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推荐:一流学校的建设

 昵称5186257 2010-12-28

特别推荐:一流学校的建设

 (陈玉琨在广东中山市学校优质化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演)

推荐者的按语:陈玉琨老师是我们绛县教育人非常熟悉非常尊敬的教育大家。他的《发展性学校教育质量保证》中许多教育理念、发展思路已在绛县生根发芽开花。去年全县校长曾经共读过他的教育专著:《一流学校的建设——陈玉琨教育讲演录》。每读陈玉琨老师的文章,总是感同身受,多有感悟。前天在召开的小学校长会议上,我们要求全县校长再读陈玉琨老师的《一流学校的建设》一文,并建议大家将此书、此文放在自己的案头床头,经常熟读、品味、反思、咀嚼和实践。先摘要其中的一文,和大家一起共读、共勉。

各位校长,我相信大家既然承担一校之长的重要任务,就一定有着把学校办成一流学校的期望。然而,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流的学校,怎样才能办出一流的学校?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为此,我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共同作些探讨。

一、 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一)、一流学校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流学校的建设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当前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时代,任何一个自以为是,满足于眼前“第一”的学校,落伍是由必然性的。不进则退是必然规律。为此,在一流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一个最基本的理念:“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努力促进学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让学校做得更好”应当是建设一流学校过程中,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应当成为学校及其每一个成员的人生目标。

(二)、一流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让学校做得更好”就是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

1、让学校更有朝气。

俗话说: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确实,这是社会生活中的一般真理。“识大势、立大志、干大事、成大师”,就是说,成大事者必先要认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树立大志向,具有大抱负,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卓越的成果源于对卓越的追求,对个人是如此,对组织也是如此。因此,提升一个人要从提升其人生目标开始,提升一个组织就要从提升其精神追求入手。卓越的学校要求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要有一批追求卓越的教师,要有一批追求卓越的学生。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这个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让学校更卓越首先要让学校充满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徐诶奥变得更有朝气。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流学校建设中最重要的方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与中山市教育局合作的一期工程中,特别建议15所项目学校把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教师个人发展计划和学生成才计划作为工作的第一步。这一工作的实质是明确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精神追求。这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效果并不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有了以文字形式存在的这些东西,而是在于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有了研究课堂的极大动力,学生有了努力成才的强烈愿望,这就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让师生更添智慧。

教育是一个传递智慧的过程,是一代人把智慧传递给下一代人的过程。智慧的传递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需要他们以智慧的手段和智慧的方式传递智慧,否则,智慧在传递过程中就会七折八扣。因此要提升教育首先要提升教师,要提升教育智慧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智慧。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教师不能只有一个教书匠,不能年复一年地重复自己的教案。他们应当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他们应当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动、学生特点的变化,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实践表明,教师智慧的提升可以通过下述5个方面来达成: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当然,教育更是一个不断提升学生智慧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离不开完善学生的人格。因此,教育同时也是不断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完善学生的人格既是教育的重要的目的,也是提升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有些人不懂得这一道理,往往就学生的认知而谈认知,就学生的学业谈学业,其实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很难的。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客服困难的毅力,其认知发展就有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史一个学生智慧提升与人格完善统一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也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地注意学生人格的完善。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智慧就要注意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证,学生的成才才能得到保证,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得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在每所学校都会存在一些相对的所谓差生。差生是天生的吗?我相信大家的回答一定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差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个早晨突然形成的。差生是每堂课、每一天比别人差一步积累而成的。每天比别人差一步,最终就导致了他成为“差生”。在我们给大家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有这样两道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内心一直感到十分烦躁,做习题时,大部分时候都感到不顺手。(2)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自我感觉情绪比较低,对老师课堂上将的内容一直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

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生持肯定态度比例高的学校,其课堂教学质量都是有问题的。长期处在似懂非懂的状态,学生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所以,关注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学生每一步的发展。保证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史保证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3、让学校更具美感。

学校应当是最美的世界,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因为,学校是提升人的地方,美是提升人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美和美育时说:“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学校的任务就是要在孩提时期,在神经系统幼年期,使美成为德育的有力手段,成为真正人性的源泉。”

学校美的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就学校的环境美而言,中山纪念中学在他们多年实践基础上总结了几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这些原则在我看来是十分有道理的。

1)在继承基础上积极进取创造的原则。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选择、改造、发展和继承来实现的。作为现代一流的校园文化,应该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应该有现代文化的发展。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学校才有可能是最美的学校。

2)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学校校园建设有自身的特点,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建设校园,要十分讲究学校校园建设的艺术性,以校园之美,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校园建设立意要高,不能就环境论环境,要注意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高度来研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这就是说,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注意它的教育性。没有教育性的校园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这一点决定了我们在校园建筑、园林、景点等的设计和建造中,要注意其文化内涵和美感,使校园每时、每处、每事、每物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经常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良性刺激,促进他们高尚情操、文明举止的形成,同时注意它的整体性和艺术性,把教育性和艺术性高度地结合起来。

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的原则。有人把校园的建设仅仅看作校舍的更新、校园的绿化与美化以及各种校园景观的设置。其实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硬件是重要的,然而,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缺一不可,它们对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两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的物质文化水平体现了精神文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学校精神文化达到的高度。精神文化受物质文化的制约,但又引导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即硬件与软件两手抓的方针。一方面积极抓好校园校舍与各种校园景观的建设,另一方面又积极抓好以校园精神为核心的软件建设,使学校之美真正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4)领导重视与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经验表明,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校园建设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亲自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有希望,就有人力与物力的保证。然而,只有领导的积极性而没有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很难持久推进。因此,学校校园文化必须要坚持领导带头与师生员工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师生员工共同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即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又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为此,学校要十分注意发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参与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校园之美不仅在于环境之美,更重要的在于校园的精神之美。关于学校精神之美,下面我们将结合和谐校园的建设再作讨论。

4、让教育更富有创造。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意义越来越突出,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目标。培养创造性人才,更加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其实,创造是人的天性,人类经济生活的维系从物的依赖转向对知识创新的依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新的历史时代,这个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导致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的深刻的历史性变革,这场变革对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教育改革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任何教育改革最终都需要落实到教室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当教育超越了知识传递这一唯一功能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是要实现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现代教育改革强调对人的关注,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教育工作者仍然墨守成规,不懂得创造,那肯定是无法胜任这一工作的,是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的。因此现代教育提出了教师应当成为研究者、创造者的新要求。

促进教师的创造,学校可以从建立教学反思制度、校本研修制度入手,创设学校“教学创新论坛”,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提供激励的机制与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教师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为学校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5、让人际更加和谐。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社会需要有和谐的校园,和谐的校园时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才能使师生员工在其中愉快地工作,舒适地生活,才能使校园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待师生。这是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的,同样,管理者以教师的存在为前提。当然,教师要引领学生的发展,管理者要推动教师的前进。然而,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学校虐待教师与学生的理由。

善待师生就要站在教师与学生的立场去考虑。学校当然要考虑组织发展的目标,但是,学校也不能忘记师生个体的需要。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善待师生就要从师生的需要出发,从他们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使学校成为他们享受生活的精神乐园。

2)崇尚宽容。宽容的基础就是大度,宽容的结果是和谐,是团结。如果我们的教职员工都斤斤计较,整天沉迷于个人的一些私利,无原则地内耗,我想,这个校园就其精神层面而言,是没有美可言的,在这样的校园里生活实在是在受罪。

讲宽容就要讲理解。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各不一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不同的生活习惯与工作方式并没有原则性的问题。理解了这点,理解了别人,也就容易在与人的相处过程中形成宽容的氛围。

3)善于妥协。因为我们崇尚宽容,所以就会有另一个命题:善于妥协。现在社会,每个人都有着追求自己名、追求自己利得合理性和合法性。所以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都有可能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存在时客观的现实,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没必要害怕,或者并不需要过多地但有学校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但是,我们提倡冲突的各方要善于妥协,人们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妥协,事实上就是学会了和谐,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创造一种宽容的、宽松的环境,为自己愉悦地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创造最好的条件。

此外,“善于妥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得理也要让人。得理让人,是给别人以时间,给自己留余地的重要做法。得理,就是你掌握了真理,或者说,道理在你这边,然而,即使在你掌握了百分之百真理的情况下,你也应该懂得人们接受真理是需要过程,需要时间的。给别人时间以接受真理,是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因情感对立而使对方死不认理的需要。更何况,有很多时候,你自以为是地认定的真理,其实并不一定是真理。这时候的妥协就是给自己挽回错误留下余地。当然,说崇尚宽容、善于妥协,并不是要我们不讲原则、安于现状,而是强调人和人之间如何相处的一般道理。

4)学会等待。现代社会总体比较浮躁。各种媒体所展现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典型,使不少人产生了各种错觉:成名定有很多捷径可走,利益能由炒作来获得。不可否认,现代社会确实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但是,这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且与许多社会条件联系在一起,成功的概率极低。

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承者,对于我们教师与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学会等待。“等待”首先意味着要等待成熟,要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地得到实现。“等待”其次意味着要等待机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时机成熟了,一切就会自然降临。

“等待”最后还意味着等待社会的承认。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决定了他们非常看重社会与有关领导对自己工作成就的承认。然而,社会对人的工作成就的认可、接受与承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的工作成就往往是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得到学术界的承认就是最好的例子。学会等待应当成为现代人基本的品质。

5)追求高尚。人品有高下之分,艺术有雅郑之别。追求高尚,就是要鄙视劣行、鄙视低下。假如一个学校的教师,没有一种高尚的追求,那么,要办成一流的学校,办成一流的教育,培养一流的学生是不可能的。

6)淡薄名利。现代社会承认每个追求自己名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淡薄名利不是不要名利,而是建议人们不要太在乎名利,对名利要介于有意与无意之间。其实社会生活告诉我们,在名利问题上,不在乎名利可能就能得到名利,太在乎名利,斤斤计较个人名利的人往往反而得不到。我国古代先哲老子曾经说过,圣人“以不争先而领先,以无私而成其私”,这是很有道理的。它揭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真理:克服浮躁心理,力戒短期行为,不为名利所动,这才能成就大事业,取得大成果。

二、一流学校的建设与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流学校的建设离不开人的因素,离不开人的精神,同样离不开人的能力。从中小学来说,学校的能力包括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后勤人员的服务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下面我们来谈谈一流学校建设中的学校领导力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问题。这里我们先谈学校的领导力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一)、学校的竞争力

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领导力的竞争。那么,学校领导班子的哪些能力构成了学校主要领导力呢?实践表明,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战略思维能力。

即能从宏观上把握教育发展趋势与走向的能力,能够从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需要的高度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与教育质量观。战略思维能力还包括学校在自身历史发展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质确定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的能力。这一能力至关重要,它决定了一定时期学校发展的走向。

2、组织协调能力。

这又包括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两个方面。所谓组织能力就是学校能够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既定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去组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既定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不会自动地实现,它需要学校领导通过有效地管理活动把它转化为学校教职员工的办学行为,使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既定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实现。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与需要妥善处理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个体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乃至学校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等等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与关系的能力就是学校领导的协调能力。

3、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

课程与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因而,要提升学校就要有效地提升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无论在哪一个意义上,对于学校领导来说,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一位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由于这一问题的特殊重要性,我们在下面将作进一步的论述。

4、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

学校与任何社会组织一样,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能准确地找到在不同时期学校发展的问题所在,以及引起问题的根源,这是有效改进学校工作,不断地把学校带向新阶段,切实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找到学校发展中的问题的能力就是学校领导的评价能力;确诊问题的症结所在的能力是学校领导诊断问题的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诊断能力的高低是学校领导力的重要表现。它对学校是否可持续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5、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现代学校处在开放的社会中,现代学校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校办得好,社会就愿意为学校提供支持。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支持程度的大小是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社会支持强度大学校就更容易办得好。在这一意义上,社会支持力度的强弱是学校能否办得更好的条件。所以现代学校要重视社会的支持,努力争取社会的支持。现代学校的领导要努力提高自己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不要以为社会的支持就是社会对学校财力与物力的支持。社会对学校的支持还包括社会智力对学校的支持与社会舆论对学校的支持。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经常到学校讲学,与学生、教师座谈,这不仅对提升学校的学术氛围十分有利,而且对极大地提升学校师生的精神追求有重要意义。学校品牌是以质量为基础,以特色为依据,以社会公认为标志的。学校品牌的形成也是如此。因而,我们要提升学校的品牌就要注重学校在公众中的形象,注意社会舆论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上述各种能力中,学校领导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无疑是学校竞争能力的核心。

课程与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渠道与基本途径,没有科学的学校课程的设置于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是不可能得到保障的。学校间的竞争在根本上决定于学校课程与课堂教学的竞争。在这一意义上,学校领导力的核心理所当然体现在对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上。

此外,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所有的竞争力中。学校领导的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具有“不可替代”额重要思维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有着比校长更强的组织能力,否则政府与企业的运作都有可能产生问题。企业是一种比学校更具变动性的组织,千变万化的市场要求他们能对发展变化的现状及时地做出评价,否则他们就不得不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在学校校长的领导力中,组织课程开发与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是校长作为专业人员不可代替的根本所在,如果一个校长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就随时有可能被别人取代。在英文中,校长被称作“Head teacher”,其意就是领头的教师。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都可以不懂课程与课堂教学,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学校领导人语管理者。因而,一流的校长必须要有领导学校课程编织的能力,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

课程开发与教学指导能力具体地说包括组织学校课程编织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与促进教师发展的能力。

1、领导课程发展的能力。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此,学校领导千万不能把课堂改革只看作教学内容的改革,其实,它是我国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把手。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改革为他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课程改革为他们的专业成长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担负起领导课程改革的重任,并以课程改革的成果激励学生与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课程改革。学校领导者领导课程发展的能力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能力。课程改革是一个需要耗费教师巨大精力的活动。对旧教材、旧教法,教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如今对包括教学内容在内的教学模式作新探索、新尝试,这当然需要耗费教师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额外的投入,学校能给他们什么额外的报酬?没有额外的报酬,教师愿意投入额外的精力吗?补课否认,在任何一个学校领导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把课程改动力机制最有效的途径。关于这点,我们下面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再谈。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成了国家、地方与学校共同管理的基本框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也是充满挑战的工作。校本课程要反映学校的特色,教师的特长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小学来说,在短期内要开发出完整的课程是有困难的。从微型课程入手,逐步地完善与形成校本课程的体系,可能是最有效地策略。所谓微型课程就是片断的课程,往往只有23个学时的课程。比如,现在有不少学生喜欢网球,学校就开设一门“网球常识”,讲一讲网球的起源、网球运动的规则、网球运动的要点等等。我相信,这类课程是一定能得到学生欢迎的。并且随着这种微型课程的不断积累,学校其他类型的课程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完善。

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实还包括另一概念:国家课程的校本开发,或者叫“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动机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校要以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对国家课程作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安排。其实,国家课程的下本开发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为此,学校领导要努力提升自己知道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3)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的管理能力。从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入手,以不断提高学校课程的质量这一能力就是学校领导的课程管理能力。以课程超市作为校本课程管理的方式,逐步建立课程改革的质量保障体系,这可能是优化学校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在,我国不少中小学在这些方面已经作了不少努力。我相信,我们中山的教育同仁一定会创造出新的经验。

2、课堂教学的指挥能力。

能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就能有效地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因而,指导课堂教学的能力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学校领导的基本能力。课堂教学的指导能力包括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涉及课堂教学的很多具体问题,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共同讨论。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在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人们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从教师本身讨论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将教师的发展更多地作为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讨论。由此导致了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一流学校建设的角度来说,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统一的,学校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的支撑,只有将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建立学校和教师双赢的发展机制。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现代意义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强化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的过程,是教师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因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1)专业精神的提升。人是要有些精神的, 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一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会变成他工作与生活的动力,这种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个人发展的程度与他的事业能达到的高度。

教育是一项事关社会文明传承的伟大事业。教师“追求卓越”的人生期望应当而且只能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的追求应当是建立在强烈的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基础上的。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的主要部分,教师应当具备科学的人才观、教育观与质量观,具有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的专业精神还具体在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忠诚上。教师专业的忠诚表现为一种敬业的精神,表现为对自己职业的一种现身精神和负责精神。教育对当今世界的影响决定了教师是负有社会责任的职业,对专业的忠诚就是对社会的负责。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教育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适合各种情况的教育方案,尤其是现代的班级体授课制度下,要面对多样化的学生,要保证每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没有教师的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没有教师充满热情、高度负责的配合,教育改革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2)专业修养的增强。古往今来教师就是一项与社会道德密切相关工作,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经常当成社会的化身,社会在给与教师应有的尊重的同时对教师职业的纯洁性、教师专业发展就需要不断强化教师职业的自我的约束机制,为此就需要建立规范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教师的专业精神就要表现为对这样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接受和自觉遵守。

3)专业技能的强化。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后面我们还要专门讨论,这样就不在展开。

4)专业知识的拓展。教育改革,尤其是当前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与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课程改革中对人的个性发展的关注、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得教师的工作越来越充满了多样化的创造需要,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设置现代化、学习历程个性化和学科综合化的特征,课程现代化导致新的学科课程进入课程计划,学习历程的个性化不仅出现了微型课程,而且形成了多种课程进行教学,学科的综合化要求教师必须用新的视野进行教学,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智能结构,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研究性学习课程就是一个例子。

现代教师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关注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要关注这门学科的方法论的知识以及这门学科的发展史的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思维发展与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一流学校的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流学校一定得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能力。这里一流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非指某一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是指这一学校教师总体教育教学的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即微型技能,可能是一个最简便的途径。学校可以通过让一些优秀的教师总结、概括自己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来实现将教育教学能力分解为微技能这一目标。由于教育教学能力涉及的方面太多,今天我们没有可能在这里作全面的讨论,只能举转变差生的技能、探索性教学技能这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转变差生的能力

1、发现学生问题的技能。

学生中的问题是各不一样的。有的是情感问题,有的是认知问题。在学生认知发展中,有的是逻辑思维的问题,有的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问题,就不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对于学生的不同问题,发现的方法可能是各不样的。比如学生认知发展的问题,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各类测验就能找到;而对于学生情感的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就没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仔细的观察,向其身边的同学了解,乃至要用一些专业化的调查量表。由我们课题组开发的“初中生思想品德调查表”与“高中生思想品德调查表”就是为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专门开发的量表。实践证明这些量表还是很有用的。

2、诊断学生问题根源的技能。

找准了学生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学生身上形成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1)社会上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与媒体的宣传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2)个别家庭在社会生活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在学生心里投下阴影;(3)一些西方影视与国内外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使学生产生暴力崇拜;(4)学生中一些违法与违纪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批评与纠正,使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5)学校放松了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法制的看法。

这时,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各种可能的原因中找出影响学生的真正原因,从而为有效地解决问题寻求对策。

3、设计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途径的技能。

学生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学生面临相同问题的情况下,由于引起问题的根源不同,可能解决的方法与途径也各不相同。比如,在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的情况下,教师就要针对性的开展法制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同时可积极组织学生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其后果,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报告交流会,通过正面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在学生诚信意识比较淡薄的情况下,教育的方法就不一样,在这一情况下,学校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诚信对个人与对社会的意义,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欺诈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终究会被他人识破,其结果只能身败名裂;学校还应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教师言行帮助学生树立现代公民应有的诚信精神。

4、与学生沟通的技能。

有了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案并不等于就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教师还要努力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意见的技能就是与学生沟通的技能。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首先养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了教师,教师的意见才有可能被他们接受;其次,教师要掌握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说服学生的技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讲出不同的、令人信服的“理”,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往往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再次,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的意义与可能。

5、帮助学生把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

学生认知得到自己的问题,并明确了自己改进的方向,一般情况下都会把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但是,在不少情况下也会有“言行不一”的现象,有些学生他们在口头上表示认识了自己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就是屡教不改。这时,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与学生沟通的过程,反思一下自己的意见是否真正为学生所接受。在得到否定答案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就要回到上面一步,重新与学生进行沟通。如果在得到肯定答案的情况下,就要耐心地采取措施促进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为。比如,给学生经常性的提示,表扬学生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以及为他创造有利于其转化的环境等等。

6、评价学生的进展技能。

学生的进展是由一点一滴的变化积累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定期与不定期地评价学生的进展与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预期的进展是否出现了,以及学生进展变化的程度有多大?评价学生的进展要集中在对这些问题的判断上。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一些错误或不正确行为出现频率的变化也是我们判断学习进展的重要指标。比如,一个学生经常欺负弱小同学,原来每周12次,以后变化到每月12次,这就是进步。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7、巩固学生成果的技能。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是容易出现反复的,对此,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为此,要在学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自己在发展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成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地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学生去的没一点滴进步的过程中给学生以积极的反馈,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给予学生以及时的“强化”,这是巩固成果的最有效的办法。

2)探索性教学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他们就意识与能力呢?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这一问题生大概要把握这样几点。

1.在规定课程内容中找出探究性问题的技能。

在规定课程内容中找出探究性问题有两个要求:第一,这一问题原则生不能在课程内容中找到现成答案;第二,这一问题能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与讨论。比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一章节叫作“美苏争霸”,一位教师在课堂中就提出,能不能不这一章节叫作“苏美争霸”。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这一问题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但能引发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2.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技能。

这要求教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所提供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些只是背后的意义。一部“美苏争霸”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冷战史。从前苏联的卫星上天、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直到苏联的垮台,有很多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这些事件的记忆,因为,这把对历史事件简单的记忆变成了意义的记忆;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的技能。

这一技能首先要求教师能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错误观点。有些教师担心课堂教学可能失去控制,不敢让学生提出问题,这其实就从根本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不同的观点,组织学生就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在最初的阶段,学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很明确的。把学生不很明确的观点显性化是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的关键所在。

4.提升学生找不同观点之差的技能。

再以刚才高中历史课来说,持“美苏争霸”观点的是突出美国强势与主导。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一直在前苏联以上,这从二战后美苏GDP的比较可以清楚地得到这一结论,并且在实际上它霸占了全球的利益。持“苏梅争霸”观点的人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历史的事实高数我们,20世纪50年代以后前苏联一直试图从美国霸权中分得一份利益,这一观点注重的是前苏联攻势。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引导学生把这一“攻势”的差异找出来,可以相信,学生对一部冷战史就会有更深的理解,研究问题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5.提高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技能。

说美国“强势”要以事实说话,说前苏联“攻势”也要以论据加以证明。提高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对学生把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结合起来,逐步提高思维的严密性有很大帮助。

6.帮助学生形成归纳总结的技能。

归纳总结的技能包括提炼自己与对方观点的技能,概括自己与对方论证各自观点的逻辑思维过程的技能,以及分析双方观点异同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示范、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增加总结陈词等环节,以及撰写小论文等方式,来帮助他们形成归纳总结的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