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育人文精神,提升管理品味

 金鱼树 2010-11-29

养育人文精神,提升管理品味

      当前全国上下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教育内涵上看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可以用康德的一句话来说的通俗一点: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使人成为人,必须同时关注科学素养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养育。而人文精神是立身之本,人只有“立身”了才能昂然屹立于世,才能继续“强身”之道。素质教育只有以人文精神为基础,才能达到它最终目的。目前学校管理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校都在探索素质教育下的学校发展之路。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实践:

      一、人文精神之内涵

      人文,是人性中最闪光的东西,是以博大的胸怀去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怀。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灵魂,体现了整个人类文化最根本素质的精神,应当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规定性。

      在个体上,人文精神是通过人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和文化修养等方面体现出来的。具体体现在人懂得尊重自己——主动积极不苟且,有品味;懂得尊重别人——不蛮横霸道,有道德;尊重自然——不掠夺贪念,有价值。它是人的内在品质。一旦形成,可以决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人自觉的发现自己的优越性,容易找到自己的动力源,以积极的心态善待生命,容易找到幸福感。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时曾经指出: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可以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二、养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学识很高的人,具有了完备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他不具备人文精神,于是在涉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就自私自利;涉及到自己比如晋升或长工资之类的事情时,会闷着良心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此时此刻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份和民族脊梁的雅称。有些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精英人才,但因身陷应试教育的囹圄或家庭教育的娇生惯养,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伤熊事件”等诸如此类的自杀、他杀现象屡见不鲜,触目惊心。

      生活在农村里,经常看到很多德高望众的人,他们可能大字不识一个,但却是人文精神的实践者和体现者。他心态平和,谦逊客观,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奉献给最需要的人;有需要接待的场合,他会尽最大所能准备可口的礼品以示对他人的尊重;他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把别人的优点放大;他始终对生活心怀憧憬,有着美好的期待。

      从这里得出:人文精神与学识不能划等号,学识高的人不具备人文精神是跛才,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学识低的人,具备了人文精神会使人崇高起来,可以给生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人的价值被抬的很高很高。

      具体到校园里我们会发现:老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工资待遇越高了,越不想投入地对工作“爱一次”,职业倦怠越严重,牢骚满腹不思进取的现象越普遍;学生基本的做人习惯缺失,张口就是脏话,动手就想打人,不知父母恩,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以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好吃懒做挑肥拣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身上的“不人文”因素越来越多。具体到公共场合,我们会发现,车上的老人没人让座,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类似不合谐的音符,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教育。当然导致的因素有若干,但作为教育者,在一个人的成人中起着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如果在孩子们小时候的心灵里埋不下“人文”的种子,将来可能任何急切的做法都收效甚微。

      由此认为,学校要承担好学校的责任,尽最大可能使人的心灵能够泊在温馨的港湾,使人的思想远离喧嚣和浮躁。静下心来,才能视工作学习为高尚的责任,在工作学习中积淀美、感受美、奉献美。学校应该是美的家园,校园里的人应该是美的化身。

      三、怎样养育人文精神

     (一)、理念引领

      理念引领让人文精神“有个支点”。

      学校就是培养人,使人成为人的一个机构。学校应该成为师生持续发展的家园精神家园;学校应该成为令人舒心愉悦激励奋进的学园,成为绽放心灵和谐自由的乐园。

      持续发展哪里来?舒心愉悦哪里来?激励奋进哪里来?需要理念引领下的人文精神的养育。好比“通向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正确的理念就是最好的一个出口。

      我们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把校园建设成为师生持续发展的家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开展工作。力求师生走出校园的时候,能够带走一些让促进他生命成长的美好记忆,与他的成长相伴而行。

      这一理念的确定使学校有了发展之魂,成长之基,像一个灯塔指引着学校这艘大船健康的航行。

     (二)、规划导航

      科学的规划让人文精神“安全着陆”。我们对学校的规划是:

     “一个目标”,就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把校园建成师生和谐发展的家园;“一个中心”,就是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中心,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两个重点”,就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职业规划为突破建设一支素质优异的教师团队;“三项改革”,就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以课题研究为支点尝试教材的重组与创新,以活动构建为依托丰富校园文化、改革教学评价。

     “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习惯”。在规划中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准绳,拉动师生的上台阶和学校工作的发展。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教育就是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习惯,让教师有计划的成长起来,心中有“教育的星空”,既关注当下,更关注未来;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文明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既成人又成才。

     (三)、德育突破

    (1)班级德育常规化。班主任成为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力量,建立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的联动网络。把班级德育和班级文化建设融合在一起。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2)学校德育实践化

      德育工作是一种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系列化的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升华,能形成稳固的、健康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适应自然、适应社会、适应人际、正常交往、发现探究的能力。同过这样的方式达到道德内化的效果。

      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接受社会锻炼,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在活动中增加学生对人生、社会的体验,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在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受失败,找回自尊,确立自信,学会合作,培养自强,实现创造,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还激发了学生的各种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行为导向更规范,心理趋于更健康。

    (3)诚信爱心为核心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都可以组织丰富有实效的活动让“诚信”走入学生的心理。

      结对子、手拉手, “爱心日”、公益活动,给孩子搭设一个台阶,就提供了一个表达爱的机会。浓浓的爱心,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更体现了学生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4)、家校联动天地宽

      办好家长学校,关注家长素质的提高和家庭教育力量与学校教育力量的整合,家长与学校协力共同塑造心灵健康的孩子。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论坛”、“家校心卡”、“家教沙龙”、“家长学校”、“家校教育研讨”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家长参与和配合学校的德育,引导和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广大家长的个人素质和教子水平,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多方教育合力。

     (四)搭建精神小屋

      教育的价值要发挥好作用,要确保师生的精神文化不缺失。可以

力所能及的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小到慢骑自行车比赛、托球比赛、下棋比赛、书法比赛、师生拔河比赛,大到师生才艺展示、登山运动、讲述心中最美丽的校园故事等。在难忘的节日里开展难忘的教育:四月份第一周为故事节、五月份第二周为亲情节、六月份第一周为家校联欢节、九月份第一周为读书节、十月份最后一周为艺术节等。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学生自主选择成立了六个社团组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打破班级依据爱好而走在一起的温馨的家。

      这样一来,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和空间里都留下了师生灿烂的笑容和美好的记忆:读书节里让人闻到书香,书香四溢的校园星光璀璨;亲情节里让人读懂爱与关怀,浓浓的亲情让心灵找到港湾;艺术节里让人看到希望,有希望的生活让人努力向前;联欢节里让人看到和谐,和谐使教育有了超越的勇气;温馨的社团让人懂得合作与进步,他们快乐成长着。

      四、收获反思:

      如今,走到教师中间,教师的眼神里流露的是一名教师的自信,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是浓浓的与学校发展的相依相随和书卷气,是老当益壮的豪情与精力的充沛;走到孩子中间,孩子的眼神里透露的是孩子固有的活泼、烂漫、童真、童趣,久违的童心深深被他们从心底里牵引起来,提升、再提升,觉得仿佛回到了童年。学校正乘着良好的态势前行着。

      走过的路只是一段过程,将来还需要在走的过程中总结、发展,形成序列化、持续化的发展工程,争取把工作做到极致。

      余秋雨先生曾说过:要寻找爱与善,要关爱一切人,一个城市的魅力重要的是要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任何“流浪者”的归宿地。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正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我们觉得一个学校更是如此,离开了人文精神的养育,教育的大厦可能就会坍塌,教育管理可能停留于物化的管理。当然,人文精神的养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作为教育者哪怕每天行动一小步,也必将会使我们的教育增添人性的光辉,那么距离“使人成为人”我们就会更进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