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估工作的几点体会

 wxiaodian 2010-11-15
评估工作的几点体会

评估办公室      2010-4-8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王志勇

 一、引言

作为一个高职战线的老兵,系统的学习理论的机会并不多,有幸能够参加“第二期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理论班”的学习,经历了领导的讲话,专家的培训和学员们的讨论,从不同的几个方面,给我们这些带着问题来的一线中的工作者,解决了许多观念上的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因此,深感各方面收获颇丰,理论水平提高之快。将这次学习班获得的新理念、新观点和新知识,结合我院具体的评估实践活动,我谈一下我对如何做好评估工作的几点体会。

 二、评估观念小议

一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高低,应该凸显其治学理念的先进性和鲜明性;应该体现其长期办学特色的探索和创新;应该反映其累积办学条件的好坏;应该显示其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就是说,评估一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优劣,是对一个学校长期办学综合实力的考证。试图一蹴而就,靠临时突击,甚至弄虚作假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评估成绩的。但是,如果忽视评估前的准备工作,或者评估指导思想不对头,就可能在一个办得很好的学校,评出一个很不理想的结果。问题关键是如果对每一所学校的评估都不能准确反映其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就失去了教育部开展评估工作的意义。我个人认为,要想搞好评估工作,正确、客观、全面地反映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除了日积月累积淀而成的治学理念、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之外,还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评估文件的精神,按照细则的要求逐条落实到位,并且要坚持“以评促建”的20字评估原则,要保持以平常心对待的良好心态,还要注意更新几个方面的陈旧观念。

(一)要转变“评估就是评教学工作”的观念。

我曾在评估前,考察了解了一些本科院校的评估工作,一过经介绍后,就推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哪儿,一谈就是教学口的工作如何如何忙,从教务处长到教学主管副校长如何累得要吐血要住院等等。给人一种评估工作就是评教学工作的感觉。今年,我也接待了60余个兄弟院校的来访,其中有一个共同点令我十分担忧,这就是许多院校的主要领导仍在将评估工作视为教学口几个部门的事,其评估领导工作的重担仍然还压在教学主管副校长身上。他们认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就是教学质量的评估,就是教学口的事。这种观念上的错误,也曾导致我们在准备评估工作初期的混乱和失误。一方面教学口忙得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其它部门(在评估工作方面)却闲得隔岸观火。经常因为一个数字核实的问题、一个报告或文件由谁起草的问题、一件小事归谁管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事实上,往往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其根源常常是由于思想教育、后勤保障、环境影响、治安保卫、人际关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仅靠教学副院长牵头,抓教学口的评估,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态度、是不可能搞好评估工作的。

人才培养工作就是育人的全过程,学校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我们举一个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传统上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了问题,就集中在生产环节找毛病,实际上一个产品的质量的意义是多重的、全方位的。质量是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原材料的选择,再到制造的工艺流程,生产阶段,销售过程,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一个整体概念。学校的教育质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它涉及到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内容,还涉及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环节,仅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要搞好评估工作,必须要党委一班人全部上阵,书记、院长要亲自挂帅,统一协调指挥。只有改“抓教学”迎评估为“抓全面”、“全面抓”、“全员抓”、“全过程抓”评估工作,才有可能做好评估,才能准确地反映一所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

试想,如此重的担子,放在教学副校长一人肩上,在教学口小圈子里做文章,能搞好评估工作吗?所以,党委班子挂帅,“全面抓”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评估,是搞好评估工作的保证。

(二)要转变“与人不同就是特色”的观念

评估指标体系中除了七个重要指标之外,还有一个一票否决的指标就是特色建设和创新项目。我们开始认为,发表一些对教育教学行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就是办学理念,在办学过程中的一些与其他学校不同的做法就是特色和创新,在迎评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创新要在一种办学理念的支配下才能实现,而办学理念是校长的办学之魂。因此,学校要办出特色主动创新,就必须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没有理念的校长将使学校的发展随波逐流,不可能办出特色,也就不可能评为优秀学校,而没有正确理念的校长,则将把学校引入歧途。因此,评估之前,一定要将多年办学的经验和创新提炼深化,上升成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念。这种理念一方面要得到专家领导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要尽快的灌输到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大脑里,落实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卓有成效的校内外上下的一种共识。正确的理念可以指导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有价值的创新,长期的、不断的有价值的创新可以积淀成为鲜明的办学的特色。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也就是所谓特色的积淀性。特色不是创新的简单积累和叠加,它应该形成和体现在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指导方面,这就是特色的整体性。特色应该与众不同,但与众不同的不一定都是特色,此即特色的独立性。特色还必须是科学的领先的创新,还必须能够指导实践获得成效,这就是特色的先进性和成效性。除此之外我个人还认为,特色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理念和特色本身也要创新,这可称为特色的动态性。

特色就是理念的体现,特色是创新的积淀,特色是质量的标志,特色是能力的象征,特色是学校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在特色在长期办学的实践和迎评过程中的重要地是显然的。

我们设想一下:一个没有先进办学理念的校长,一个没有正确办学指导思想的学校,如何能够在办学的实践中不断创新,逐渐积淀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如何能评为优秀学校呢?

因此,我认为: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特色观,是搞好迎评工作的前提。

三)要转变 “学生工作是配角”的观念。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学校是否稳定,党的教育方针能否正确贯彻,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这个产品是否优秀或合格,表明了这个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高低。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抓教师是办学的基础和前提,抓学生是办学的目的和根本,两者应该是同等重要的。在的办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思想。作为前提和基础,下大力气抓教师思想道德水准、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的全方位提高,这样做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教师队伍综合实力水平所包含的内容,不是评估中一两天就能抓上去的。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能力却在一定时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学校一切工作的成就都体现在作为办学目的和根本的学生身上,所以在评估这一刻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展示学生所有可以体现的潜力和闪光点,亦即必须通过学生这个产品来充分显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成就。此时,“抓学生”工作就显得比“抓教师”工作更为重要了。

教育部03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评估表”中,一个学生的字样都没有,但是7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中,大多数是靠学生这个产品的表现来衡量这个指标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直接涉及到学生的考察就有“学生问卷调查”,“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测试”,“专题研讨”等四种;涉及到学生的重要指标有“报到率”,“就业率”,“体育达标率”,“图书借阅率”,“设备利用率”,“实训课开出率”等多项,通过学生来考核的还有“学生座谈”、“听课”、“专业解剖”、“宿舍考查”、“食堂考查”、“校风校貌考查”及“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情况等。

试想,一个学校在办学基本条件都达标的情况下,对学生这个特殊产品的考核全部反映的是优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这个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为优秀呢?

我们认为:在长期认真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的情况下,在评估中注意狠抓学生这个产品的质量体现工作,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关键。

(四)要转变“评估就是促硬件投入”的观念。

迎评之初,我们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筹钱,如何投入,如何建设,总之是在硬件如何达标方面做文章,而对理念的更新,学校的改革,制度的建设,特色的建立,学校的管理,校风的端正等软件建设有所忽视。直到现在我和有些同志谈起这个问题,有的还认为硬件等于质量,质量就是生命,于是硬件等于优秀。我理解“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原则中的“建”、“改”、“管”三个字中,“建”字是核心,它主要是针对学校“软件建设”而言的。而我们习惯上理解的“建”就是“硬件的投入”。分开来分析,首先“建”字包括了软硬件两个方面的建设,但主要是软件建设;“改”字,主要指的是学校办学观念的更新及学校各方面的改革,当然也包括学校教学条件等硬件建设的改善和提高,但其主要应体现在软件建设方面改革与完善;“管”字,应体现在教学管理、学术管理、行政管理、学生管理等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基本谈的也是软件建设的问题。由此来看,文件对软件建设的要求高于硬件建设。

事实上,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用金钱购不到的东西;软件建设的水平是长期创新和规范管理的结晶,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同时也需要资金大量的投入。而硬件建设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可以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改善。我通过几年的观察,发现我们高职高专院校中,存在一种盲目比占地、比面积、比学历学位、比设备图书等硬件的现象。似乎认为投入多了、面积扩了、硬件新了、学生多了,就应该评估为优秀学校。的确,我们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但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从宏观上来讲,很多地方是在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情况下来发展高职教育的,比条件、拼投入不适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从微观上来看,在评估中,一个学校只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诸如办学思想的改革与观念的更新、忽视特色创新的研究与校风学风的建设、忽视思想教育与道德水准的提高,是不可能搞好迎评工作的。软件建设搞的好,可以弥补硬件建设的不足,也可以促进硬件作用的发挥。在迎评过程中,硬件建设可以搞一些既好吃又好看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是要搞实惠好用的硬件建设。其实硬件建设达标之后,投入向软件建设方面倾斜,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软件是魂,硬件是体,没有体就没有魂,而有体无魂就失去了体的存在意义。

试想,空有一片高楼,一大批设备,而办学理念陈旧,学校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职工不知特色为何,这样的学校能够被评为优秀学校吗?因此我认为,在硬件建设基本达标的前提下,狠抓软件建设,是搞好评估工作的基础。

三、并不是题外的几句话

除了上面我谈的四个要更新的观念问题之外,我还有几句不为人注意的感受要谈一下,这些小事虽然看起来并不重要,有时却影响到迎评的效果。

第一句话:迎评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弄虚作假。当你不知道说真话好,还是说假话好的时候,说真话最好。因为说假话,专家也能看出。假话最好不说;

第二句话:迎评中说话汇报要把握好火候和分寸,表示不当会引起专家的反感。特别要注意,不能过分炫耀自己世人皆知的长处,也不要刻意回避自己显现无疑的短处。因为你不说,专家也知道。真话也不能多说;

第三句话:迎评中要保持不卑不亢地接待专家组的态度,什么事情做过分了都不好。其实,快捷、方便、准确的迎评服务工作,比高标准的生活接待更重要。因为评估准备工作没搞好,接待再好专家也说不好。好事也不能过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