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指微 - 第十六章

 天涯玲玲 2010-10-05

澎湃听闻老子论‘为道者’,心悦诚服,于是又问:“为道者以大道与万物万事交接,谓之御小异。莅临天下之大者,则又当如何呢?”

老子答:“致虚极也,守静笃也。”

澎湃又问:“如此何以治人事天?”

老子说:“所谓一宇,有道,有天,有地,有物,有人,统而归道。人虽灵动,究其实无非生物之一。所以说,从生命的角度而言,人类与动物一致,动物与植物一致,所有生命的东西根本上没有区别。所以说,身为人类之王,贵在守本知常。不敢以一己犯人常,不敢以人为干天常,以此治人事天。”

澎湃说:“请夫子进一步详解。”

老子说:“万千物类都在生作,我则观察它们的复守所在。草木之类芸芸众多,却各自都归于根部,这就叫安静。安静,则是复守生命。复守生命,则是恒常。知道恒常,则是明白;不知道恒常,则是轻妄。轻妄行动,则是凶险。知道恒常则不拘泥外物,清虚能容;能容,则无私而载众为公;能为公,则可以为天下之王。为天下之王,则顺从上天;上天则是支配于大道,大道则是永久。所以说,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以此则能认识并保守大道,保守大道则终身不会败殆。”

------------------------------------------------------------------------------------------------------------------------------------

【附】

[原文] 致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傍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点睛] 上一章论述为道者,本章则论述治理者,二章均侧重对于道的认识角度。大道是万物共同的宗主,治理为道,重在认识恒常、图求恒久,从而虚极志欲、笃守安静,可以认识大道并保守大道。

需要特别点明的是,‘常’在《老子》原书中不等于‘恒’。‘常’为名词表达‘稳定从而持久的状态’、‘常态’,‘恒’则为形容词表示‘不变从而永久的’,或者作副词‘总是……’。‘常’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内含‘阴阳’;‘恒’对于大道而言,并无‘阴阳’。‘常’的内在依据是‘(阴阳)和’,而达到‘和’的内在依据是‘得一’,即一致于‘不变且永久的道’。单个有生命过程的事物没有能够‘不变且永久’的,但是需要保持‘稳定存在的常态’,需要‘和’。鉴于二者有内在一致性,我一般把‘常’简单地译作‘恒常’,把‘恒’简单地译作‘恒久’,这一点后面不再交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