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宪问第十四·14》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zcm1944 2010-12-25
【原文】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①,虽曰不要君②,吾不信也。”

  【注释】

  ① 防:鲁国地名。臧武仲(臧孙纥)受封的地方,在今山东费县东南。公元前550年(鲁襄公23年),臧武仲因帮助季氏废长立少,得罪孟孙氏逃到邻国,不久从邻国回到他的封地防城,凭借防向鲁国国君请求为臧氏在鲁国立后代(即立臧氏的子弟为卿大夫)。得到允许后,他才流亡到齐国。 为:臧为,臧武仲之子。 ② 要(yāo):要挟。

  【语译】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他的封地防城请求鲁君为臧氏在鲁国立臧为作继承人。虽然有人说他此举不是要挟国君,但我不相信。”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臧武仲要胁君王的批评。

  “臧武仲之智”,《论语》、《左传》、《国语》许多文本均有记载。想必他是一个极有智慧的人,然而他却被人谗害,不能容身于鲁国,“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孔子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说:“知之难也,有臧武仲之知,而不容于鲁国。”恐怕不是没有原因吧——“作不顺(谨慎),而施不恕也”,做聪明人世间很难,做事不谨慎而又不行宽恕之道,是不容于鲁国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贼。”喜欢耍小聪明,却不好学礼度,不受礼仪的制约,那么其弊端则是自我贱害。即便有“臧武仲之智”亦当“文之以礼乐”,不能以礼乐来要求文饰自己,“其蔽也贼”。臧武仲聪明玩尽,却不能见容于鲁国,是武仲的悲哀,临到逃出国门之前,“奔邾”后又冒险返回原有的封地“防”,又耍小聪明“以防求为后于鲁”,“凭借封地要求鲁国为他立后”,你看他说:“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意思是:“我武仲并不能伤害别人,而是由于智谋不足的缘故,我并不敢为自己私人请求。如果保存先人的祭祀,不废掉两位先人的功劳,岂敢不让出封邑。”说得多么婉转,多么曲折,分明是聪明耍尽却说“知不足也。”分明是“私请”,而说成是“非敢私请”;分明是为自己打算,却说成是“不废二位先人的勋劳”,“听其言,而观其行。”言辞柔媚迂缓,内藏杀机,凭借封地而要胁,“巧言令色”,内有三桓专权,外又有武仲请封,容不得鲁襄公不答应,果然立了同宗“臧氏”为后,表面上没有要挟君王之意,实际上杀气腾腾,咄咄逼人,孔子春秋笔法,一言中的,“吾不信也。”阴谋败露,留待后人嘲笑。臧武仲虽然聪明,但内不行恕道,外不文礼乐,虽智何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