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

 麦花雪白菜花稀 2010-10-04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曾道:“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毛宗岗点评:“说尽秀才之病!”的确,中国千年以来的文人往往给人这样孱弱的印象。不过,倘若孔明知道后世有一个提倡“知行合一”的王守仁,定会慷慨授之以“君子之儒”的美名。 ­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知道王守仁,但是一提王守仁的另一个名字“王阳明”,那就绝对是鼎鼎大名了。王阳明卓然不群之处在于,以一介文人之身,却用兵如神,例如以少胜多,平定宁王朱宸濠的谋反,因而名震天下。 ­

  从“愤青”到“龙场悟道” ­

  回顾王阳明的思想历程,我们看到自汉代获得“独尊”这一官方地位以来,儒学便成为文人仕途的必修课;到宋明时期,更呈现越来越浓的“正统”色彩。朝廷用人只看口头文章,不重道德实践。这种“知”与“行”的分离,是从一开始就困扰王阳明的重大课题。 ­

  早年的王阳明,也曾有一点“愤青”的色彩—为了帮助被陷害的好友,直言上书弹劾宦官,结果反受迫害,被廷杖40大板之后,发配到当时穷乡僻壤的龙场驿(今贵州省修文县境内)。王阳明一边在这个蛮荒之地最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来,一边在阳明洞中苦思圣人之学,终于找到了“心即理”这个学问的起点—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此后,虽然他的道路也非一帆风顺,但总能化险为夷,并终成一代大师。而他在龙场这个地方所悟到的,绝非一般的理论体系,而是与当时的主流教条相反的一种圆通的智慧。 ­

  后来的王阳明,不仅累功升迁,还将其政治智慧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教人“直而不犯、婉而不隐”的沟通艺术。此时的王阳明,已然不是那种“笔下千言、胸中无术”的书生了。 ­­

  王阳明毕生追求“良知”,德行布于四方,且著书等身、育人不倦,后人为他立碑,上书“真三不朽”。 ­

  人皆可为尧舜 ­

  王阳明取消了对古代经典的解释权威,而称“人皆可为尧舜”。他不以人的天才论高低,而以良知判境界。“良知”的良,并不就是“善”,而是“本然”的意思,良知就是本心,在这一点上,他同孟子一脉相承。只要人通过实践觉察到自己的本心,就和圣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他打比方说:金子若掺杂了铜铁,就不纯了,本心也一样。 ­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门下不仅有官吏,也有平民,有老人也有孩童。他告诉学生他所传授的,不是高于他们的东西,而不过是唤醒本心罢了。他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以身立法,不做刚愎自负的学术权威。 ­

  王阳明灵活不拘的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他主张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教育中要使他们学有余力,这样才能不产生厌烦,同时又因自主学习有所得而感到欢喜。若是一味“鞭挞绳缚,若待拘囚”,那么孩子就会把学校当作监狱,把老师当作仇敌,通过说谎来逃避惩罚、掩盖恶行了。这番风趣的谈话至今也可算是幼儿教育的典范啊。 ­

  王阳明先生的一生亲证了他的思想,不仅高谈宏论,而且功成身立,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这就为千古文人竖立了一道崇高的标尺。 ­

  知与行不能分离 ­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技术的统治下,我们已经陷入灵肉分离、主客二元的困境。此时,王阳明的思想向我们透出东方智慧的隽永魅力。 ­

  王阳明是怎样处理理论和实践的脱离问题的呢?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知和行并非相互脱离的环节,而是统一在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有学生反问他,说有人懂得尽孝的道理却不去做,这不是分离的吗?对此王阳明答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说他懂了某个道理却做不到,那就不是真懂。 ­

  王阳明指出,知与行的分离造成两种人:一种人“冥行妄作”,也就是不加反思任性胡为,片面强调主观意志,不顾现实条件,还自称所谓“个性”;另一种人则“悬空思索”,也就是光想不做,把空想当作生活本身来接受。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YY”(意淫),说的就是这类人,他们不去通过实践交往来认识他/她人,仅仅将自身的想象加诸在对方身上,他们会说“我的爱,同你无关”,一旦受挫,不觉得自己不曾融入生活,反怪“世界不符合我的想象”。 ­

  王阳明说,分开谈知与行,是面对如此现状的不得已之法,而一旦明白了两者统一的道理,就该抛弃哪一个先哪一个后的说法。他认为在跨越这道鸿沟之后,“架桥”就失去意义。这样的思想,不仅对于中国人,乃至对于在二元分立传统中苦求出路的西方人,都有极大的启发性。 ■ ­

生平 ­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于阳明洞学习,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著有《王文成公全书》。1529年1月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穆宗皇帝诏赠为“新建侯”,谥“文成”,颁铁券。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联甚悯焉!” ­

王阳明语录 ­

  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之险夷者邪。 ­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心即理(本心)

        龙场悟道:绝非一般的理论体系,而是与当时的主流教条相反的一种圆通的智慧。

        沟通艺术:直而不犯、婉而不隐,绝不是“笔下千言、胸中无术”的秀才

        人皆可为尧舜:他告诉学生他所传授的,不是高于他们的东西,而不过是唤醒本心罢了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个懂得了某个道理却不去做,那不是真正地懂。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