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面粉、羊肉、洋葱、大葱、料酒、酱油、精盐、五香粉。
制作方法:
1、将面粉与酵面兑好加入温水和成面团,待面发酵后再加掺碱面的面粉长时间揉匀(约揉20分钟)稍饧上案,切成若个面团,逐个擀成小圆饼。
2、把羊肉剁碎,洋葱和大葱剁碎,羊肉馅放人适量料酒、酱油、精盐和五香粉喂上几个小时后,再将切碎的姜、葱与调料面一起加到肉馅里拌好,然后再放上香油,拌匀成馅。
3、用皮包上馅,包成大圆饺子(或普通大饺子),俗称扁食,似相公帽摆放在刷匀油的深底的平底煎锅,摆满为止,加植物油50克,盖上盖煎5分钟,再倒入800克白面汤(清水内兑入少许面粉搅成面水),再盖住盖子,煎焖使包子底部油煎,上面由面水变成蒸气传热焖熟后,再淋入香油,再盖住焖煎5分钟。底部的面水箭至呈焦黄色时,用铲将四周与锅底分离,大翻个煎到颜色变得焦黄色,离火即成。食用时装入盘内即可。
详细做法:
1、面发好后加掺入碱面的白面揉均匀。
2、加碱面揉20分钟,揉好的面放案板上醒一醒。
3、揉好的发面团上案,切成若个小面团,逐个擀成小圆饼。
4、羊肉馅加葱、姜、五香粉、香油、细盐。
5、然后再放上香油,拌匀成馅。
6、包扁食。
7、包好的扁食。
8、平底锅加植物油烧热后加扁食。
9、加盖子煎5分钟后加面水。
10、加盖子煎焖扁食,煎焖至面水焦黄。
11、将扁食翻个煎顶面,出锅装盘。

发表时间:2007-12-14 9:55:08 编辑:dyxcbwxb 有1472 位读者已读过此文章 【字体:大 中 小字】 |
岛城“炉包”为何挂上外地牌
——水煎包“老家”利津县探美食
在青岛大街小巷的餐馆中,售卖各种包子的不计其数,而其中一道被市民称作“炉包”的美食,却每每挂上了“利津水煎包”的招牌,为什么被岛城市民“本土化”化的炉包,要挂上远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一个县的名字?近日,记者利用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等,在东营举办《聚焦黄河入海口》新闻采访活动之际,专程来到利津县对水煎包的“老家”进行了探访。“考察黄河,不考察美食自然是会犯错误的”,但到了利津县却没吃过水煎包,当地人都会睁大眼眼询问你:“那你吃饭时都吃啥了?”可见,水煎包在当地人眼中的分量! 利津在东营境内,是黄河三角洲的一个县,至今有800年历史。说起水煎包的历史,当地县委宣传部的向导小张说得头头是道:“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水煎包为发面煎包,分荤、素馅两种,包子下锅后经煮、蒸、煎三道工序而成,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如是在家自己制作,包子馅可相应按主宾喜爱而定,我以为用乳猪肉配韭黄做馅为佳,现在黄河三角洲的食民,都喜欢利津水煎包。”在利津县售卖水煎包的摊点比比皆是,向导小张带着记者来到县城路北边一家小餐馆,由于是姐俩合伙自己动手制作与售卖,名字就叫做“姐妹水煎包”,姐姐在屋内带领几个人包包子,妹妹就在屋外搭起的简易棚下“站锅边”,旁边靠路边支起的长条木板就是饭桌,等着出锅吃水煎包的人排起了长队,生意好得不得了。 利津水煎包的做法不太繁琐,先发其面,再剁其馅,与往常我们见到的包子馅不同,这里的水煎包馅肉与才菜是分开的,当包子皮拿在手中放上菜后,才把腌渍好的肉块包裹进去,包子之味全来自腌制的肉块,包子捏成圆柱状像顶“官帽”,而出锅的每个水煎包保证都能咬出肉来。包好的水煎包被置于猛火炉上的平口锅内,包口朝下搁置,灌入面糊水淹至水煎包顶端,盖上锅盖,就开始了“水煎”的过程。时间不长水渐干,水煎包翻个后,锅底开始有炸响,便改文火细烤直至汤汁收尽揭起锅盖,再以细嘴油壶绕水煎包根底注入豆油、麻油,以油煎至起焦壳才开始起锅,全程制作约十五分钟。“利津水煎包制作过程是有讲究的,平口锅下一定要烧柴火,讲究点的是烧豆秸,而起锅前注入水煎包根底的也要用豆油、麻油,据说这样可以确保水煎包的原汁原味。” 利津水煎包每个大约一两半重,起锅后搁置于圆盘内上桌,价格一块钱一个不是很贵,许多人排队交完钱后就趁热大口吃起来。用筷子拦腰将水煎包夹起,咬下上端口中感觉泡松柔软亦具弹性,其实这才刚拉开序幕,或是说揭开了解读利津水煎包的盖子。“接下来是用视觉与嗅觉深刻考究水煎包内部,荤素不同的水煎包味道肯定不一样,荤馅有肉、葱、韭菜、胡椒粉、姜末等,素馅除了韭黄等蔬菜和调味料外,主要是些粉条。继续往下吃,中部是馅与面的混合体,味道深入了一层。再继续往下吃,馅中就有了一些汤汁,浓厚的味道开始绕舌回环,悠然绵长。吃到底部便是体会到吃利津水煎包的高潮,这时的水煎包底部,半是绵软半是焦脆,全是透了油的香味。包底的焦香,让人们在满足对水煎包的品味之后,再度提供了咀嚼焦脆柔甜及素常喜欢的爽心齿感,吃到这个时候,品味一个利津水煎包的历程已经完成大部,余下的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细细回味了。” 此时,许多人都会知道,除了扎根在岛城的利津水煎包外,为什么青岛“本土化”炉包也要挂“利津水煎包”的招牌了。
利津水煎包历史: 相传利津水煎包始于清代,扬名于民国年间,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期,在滨、蒲、利、海、阳、沾各县,提起地方名吃,人们总是说:“利津水煎包、蒲台面(条)、滨县名吃锅子饼”。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利津县城和各大乡镇就有很多经营水煎包的专业户了。当时,盐窝镇尚家的水煎包在全县小有名气,民国初期县城西街刘明远、刘凤刚父子,在尚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改进了操作技术,终于使水煎包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程度,名扬鲁北地区。 图/文 半岛都市报记者 刘延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