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转]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简化太极拳已推广普及50年了。光阴似箭,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自1956年到现在,有关研究人员保守的调查统计数字说,已有100多个国家、有十几亿人学练过。这在中国100多个拳种流派,几千个套路中绝无仅有,习练人数最多、流传地域最广,由首都北京到远疆农村,由中国而流传到世界各国。推动了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世界化进程,为中国人、为全人类造福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简化太极拳的普及推广
1、简化太极拳的面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关怀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在1956年前后根据上级领导指示,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科组织太极拳专家,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已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传统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中择取20余个典型动作,集中了传统太极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技术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安排直进动作,随后安排后退和侧进的动作,然后穿插蹬脚、下势、独立和复杂转折动作,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科学原理,便于人民群众学习掌握,解决人们以往对“太极拳十年不出门”的望而却步,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习练太极拳,以“简化太极拳”来更好的推动普及太极拳,使“神秘”的太极拳接近群众,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更多的人一步步进入太极拳探索人体生命奥妙。
1957年国家体委召开武术学习会,其中在会上对包括简化太极拳等第一批国编武术套路开始全国范围的学习推广普及。其后出版教材、挂图、举办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工作逐步展开。
简化太极拳的面世,使古老的太极拳赶上时代的步伐,古老的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亮色而更加溢彩流芳,在推广普及后太极拳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拓展了太极拳的各项功能。
简化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广泛流传,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对宣传普及各流派太极拳起到了重要作用,拓展了太极拳发展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也促进了各流派太极拳广泛普及。展示出太极拳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是武术太极拳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2、简化太极拳名称与二十四势太极拳
在传统太极拳、国家新编套路越来越多,形成了多个系列的新形势下,现在一般称“简化太极拳”为“二十四势太极拳”,从“起势”——“收势”由24个势子组成。“势”字内涵深刻,具有鲜明武术文化特点,动态含义浓重,有历史文献依据,也符合太极拳连绵不断行拳之实际,是表达较为准确的字词。常见有的同志在以数字命名时习惯仿照按姓氏命名拳名而写成“式”,《现代汉语词典》讲“式”——样式。式子——姿势。例如:“他练的这套拳,式子摆得很好”。“式”字似乎静态意味重,写成“二十四式太极拳”不合武术文化惯例,也容易曲解成练太极拳时断续的摆架子;在教材具体内容中用“势”,在名称上用“式”,明显不一致、不合逻辑。从多方面看用“式”字不如用“势”字更为准确。
在一开始称为“简化太极拳”,其实是比太极拳37个主要势子少一点,相对于100多个势子的老套路重复动作多而简化一些的意思,实际上集中了传统拳中主要技术结构体系和一多半势子紧凑编排的二十四势太极拳,“精髓没有改变,学问没有简化,技术并不简单”,要练好、教好实非易事,其内涵、技法需要深入研究。习练魅力无穷的太极拳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不断提高。
二、二十四势太极拳的功能、作用、属性
功能是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作用是指对事物产生的影响。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在继承传统太极拳基础上创新的套路,与各流派太极拳同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作用、属性。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不仅是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成为竞技比赛的内容;也具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功能,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治疗或后期康复的有效手段;从闻鸡起武晨练太极拳到长期坚持科学修炼,将练意、练身、练气结合起来,使人达到心静气和状态,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身心合一、祛病强身,故而又是修身养生、延年益寿最佳方式之一。其具有体育性、竞技性、健身性、预防性、医疗性、康复性、修身养生性。
2、二十四势太极拳继承了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练者可以从中体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等;在套路演练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展现出升华的艺术特色;修炼者本身在陶然忘我进入境界后,可以达到独特的审美意境,在行拳中体悟到内外同化合流境界时,更是至善至美的审美感受。中华文化具有体悟乐感文化特征,武术太极拳则体现了这种体悟乐感特点。太极拳文化是生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世界各族人民向往的独特人体文化、艺术。
观明家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技艺高超者:中正安舒、质朴无华、天然古璞、会意传神、自然而然,如百炼钢化绕指柔;拳家观来,开合有度、张弛自如、不怒而威、攻防严谨、暗藏机巧,如风中旗、水中鱼,韵味隽永;诗家看来,如飞鸿戏海、鹤舞游天、行云流水柔碧波,春风杨柳垂花娇;使人顿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委婉曲折、阳春烟景。其行拳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围绕攻防技能表达出方法、劲力,手、眼、身、步与实战意识和神态高度协调,可谓和谐完整、质善、圆满,真正体现出太极拳特有的气势、意境、神韵,似景如画,让人触目兴怀、神畅心怡。其具有表演性、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
3、二十四势太极拳强调哲理与伦理,以阴阳、刚柔、动静等哲学观念指导拳势修炼;讲究爱国爱民、武德为本、尊师重道、健身自卫、侠义精神等中华武德伦理。在拳势技法中要求符合人体生理学、心理学、训练学等科学原理;在攻防意识、技击含义中要求符合运动力学与遵循交手技击规律,讲究以巧取胜、以静制动、后发先至与先发制人互补,刚柔互补相济、兵拳同源等。其具有哲理性、教育性、科学性、技击性。
4、二十四势太极拳可以达到不同习练者多方面目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习练;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并不苛刻,既可以在高级殿堂舞台上或天安门广场万人演练;也可以在田间地头、车间外侧小块空地上锻炼。与西方高尔夫球“贵族运动”所不同的是,二十四势太极拳既有王公贵族、国家总统、政要领导人学练,又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学练,是“高雅”与“通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巧妙结合统一体。其“性能价格比”绝佳,能为所有习练者增福。其具有群众性、经济性、娱乐性和最广泛的适应性。
5、二十四势太极拳是对武术优秀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古为今用;通过新编而对传统太极拳精粹赋予了时代特征,继承发扬了传统太极拳,通过创新突出传统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做到历史、现代、未来的统一。以简化太极拳为始端的国家统编太极拳已渐成系列,如今已形成武术太极拳种中最大、流传最广、习练人数最多的流派。从发源地中国逐步传入其他民众地域,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具有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所渴望的独特性和价值。作为中国面向世界传播优秀先进文化的内容之一,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而连接起世界的和平与友谊、进步与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在中国城乡拥有广大爱好者,也深受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今后会更加广传世界,最大程度满足“生命文化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其具有继承性、创新性、传统性、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注意力集中于优秀先进文化同时,不仅健康、有趣,提高生活质量,少受疾病折磨,节约了难以计量的钱财,而且远离歪理邪道,促进了社会安定和谐,使其具有了政治性、社会性。
三、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主要特点、基本技术要求与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1、二十四势太极拳主要演练特点与基本技术要求
主要有:体松心静、呼吸自然;精神贯注、开合舒展;上下相随、圆活完整;均匀连贯、衔接和畅;轻灵沉着、虚实分明;内外相合、气势不凡等。
二十四势太极拳是通过以技击为主要内容的运动方法,表现人体上下、内外、形神的高度协调和完美形象,练习离不开技击方法的基本技术特点,应表现出中国武术技击技法、招数,否则会异化成不是太极“拳”。太极拳比赛比的主要是演练攻防技法的能力,如攻防意识是否强,攻防内涵是否充实,结构是否合理,技法是否清楚,劲力是否顺达,力点是否准确,能否表现出武术风格、特点,在技击美的基础中提高观赏性,既要注重攻防内容,又要注重观赏等价值,具有时代感。如行云流水般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又似灵猫猿猴般轻灵敏捷、松沉稳静,极有韵味,演练中透出身心合一、内外合一的太极拳意境,给人美的享受,吸引更多的人习武练武、发扬光大。
2、从基本技术要求看现实发展中的不足
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50年来,一代代的习练者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个人水平不尽相同。无论是赛场上成绩优异者,还是群众练功场上的佼佼者,从二十四势太极拳基本技术要求上,就其总体来看:手型、步型、身法、腿法基本达到规格要求;连贯圆活,手眼身法步协调;意识集中、精神饱满、神态自然、虚实分明、速度适中、布局匀称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日渐提高。而在运劲顺达、手法沉稳准确、内容充实,武术特点和风格突出方面明显不足。
有的人演练二十四势太极拳能较好地表现出武术的攻防特点和风格,攻防技击内涵丰富,在练功中占有较大比重。武术特有的技击技法自始至终贯穿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演练中,让内行、外行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演练,不是类似体操、舞蹈的表演。也有不少人的演练没有体现出武术特有精气神的本色美,动作浮漂自认为是表演美,但太极拳的攻防特点不突出,劲力不运达,确有类似体操或舞蹈表演的嫌疑,且非个别现象,应引起重视。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形式,每个势子的技击功能都经过交手实战检验,基本属性是攻防技击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练习要求其形神兼备武术所固有的风格和特点。
二十四势太极拳的美是在攻防沉稳巧妙,身形动静有致,功架造型形神兼备,身心内外合一的神态气势美之基础上的技击美,是不同于体操、舞蹈、戏剧等其它项目的美,人们对行拳观赏中希望获得别具一格形态特征的武术美。二十四势太极拳套路演练应坚持太极拳固有风格与特点,保持攻防技击本色基础上提高观赏性,其发展之路就能越走越宽。
四、二十四势太极拳在普及中提高的可操作性措施
1、存在不足的原因
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发展武术太极拳、提高生活质量、造福全人类,任重而道远。于推广50周年之际,在继续抓好“普及”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应该列为重点工作来做。据有关研究者调查统计,在我国正规大专院校中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中不讲解攻防含义的达到87%,在社会习练群体中,我们看到有些同志在学会二十四势太极拳架时间不长后便失去了兴趣;有的同志由于不知道丰富的内涵,望名生义,感觉“简化”就是“简单”、“没玩意儿”了,以为国编太极拳就是空架子。更有不了解真相的人将普及推广快速发展中难免存在的不足现象讥讽为:太极拳由武术发展成为今天的“大众舞蹈”,在广泛流传时也被“滥竽充数”、面目全非、有名无实、武威尽失,致使声誉一落千丈,长期以往将成为流水落花。此言虽有些偏颇刺耳、悲观失望,但“太极操终将淘汰,太极舞蹈必会失去市场,要从根本上返璞归真,”确应引起每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重视。
问题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例如在全国推广太极拳大好形式下,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科学教练人才。据报导:有的省评发教练员证,一级、二级不少,但多数只会空架子。由于推广形势需要,“高速度培养”半个月、一个月就出一批“教师”,马上再投入教学。这些“学员”经过半个月、一个月又培养出一批“教师”……。就这样会套路的人越来越多,但二十四势太极拳真正内涵淘空后就会只剩皮毛。
我们的国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有了日新月异的进步,武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已在上个世纪就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和“武术散手竞赛”列为国家正式武术技击项目。我们每一个武术习练者、武术工作者都应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为武术健康再发展做些有益的工作。
2、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可以全面提高习练者水平
武术太极拳的科学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针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推广普及工作中的需要,我们应一些太极拳辅导站站长、总教练同志的要求,对其进行了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有的站长同志讲:二十四势太极拳打了二、三十年,经过拆解后真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心里豁亮多了。自己教过几百、上千的人学练,从功架高低、方向、重心、角度、划弧、松柔……各方面以为教的已经很细了,现在认识到只重视姿势“柔美”,没有深入琢磨与认识体验拳的动作内涵追求内在功夫的修炼,无异于“买椟还珠”,最有价值的东西没有得到。还有位教练同志说:自己演练拳架“行云流水”,在全省、全国比赛中还取得过好成绩,可对于二十四势太极拳一招一势之含义、内劲运用,茫然不知;“不知攻守,何以为拳?”,练拳时似乎“柔和顺遂”,但在推手时浑身僵硬犟滞,既不知己也不知人,松不下来、轻不得至。看来只求外形浮华,不探索内在精华,终在门外。
针对“教不得其法,练不肖其形”、辗转多层的浮浅推广教学现象,应当改进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教学是切实可行、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之一。
太极拳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体运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上升为“武艺”,习练者再通过进一步的提高达到“内外合一、天人合一”,探索人体与宇宙普遍规律,而进入“武道”境界。技击性是区别与体操、舞蹈的基本特征,一般来讲拳术中技击效果越好,其锻炼身体效果越好;身体越健康、专项技术素质越高,技击能力也就越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明白二十四势太极拳的攻防含义,如何去练习进而能够做到“运劲顺达、手法准确、内涵充实、武术的特点与风格突出”?如何能有更好的健身效果?如何谓之“质善”?如果仅仅“手舞足蹈”、“盲修瞎练”,必然异化为“太极舞”、“太极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二十四势太极拳拆解中通过攻防含义的切磋研究,就可以解决对二十四势太极拳教学、演练中理解各一、自以为是的偏颇,可以大范围、全局性的全面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普及推广水平。
二十四势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但其中几乎没有技击含义的拆解内容。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人们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有益的。
衷心祝愿二十四势太极拳广大习练者,今后有更高、更准确、更普遍的水平提高,二十四势太极拳在全球有更广泛的普及,这颗“龙珠”向人类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