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养生谈——24节气养生系列杂录 5 转载自-心中有爱花开不败-搜狐博客

 绿云樱桃 2010-09-23
    一、节气征候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清明时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作为中国人更是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各地清明虽都有祭祖之习俗,但其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区常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猪狗”的说法,而且从人们把清明称为“鬼节”的意义上看,插柳、戴柳似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作用,所以,民间还把清明称为“寒食节”。也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有不动灶火,忌食热食,否则要遭到神的惩罚的说法。我国台湾地区的祭祖方式更显不同,台湾县志记载:“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
    《吴门竹枝词》诗:“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里所说“百五”,是指冬至到寒食为105天。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还创造了一些其它食品。如蜀人逢到寒食,用麦草捣汁作青粉团,乌柏汁染乌饭作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毕,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做“吃清明”。
    扫墓莫悲伤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看到亲人的墓地,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专家提醒,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史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免发病。
    由于受到无常多变的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春季成为许多精神疾患的高发期,如抑郁、焦虑等,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这些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清明扫墓时,高血压病患者应尽快调节情绪,移情易性,不要过于悲伤,保持心情舒畅。
    在清明扫墓时,您不妨自备一瓶“消烦果蔬汁”,取胡萝卜2根、鸡蛋1个、橘子2个(带皮)、苹果1个。将胡萝卜、橘子洗净榨汁,再将鸡蛋打入汁中搅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味就可以饮用了。这种果蔬汁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但是里面所含的蔬菜和水果却有化解抑郁的功效,多喝一些,心情也会舒畅许多。
    二、节气与人体
    清明节气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时的天气,除交节的几天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但这一节气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雨。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然雨下过后放天晴气温会不断升高。在这个节气里,人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外出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清明过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点是升温快,昼夜温差大,多风干燥。这种气候直接影响人们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就会乘虚而入,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专家建议,要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加强锻炼,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另外,要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要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还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古人所谓“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对此要高度重视。其次,旺木伤金,金为脾,所以这一节气对呼吸系统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视。
    换春装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说的就是清明前后人们换衣服总是过于频繁。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穿一件棉T恤、外面套一件毛衣外套和穿毛衫外面套件风衣感觉是一样的,甚至更舒服些,但一旦遇到冷空气来袭就不抵风寒了。
    清明时节早晚温差大,专家提醒,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气温升高,感觉到热的时候,再脱掉风衣,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能有效预防感冒。中医讲究的“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捂”的程度也应当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对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另外,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尤其是刚刚装修完的居室,经常通风能防止有毒气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量散发而危害健康。
    三、中医研究
   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大地明。中医养生把人体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上焦如天,中焦如地,下焦如江河。人与自然同气相求,清明节气之后,天清则对应人体心清、肺清;大地而明,地为厚土构成,人体五行金、木、水、火、土,土包括肉,人体除骨之外均为肉构成,因而人体各部位随清明之时,与大地草木推陈出新一片碧绿相似,处于“明”的状态。“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阴阳也,明含阴阳平衡之意。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应5点前起床。5点为一日的“惊蛰”,不起床会压制气血运行的通道。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黄帝内经•灵枢•动输》中写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5点惊蛰不起床,6点春分清浊不分,7点清明则不清不明,反而在辰时胃经旺时,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肺壅、喉干、头昏、头晕、目浊等不适。与此同时,腿脚反而出现寒凉症状。故《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中写道:“热病生于上,清(寒凉)病生于下。”人们在晨练上可多做户外活动,多与绿树青草接触,达到与自然状态同气相求的目的;从心理上轻松自然,放下烦恼与沉重,与节气同气相求;从饮食上补充一些营养之物。但要谨慎温补,尤其是针对今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候特点,内火过盛者尽量避开温热性的食物,如:白酒、精白面(可吃全麦面)、辣椒、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狗肉、羊肉、海虾、海参、鲢鱼、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晕、头昏、头浑、胸背烦热之症。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
   中医认为:清明节气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亢为主。此节气中心脏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对此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再则此时春暖花开,人们脱去厚厚的冬装倍感清爽。可令人烦心的是,过敏症也悄悄地随之而来,令人坐卧不宁。在此提醒有过敏症的朋友特别注意加强“保护”,让过敏症远离你。在自然界,花粉是一类主要的致敏原。花粉中含有的油质和多糖物质被人吸入后,可被鼻腔黏膜的分泌物消化,随后释放出l0多种抗体。如果这种抗体和入侵的花粉相遇,并大量积蓄,就会引起过敏。过敏症状以流稀涕、鼻塞、打喷嚏、流眼泪为主,同时眼、鼻、耳多处发痒。且发病时痛苦,若进一步可诱发肺炎,不但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而且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在这个节气中,因为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就围绕此病讲讲如何养生。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而言,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要点,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要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
   常见证型有: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阴虚阳亢证,取野菊花5—10克,加水煮沸3—5分钟代茶饮。
   肝肾阴虚证,可选食蜂乳。
   阴阳两虚证,可取枸杞、胡桃肉、黑芝麻各20克水煎,每日一次与汤同服。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几款防治高血压病的菜肴:
   1、家常公鸡
   [配料]嫩公鸡250克,芹菜75克,冬笋10克,辣椒20克,瘦肉汤30克,姜、豆瓣酱、白糖、酱油、醋、食盐、淀粉、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鸡肉切成小块,用有水焯后捞出备用;芹菜切断,冬笋切细条,辣椒剁碎,姜取其末,淀粉兑成湿粉,取一半和酱油、料酒、醋、盐放入同一碗内拌匀;另一半湿淀粉和白糖、味精、高汤、调和成粉芡备用。
   植物油入锅加热,先煸鸡块至鸡肉变白,水分将干时,放进冬笋、豆瓣酱、姜等用大火急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一会儿,倒入调好的粉芡,随炒随搅至熟起锅即成。
   [功效]温中补虚,降压安神。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营养补良、术后恢复期患者食用。
   2、口蘑白菜
   [配料]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酱油、白糖、精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白菜洗净切成3厘米段,口蘑温水泡发。油入锅内烧热后,将白菜入锅炒至七成熟,再将口蘑、酱油、糖、盐、入锅,炒熟后,放入味精搅拌均匀即成。
   [功效]清热除烦,益胃气、降血脂。适宜于高血压、冠心病、牙龈出血者。
   3、鸡汤鱼卷
   [配料]鲜活鲤鱼250克,瘦猪肉30克,鸡蛋清、豌豆各10克,火腿8克,冬笋、鸡汤、料酒、酱油、盐、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火腿蒸熟切丝,冬笋切丝,姜、瘦肉剁成末,淀粉水调成湿粉,活鱼常规处理,剔去骨刺,片成小长方形鱼片。肉末加入酱油、半个蛋清和料酒、味精、姜末、及一半湿淀粉搅拌成馅,剩下的蛋清与湿淀粉调成糊状,把鱼平放在案板上,先抹上一层糊,再放上肉馅,把鱼片卷起来,再涂上少许糊把鱼卷粘住。将鸡汤至于旺火烧开,改为小火,将卷好的鱼卷下入锅内汆一下,去掉浮沫使汤清凉,待鱼卷熟后,再把切好的火腿、冬笋和其它佐料加入汤内,烧开及成。
   [功效]滋阴润燥,清热利湿。对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消化不良等都为适宜。
   四、清明食俗
   清明节气是春笋相继上市的时节,笋味鲜美,人多喜食。但它性寒,滑利耗气。《本草从新》说:“虚人食笋,多致疾也。”人有痼疾,其气多虚。食笋更耗其气,因虚而益虚,易于发病。每见食笋引起咳嗽,导致咯血、哮喘的复发。
    1、吃青团子、青精饭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清明团子,也称清明果,用糯米粉和青蒿草混合揉成,团子呈深绿色。清明果有糖馅,也有用豆腐干炒雪里蕻和春笋、胡葱等为馅的。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陈元靓(约1225~264)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
    郎瑛(1487~566,杭州人)的《七修类稿》卷四三就提到寒食节时吃的“青白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则多为枣泥或豆沙。放入蒸茏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热後色泽翠绿可爱,又带有芦叶的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典故:清明缘何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2、吃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时叫“寒具”。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馓子作为新疆的传统食品之一,还有“吃席嗑馓子,大人娃娃长胆子”的说法。新疆的馓子炸好后,盘在盘子中有冲上云霄一般的气势,怪不得馓子在古代称为“环饼”,意为一环又一环,股条细匀、色泽嫩黄、入口即化的酥脆。据史书记载,馓子出现于北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可见馓子是由来已久的美食。真正好的馓子,其脆酥性能保持两个月以上呢,但还是赶紧吃完吧,要不一不留神碰得散落一盘就不漂亮了。
    3、子推馍
  清明节前蒸“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重约250~500克。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圆形的“子推馍”是专给男人们享用的。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专给男孩子吃,也最受他们喜欢。父母用杜梨树枝或细麻线将各种小面花串起来,吊在窑洞顶上或挂到窗框旁边,让孩子们慢慢享用。风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节。
    4、吃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5、食燕麦粥
    清明节是纪念和缅怀逝去的亲人和朋友的日子。在这天里,人们不免会有些伤感,加之清明前气候干燥,所以在饮食上尤其需要注意。有一些蔬菜和粗粮中含有可以使肌体抵抗疲劳的物质,在这忙碌、伤神的时节,您不妨在日常饮食中添加这些食物,让身体得到滋养。
   早餐食用燕麦片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因为燕麦中所含的粗纤维能使消化的速度放慢,持续不断地向血管供应碳水化合物,使人体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燕麦片富含纤维,能量释放缓慢而又均衡,可使人体血糖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因而能使人精神饱满。我们还可以将燕麦片做成粥,味道也是相当的不错。所需的原料有:燕麦片小半碗、牛奶一碗、鸡蛋一个、白糖少许。将燕麦片和一碗牛奶放入奶锅中煮沸(边煮边搅拌),然后把鸡蛋打匀倒入锅中加上适量的白糖就完成了。这燕麦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吃在口中绵绵软软,特别适合于孩子和老人。
    6、吃鸡蛋
    在南方,清明节还有早饭吃鸡蛋的风俗,老人家要吃“荷包蛋”,青年男女把鸡蛋煮熟后染成红、绿、黄等色,或者吃掉,或者带在身上同朋友或家人一起到野外“踏青”。
    7、食乌米饭
    安徽沿江一带清明节饮食风俗是用乌饭树叶汁浸泡糯米,蒸熟;再以猪肉丁、鸭肉丁、炸豆腐丁等为馅做成团状,再蒸熟即成。
    8、醴酪
   《荆楚岁时记》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也说:“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是一种以麦芽糖调制的杏仁麦粥。一直到隋唐时,都还是寒食节的主要食品。
    9、枣锢飞燕
  宋朝的清明节,除了街市上所卖的稠饧、麦糕、乳酪、乳饼等现成的食品之外,人家也自制一种燕子形的面食,称为“枣锢飞燕”,据说是从前用来祭拜介子推的祭品。明朝人还会留下一部分的枣锢飞燕,到了立夏,用油煎给家中的孩童吃,据说吃了以后,可以不蛀夏。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时还有食蛋糕、夹心饼、清明粽、馍糍、清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食品的习俗。这些清明节的节食都有─共同特色,就是皆可冷食。顾禄的《清嘉录》卷三按语中说:“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所记的“寒食佳品”有香桩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也都是凉拌菜。就连後来在闽粤流行的清明节薄饼,也都是以冷食为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即使寒食的习俗已经式微,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五、时令进补:清明时节重养肝
    清明时节,传统养生学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的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保养肝脏为主。如果肝的功能正常,人体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工作。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
    所谓“养肝”是指使用保养肝脏的方法以滋补肝脏之不足或预防肝脏功能下降,可采用传统饮食养生学所讲的“以脏补脏”方法,多吃一些动物的肝脏以保养肝脏。清明时节可服一些适时的滋补品,如银耳,甘平,无毒,能润肺生津,益阴柔肝。春升之际,常服银耳,可以收到柔肝养肺的效果。
    据现代科学研究,银耳多糖,具有治癌防癌的功效,能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还有人们熟悉的菊花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它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变心肌缺血的功用。菊花可与桑椹同泡茶喝,桑棋有养血柔肝,益肾润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养的效果。
    1、补肾养肝女贞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女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
    相传秦汉时期,江浙临安府有一员外,膝下有一女,年方二八,品貌端庄,窈窕动人,琴棋书画俱通。员外贪图升官发财,将爱女许配给县令为妻。哪知此女早与府中的教书先生私订了终身,到出嫁之日,便含恨一头撞死在闺房之中,表明自己非教书先生不嫁之志。教书先生闻听小姐殉情,茶饭不思,忧郁成疾,不过几日便形如枯槁,须发变白。
    数年之后教书先生到此女坟前凭吊,以寄托哀思。但见坟上长出一株枝叶繁茂的女贞子,果实乌黑发亮。教书先生遂摘了几颗放入口中,味甘而苦,直沁心脾,顿觉精神倍增。从这以后,教书先生每日必到此摘果充饥,病亦日趋见好,过早的白发也渐渐地变黑了。他大为震惊,深情地吟道:“此树即尔兮,求不分离兮。”从此,女贞子便开始被人们作为药物使用了。
    女贞子味甘、苦,性平。有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功效。常用于肝肾不足,头晕,耳鸣,两目昏糊,头发早白等症。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最常用的提神、强壮体力之药。《本经》上说:女贞子能补中气,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制酒久服,可增强体质,长筋肉,壮筋骨等功效。日本的研究也表明女贞子确有防止衰老,强筋骨,镇静神经的功效。
    2、清明时益清补: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湿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特推荐桑椹薏米炖白鸽。
    桑椹薏米炖白鸽具利水渗湿,又养血舒筋,同时还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不躁不凉,不失为春日补益之品,同时还能辅助治疗血虚风痹,证见肩关节凝痛,伴有上肢麻痹、面色晦黄、头昏、耳鸣等。
   3、“发”食品尽量少吃
    北方的清明时节并不像南方那样细雨绵绵、温和湿润,沙尘、冷空气时常会光顾,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天气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样尽快转暖,餐桌上御寒食物也不会退出,羊肉、鸡汤、笋等易“发”食物仍然在日常饮食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专家提醒,清明时节,万物升发,不宜继续食用“发”的食品。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补肺。
    另外,许多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头痛、昏眩,这就是祖国传统医学所说的“春气者诸病在头”。老年慢性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因此,老年人应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