演示并叙述出这一结论要有效的多.所以在探究活动中及时地提醒学生就探究过程展开自我评价,总结探究过程中的得与失,感受成功与收获,效果则会有明显的不同.这样才能使学生跨出超越局部的、非单纯接受的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三、对课堂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改进

 

经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改进如下:

教学内容

改进前的教学

改进后的教学

改进原因

画三角形

检查一个学生的三角形的画法,并比较几个学生所画三角形的异同

对全班学生所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并总结这些三角形的异同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他们发现问题提供空间和机会.

所测量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结果不一致

以测量有误差为借口,强迫学生接受自己预设的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

以三次测量都有误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如何减少这种误差:倘若将三个角拼在一起,将会把测量三次改为一次,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主观人为的误差,从而得出最后结论.

同样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的结果,但一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个陈述性的数学故事,教学过程注重了结果;而另一个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和探究解决了问题,教学过程注重了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