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泥石流防护

 骑猪看月升 2010-11-05
泥石流防护
 
预防工程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2)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3)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
  

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4)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5)栏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对于防治泥石流,常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

 

 

险情预报

预测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预防措施

  *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绝大多数沟谷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
  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很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最好能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泥石流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泥石流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村庄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泥石流形成、降低泥石流发生频率,而且即使发生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
  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监测预警
  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下游河水突然断流,可能是上游有滑坡堵河、溃决型泥石流即将发生的前兆;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逃生自救

脱险逃生方法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隆隆巨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自救互救方法

  
一、滑坡来临前山坡有何变化
  专家提示
  1.土质滑坡张开的裂缝延伸方向往往与斜坡延伸方向平行,弧形特征较为明显,其水平扭动的裂缝走向常与斜坡走向直接相交,并较为平直。
  2.岩质滑坡裂缝的展布方向往往受到岩层面和节理面的控制。
  3.当地面裂缝出现时,有可能发生滑坡。
  一定不要:
  1.认为山坡出现裂缝为正常现象。
  2.根本不在乎。
  
二、滑坡到来前周围事物有哪些变化
  专家提示
  1.当斜坡局部沉陷,而且该沉陷与地下存在的洞室以及地面较厚的人工填土无关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2.山坡上建筑物变形,而且变形构筑物在空间展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3.泉水、井水的水质浑浊,原本干燥的地方突然渗水或出现泉水蓄水池大量漏水时,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4.地下发生异常响声,同时家禽、家畜有异常反应,将有可能发生滑坡。
  一定不要:
  1.不作出正确的判断,便惊慌失措。
  2.将其他因素干扰带来的异常视为滑坡来临的前兆。
  
三、如何选择临时避灾场地
  专家提示
  提前搬迁到安全场地是防御滑坡灾害的最佳办法。
  自救互救要领
  1.应在滑坡隐患区附近提前选择几处安全的避难场地。
  2.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
  一定不要:
  1.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不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搬迁到另一个危险区。
  
四、滑坡过后,如何面对矗立的房屋
  专家提示
  仔细检查房屋各种设施是否遭到损坏。
  自救互救要领
  在重新入住之前,应注意检查屋内水、电、煤气等设施是否损坏,管道、电线等是否发生破裂和折断,如发现故障,应立刻修理。
  一定不要:
  没有仔细进行水、电、煤气安全检查便进入房屋内生活。
  五、滑坡发生时,身处非滑坡山体区怎么办
  专家提示
  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自救互救要领
  1.不要慌张,尽可能将灾害发生的详细情况迅速报告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
  2.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一定不要:
  1.认为与自己无关,不予报告。
  2.只身前去抢险救灾。
 
六、正处在滑坡的山体上怎么办
  专家提示
  沉着冷静,不要慌乱。
  自救互救要领
  1.向滑坡方向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
  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一定不要:
  1.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2.不知所措。
 
七、驱车从发生滑坡地区经过时应怎么办
  专家提示
  严密观察,注意安全行驶。
  自救互救要领
  1.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2.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有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一定不要:
  1.不探明情况,便驱车通过。
  2.刚刚发生滑坡,便通过此地区。
  
八、 发生滑坡后应该怎样做
         专家提示
  不要再闯入已经发生滑坡的地区找寻损失的财物。
  自救互救要领
  1.可以马上参与营救其他遇险者。
  2.不要在滑坡危险期未过就回发生滑坡的地区居住,以免再次滑坡发生带来危险。
  3.滑坡已经过去,在确认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区域、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生活。
  一定不要:
  1.滑坡停止后,立刻回家检查情况。
  2.忽视滑坡会连续发生的危险性。
  
九、抢救被滑坡掩埋的人和物时应注意什么
  专家提示
  应从滑坡体的侧面进行挖掘。
  自救互救要领
  1.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干。
  2.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
  3.先救人,后救物。
  一定不要:
  1.从滑坡体下缘开挖,这会使滑坡加快。
  2.只顾自家,不顾他人。
  
十、野外露宿时怎样避免遭遇滑坡
  专家提示
  野外露宿时应避开沟壑和陡峭的悬崖。
  自救互救要领
  1.野外露宿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
  2.野外露宿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3.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滑坡的可能发生地区。
  一定不要:
  1.在已出现裂缝的山坡宿营。
  2.在余震多发时期进入滑坡多发区。
  
十一、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
  自救互救要领
  1.遇到山体崩滑时,可躲避在结实的遮蔽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2.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一定不要:
  1.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2.没有保护头部。
  
十二、外出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专家提示
  尽量避免在震后前往滑坡多发地区。
  自救互救要领
  非要外出时,一定要远离滑坡多发区。
  一定不要:
  1.余震未停便随意外出。
  2.不在意滑坡的前兆。
  
十三、在易发生滑坡地区如何选择房屋
  专家提示
  检查房屋及周围物体的变化非常重要。
  自救互救要领
  1.检查房屋地下室的墙上是否存有裂缝、裂纹。
  2.观察房屋周围的电线杆是否有朝向一方倾斜的现象。
  3.房屋附近的柏油马路是否已发生变形。
  一定不要:
  1.住进房屋前不做任何检查。
  2.错把人为原因造成的门、墙裂缝以及电线杆倾斜当做滑坡前兆。
  
十四、 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专家提示
  必须经过实地勘察,确定正确的撤离路线。
  自救互救要领
  由地质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勘测后再行撤离。
  一定不要:
  1.慌不择路,进入危险区。
  2.不听从统一安排,自择路线。
  
十五、泥石流到来前有何征兆
  专家提示
  1.连续长时间降雨后,可能会发生泥石流。
  2.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将会有泥石流发生。
  自救互救要领
  1.发现河谷里已有泥石流形成,应及时通知大家转移。
  2.在逃离过程中,应照顾好老弱病残者。
  一定不要:
  1.暴雨时在山谷中行走。
  2.听到山谷中有声响而不在乎。
  
十六、野外露宿时如何避免遭遇泥石流
  专家提示
  千万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露宿。
  自救互救要领
  1.露宿时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2.可露宿在平整的高地。
  一定不要:
  1.在山谷中露宿。
  2.在有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避风、休息。
  3.在河滩上露宿。

灾后防病

常见疾病

  发生泥石流以后,灾区的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意外伤害有: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