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鲜卑 —关于鲜卑的十个故事(23P)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黑龙江与内蒙古交界处有一条山脉,大兴安岭。 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语言里,都是白色山岭之意。 鲜卑,在满语与蒙语中,都是祥瑞的意思。
黑龙江与内蒙古交界处有一条山脉,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的名字,打眼一看,应该是汉语名称。上世纪五十年代,老舍先生到黑龙江,有人就向老舍先生请教。请教者认为黑龙江是满洲故地,老舍先生是旗人,又是学富五车的文豪,一定能说的清楚。结果老舍先生含含糊糊地应答,大概是求兴盛平安之意吧。其实老舍先生真的说不清楚。倒是黑龙江有一位锡伯族学者,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大兴安岭,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语言里,都是白色山岭之意。你去问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大兴安岭是什么意思,他一定回答,白山啊!达斡尔人是契丹后裔,契丹又是鲜卑一支,大兴安岭是他们的祖居地,他们的话可信。
他们的长辈说大兴安岭,在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各民族的语言里,都是白色山岭之意。
在锡伯族民间传说中说,锡伯族先民——鲜卑,古时南迁时,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来,有一种神兽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来到南方大泽(呼伦贝尔草原)。 孔令辉女友马苏,锡伯族美女。
我总觉着他长得像古代鲜卑族的骠骑兵。
大兴安岭,是后来的称呼,再早,叫大鲜卑山。鲜卑,在满语与蒙语中,都是祥瑞的意思。 大鲜卑山聚居着一个民族,鲜卑族。这个鲜卑族不简单,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鲜卑史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汉民族的血脉中,流淌着鲜卑的血液。从周开始,鲜卑的名字就伴随着鲜卑的物产进入中原,到秦汉,鲜卑与中原的交流更加频繁。汉末,鲜卑南下中原。五胡十六国,鲜卑占其九,魏晋对峙,北魏就是鲜卑政权。隋唐一统,大量鲜卑融入汉族,也把北方草原民族的强悍基因注入汉族的血液中。五代前后,散布在西北、东北的鲜卑又建立了多个国家,在与中原王朝的争斗、和合中,与汉族再融合,北方汉族的血统中,再次融入大量鲜卑血脉。未融入汉族的,在其后各代,有西走伊朗高原,建立王朝的,有南下尼泊尔,成为高山民族的,有奔往云贵高原,散居怒江河谷,融进西南各民族的。鲜卑,这个走下大兴安岭的民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悲喜剧,留下一个个美好、宏大、哀婉、壮丽的故事。 中原人认识鲜卑,是从一个小器物开始的。这个器物,就是带钩。时间是在周代。 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白银、铁、玉等制成。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
带钩是身份象征,带钩所用的材质、制作精细程度、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
中原人把这带钩缝制在带子的端头,穿衣时便不用再系衣带,往对面一钩即可,方便已极。 古代中原人穿衣服,系结衣襟用的是带子,麻烦,得一根一根系。系不好,有的松,有的紧,影响仪容。突然有一天,有人从北边进口了一批带钩,把这带钩缝制在带子的端头,穿衣时便不用再系衣带,往对面一钩即可,方便已极。带钩是黄金所制,精致华丽,一经出现,便在贵族中风行开来。问,这玩意儿是从哪里弄来的,答,犀比。于是贵族们便给这物件起了一个名字,黄金犀比。 贵族一般都是些酒囊饭袋,只要能享受,别的就不管了。这带钩又是黄金所制,老百姓用不起,也无从理会,所以,长期以来,中原人认为犀比就是带钩。也有人对犀比就是带钩提出疑问,解释说,好像这犀比是野兽,“瑞兽也”。直到后来,这能制作如此精美物件的民族露出头来,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犀比既不是带钩,也不是瑞兽,是一个民族。华夏人聪明,不叫犀比了,改名,失韦、失比、西比、师比、锡窝地乱叫了一阵子,最后才统一起来,把这个民族定名为鲜卑。 让鲜卑露出头来的人,叫檀石槐。这檀石槐领着诸鲜卑,骑着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中原的边上,隔着长城,与中原对望,人们实实在在看到了鲜卑,也认识了鲜卑。 鲜卑发祥于大兴安岭,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聚族为群,有很先进的生产技艺与组织体系了。但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讲,距离中原实在太远了,两边谁也够不着谁。而且中间还夹着一个强大的匈奴。而这檀石槐是怎么来到中原之边的呢?这要感谢把匈奴逐出漠北的一个人,汉武帝。
这中国人自古就有阿Q精神。不到万不得已,老是和为贵。就象近代的抗日战争,都要亡国了,才救亡。 当然,东汉和鲜卑现在来讲是内战,等那天统一日本了,咱和他也是内战。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余秋雨余秋雨大同行之一:名城保护需要文化引领(8P)
余秋雨大同行之二:只有回到历史 才能创造未来(21P) 余秋雨大同行之三:余秋雨作R20;大文化大古都”讲座 余秋雨大同行之四:《大文化,大古都》讲座全文 图说余秋雨的成长历程(32P) 余秋雨:从何处走向大唐 想亲亲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上)(42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中)(29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下)(23P) 文化“撑”起大同崛起的一片天(11P) 让《想亲亲》“想”得更远些(17P) 鲜卑的十个故事关于鲜卑的十个故事(23P) 第二个故事 嘎仙洞(29P) 第三个故事 冯太后与孝文帝(14P) 第四个故事 万里驼铃(24P) 第五个故事 大字小字(34P) 永远的鲜卑千古之谜大鲜卑山 嘎仙洞,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31p) 发现嘎仙洞的重要意义 北方游牧民族的前世今生(8P) 如果你的小脚趾盖分叉,那么你一定有鲜卑人的血统(8P) 平城气势恢弘的北魏京师 明堂北魏平城明堂之一:遗址研究 北魏平城明堂之二:北魏明堂介绍 山西加入新特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情况举行发布会 现有的八个“新特区”(27P) 山西加入新特区行列 成为国家批复面积最大综改区 大同名胜古迹大同名胜古迹之一:跟我去看九龙壁 大同名胜古迹之二:跟我去看悬空寺 大同名胜古迹之三:跟我去看云冈石窟(16p) 大同名胜古迹之四:跟我去看华严寺(44p) 大同名胜古迹之五:跟我去看大同府文庙(43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一)(65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二)(48p) 大同名胜古迹之六:跟我去看大同东城墙(三)(34p)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