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税务稽查分析

 碧海云天是我家 2010-10-26

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发挥着打击偷逃骗税的重要职能作用。税务稽查的目的,一是查补税款、打击偷逃骗税行为。二是“以查促管”,即通过稽查发现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做好税务稽查分析工作,对于监督、促进税收征管和提高税收工作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如何做好税务稽查分析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务稽查分析工作的重要性

  税务稽查分析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手段对反映纳税人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一系列经济要素指标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寻找企业涉税问题的切入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从而确保提高稽查质量的一种稽查管理活动。稽查质量是稽查工作的生命,而稽查分析又是稽查质量的生命。税务稽查本身是一项直接与各种涉税违法行为较量的工作,执行的是国家税收法律及相关政策法规,捍卫的是法律尊严,保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的是依法公平竞争。所以,必须依法稽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国家税款应收尽收。而要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就必须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强化稽查分析,确保案件查深查透,使偷税者被“查得心惊,罚得痛心”,以增强稽查的威慑力,扩大稽查的影响面,达到“查处一户,教育一片,震动一方”的效果。此外,通过稽查分析,可以锁定稽查范围,增强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做好稽查分析工作对于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提高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税务稽查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

  提高税务稽查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做好税务稽查分析。税务稽查分析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检查环节,而应贯穿于稽查工作的全过程,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分析管理,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这样才能确保稽查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税务稽查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选案分析。稽查选案是实施检查的首要环节,选案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选案工作越来越受到稽查部门的高度重视。税务稽查应转到“有问题就查”的思路上来,把“纳税评估”引入稽查选案分析环节,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依托作用,提高选案的准确性。征管部门应加强纳税评估,利用计算机对重点行业或重点税源企业的纳税申报情况、销售变动率、税负变动率等指标分月进行汇总、排序,按月或按季进行对比分析,实现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对指标分析异常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对属于稽查选案移送范围的,应及时移送。同时,稽查选案部门应根据征管部门的移送意见和纳税人申报情况、掌握的税源信息,分行业再进行综合分析,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准确选择稽查案件。目前,由于稽查选案信息资料来源的局限,稽查选案工作主要是人机结合选案,即利用综合征管软件中纳税人的信息资料,掌握企业基本情况和纳税申报数据,通过对纳税人的收入、税负以及税源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检查对象。从近年来我区国税稽查部门的选案准确率来看,2004年为42%,2005年为56%,2006年为62%,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70%,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查前分析。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情况了解程度不够,仅从企业纳税申报上很难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致使稽查效率不高。因此,做好税务稽查查前分析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弥补税源信息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做好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稽查人员除了整理纳税资料外,还应积极从外围调查了解情况,有必要时进行实地查看,重点要放在企业的仓库管理与财务核算上,使稽查人员在没有检查前就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申报情况、财务核算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稽查人员还要认真填制《纳税人基本情况分析表》,此表除纳税申报要素指标(如销售、销项、进项、税金、税负率)外,还应包括纳税人的固定资产规模、生产设备台数、单位产品原辅材料的耗用量、单位产品燃料(如电度、煤)的耗用量,存货数量、废品率等要素指标。在此基础上,稽查人员要对纳税人的诸要素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同行业)和纵向对比分析(历史水平),提出分析意见。

  (三)稽查实施环节分析。稽查环节是稽查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重点稽查的内涵就是实施对偷税者的严厉打击,以较小的稽查成本取得较大的震慑效果。因此,强调重点稽查就必须强化稽查分析。稽查人员应首先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找准企业的“薄弱环节”(即与产量、销售最为密切的环节),充分运用检查权,积极寻找线索。其次,要找准切入点,对与产量、销售最为密切的要素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从对比分析中积极寻找突破口,以点带面,一举突破。最后,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纳税人其他诸要素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对存在对应关系的要素指标要进行配比分析,使案件向纵深发展。如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重大偷税嫌疑的纳税人,可采用“集体检查、分别办案、统一定案”的方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确保案件查深查透。

  (四)稽查案例分析。税务稽查案例分析作为税务稽查工作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税务稽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对税务稽查部门查办涉税案件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因此,作为税务稽查部门要重视提高稽查案例分析的质量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应将稽查案例分析纳入对稽查部门工作考核的内容,通过大要案件的查处,及时组织稽查人员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利用会议、小组讨论等形式交流查办涉税案件经验,进行案例解剖和分析,进一步提高稽查案例分析水平。一方面,需要从案件的查办过程中执法的难点、调查取证手段及当时定性处理适用法律法规的考虑中提炼出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从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的目的和动机、采取的手段及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对某一具体案件的分析,进一步揭示同类涉税案件发生的新动向、新趋势,及时分析查办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达到“以查促查”的目的。

  (五)稽查成果分析

  1.稽查成果反馈分析。稽查部门在案件查结后,应及时将稽查分析及检查情况反馈给征管部门。同时,通过对某些案件定性适用法律法规的分析,对于发现税收政策法规的漏洞和缺陷,应积极提出修改完善政策法规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加强和完善行业征管、税源监控措施,达到以查促管的目的。当然,除对纳税人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稽查分析外,还应加强税法宣传,把税法宣传贯穿于稽查的全过程,提高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遵从度,从而实现优化税收执法环境的目的。

  2.稽查成果数据分析。对于稽查部门来说,需要对一定时期的稽查工作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即通过对稽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指标分析和归类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目前,稽查成果分析中用到的数据和指标主要有:检查户数,检查有问题户数,检查有问题户数占检查户数的比重;查补税款,查补税款占当期应纳税款的比重;罚款、滞纳金、处罚率;入库税款,入库率;查补入库税款任务目标完成进度以及部分指标与上年同期比较等。

  三、税务稽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税务稽查分析工作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有些分析内容、方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具体表现在:一是认识上有一定的偏差。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还存在重视稽查组织收入的作用,忽视依法治税的刚性作用。只看到查补税款的绝对数额,认为绝对额大了,说明稽查的质量就高了;认为账面问题能查清楚,稽查深度就够了。事实上,从稽查复查的情况来看,抓大漏小,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也常有发生。二是对征管部门纳税评估转来案源的查处和反馈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征管部门人员转交案源的积极性。稽查建议制度落实不够,或虽已实行,但还不够细化,在部门配合、建议内容、建议形式和要求、文书格式,反馈方式和时限,传递程序等方面没有详细的规定。三是稽查成果分析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如对于稽查工作绩效的考核,目前仅限于查补收入数、入库率和处罚率等几项量化考核指标,硬性定量指标多,定性指标少,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稽查工作的绩效。四是稽查分析的数据来源渠道单一,而且不全。比如,企业银行账户信息、海关信息、财务报表数据以及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情况等等,从现有的税收征管系统还无法获取。五是稽查选案指标设计有待于科学规范。重视考核的形式,忽视考核效果。现行考核指标的设定涉及面较大,包括稽查面、如期结案率、入库率、处罚率等,但没有突出“稽查准确率”这个中心,而稽查准确率恰恰是反映稽查质量的关键指标。另外,如期结案率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促使稽查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确保稽查质量。六是稽查案件分析还停留在就问题分析问题,就案件分析案件,缺乏分析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案件分析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做好税务稽查分析工作的思路

  稽查分析是准确判断纳税人存在的涉税违法问题,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税收征管的一种有效途径。稽查分析是稽查工作的“眼睛”,是稽查工作的切入点,能及时发现涉税违法行为发生的新情况、新动向,对于提高稽查工作质量,促进税收征管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税务稽查分析,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稽查分析制度

  一是规范稽查选案制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案的分析指标体系,提高选案准确率。二是完善稽查分析报告和通报制度。稽查部门要按月对稽查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通报,按季召开专题会议分析,不定期开展案件专题分析,及时反馈涉税案件查办情况和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科学的稽查工作成果评价体系。首先是对稽查工作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稽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对稽查工作作出评价。

  (二)加强协调配合,扩大信息来源渠道

  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稽查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少数企业受利益的驱动,采取做假账、两套账等手段偷逃国家税款,提供给税务机关的往往是虚假的、不完整的涉税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出的结果必然是片面的、不真实的。稽查部门要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工商、地税、统计等部门建立长期和良好的数据传送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以便方便快捷地从各方获取有关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及供销情况等信息数据,确保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纳税人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

  (三)拓宽稽查分析思路,完善分析方法

  开展稽查分析就是要通过微观看宏观、通过企业看行业、通过问题看管理,进而发现问题。所以,我们应始终坚持眼睛向内,从稽查工作环节入手,拓宽税收分析思路,完善稽查分析方法,实现稽查分析由稽查基础管理,大要案件查处、稽查成果分析等单项分析到综合分析的转变,不断提高分析的质量。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第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微观分析从个案查处入手,对税负明显偏低的地方,有疑点的企业、存在问题多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立案查处,并提出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堵塞漏洞的建议。通过宏观分析,清楚地了解本地区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涉税违法行为发生情况,从而找到企业涉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攻方向。第二,加强重点税源户综合信息的分析,以便有效开展重点检查。重点税源户往往是一个层次结构复杂、经营范围广泛、内部运作紧密的系统,其存在的母子公司、关联交易等现象容易造成信息中断和管理漏洞,一旦出现问题,性质也较为严重。第三,税务稽查与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相结合。充分利用税收日常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成果,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从而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税收环境。

  (四)落实好“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

  作为稽查部门,要落实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一是转变思想观念,认清工作职责。把稽查工作放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去考虑,使稽查工作服务于税收征管,具体工作职责就是对税源管理部门移送案源进行查处与反馈,定期对已查案件进行分析,发布综合性稽查分析报告,对加强征收管理工作提出建议。二是明确工作内容,提高分析水平。稽查部门应重点分析各类涉税违法违章案件产生的原因、变化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查办案件所反映出对税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对特殊的、示范性的案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检查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提出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提出政策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才能提高分析水平,体现分析效果。三是加强联系与沟通,形成良性互动。稽查部门根据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环节移交的案源或有关信息,结合稽查选案,确定稽查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或专案检查,对稽查过程中发现的征管问题,要形成工作建议,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同时,稽查部门也要积极主动运用税收分析结果和系统内各业务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指导选案和办案,增强选案和办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定期反馈税收分析结果应用情况。四是规范稽查工作建议的形式和内容。稽查工作建议的具体形式包括案例分析、专题报告和稽查建议。案例分析是对已查结的典型案件进行剖析,研究案件特点、规律和成因,提出打击和防范对策。专题报告是对专项检查的行业或区域进行专题研究,归纳出这些行业或区域存在的共性税收问题和征管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稽查建议是稽查部门在查处纳税人涉税违法问题时,为减少税收损失、堵塞征管漏洞,根据案件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加强征管的建议。

  (五)重视稽查分析成果,增强分析效用

  稽查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有效实施稽查,提高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目前,稽查分析基本上还只停留在对查补收入分析和一般案件分析的水平上,稽查分析的作用和效果发挥得还不够。要充分运用分析结果来指导和促进税收征管和提高稽查工作质量,确保稽查分析与税收征管实现良性互动,建立稽查分析跟踪问效制度,把稽查分析结果充分应用到具体的税收管理工作之中。对问题比较集中的,要组织力量进行深入排查,发现疑点,一查到底;对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地方,要进行重点稽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