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 5 %至4 0 %,相当于米 、面的三至六倍。七公斤大豆的蛋白质,相当于两公斤 瘦肉或3 公斤鸡蛋或1 2 公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大豆 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属全价蛋白,其中赖 氨酸含量丰富,还含有比较多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以 及微量胆碱。据现代医学研究,任何动物蛋白,几乎都 含有或多或少的胆固醇,而大豆蛋白不含胆固醇,只含 豆固醇,豆固醇具有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防止脑溢血 和动脉硬化的营养疗效作用。所以,大豆是唯一能代替 动物蛋白的植物性食品。
但是,大豆也存在一些营养缺陷,主要是本身含有 多种抑制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素影响蛋白质的消 化吸收;凝血素和某些糖类分子有特殊的亲和作用,会 引起血红细胞的凝集;肠胃胀气因子,豆类中的多糖物 质难以消化,食用过多会造成肠胃胀气和多屁等不良感 觉;过敏因子,这是因为某些人对豆类中的组胺和组胺 类化合物会引起变态反应所致。
大豆的食用方法与营养价值的关系很大,为了充分 发挥大豆的营养效益,消除抗营养因子的不利影响,讲 究大豆食用方法是重要的途径之一。有诸多研究表明, 大豆经水泡、磨碾、充分加热(1 0 0 ℃、1 5 分钟) ,制成各种豆制品后,不仅可相对提高营养价值,又可 使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干炒大豆蛋 白质消化率一般不超过5 0 %;整粒煮食大豆消化率仅 为6 5 %左右;而制成豆浆消化率为9 0 %;豆腐及豆 腐干等豆制品的消化率为9 2 %至9 6 %。这是因为大 豆蛋白被包围在植物细胞壁里,消化液难以与之充分接 触,又因豆中的胰蛋酶抑制素,在加热不充分时不能彻 底破坏,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同时,大豆中的各种 抗营养因子,在加工豆制品过程中被除去,或经过充分 加热后亦可被破坏和消除。
大豆的发酵制品,如豆腐、豆豉、臭豆腐、各种腐 乳(红、白、臭及酒糟腐乳)都是大豆及豆制品经接种 霉菌发酵后制成的。经微生物作用后,消除了抗营养因 子,产生多种具有香味的有机酸、醇、酯、氨基酸而变 得更易消化吸收,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维生素B 1 2 的含 量,促进人体的造血和营养神经的作用。例如臭豆腐乳 ,红腐乳豆腐、豆豉、酱油等也都有维生素B 1 2 的活 性。另外,大豆发酵制成豆豉后,维生素B 1 2 的含量 也由原来的每百克0 .1 4 —0 .2 5 毫克,增加到0 .3 4 —0 .6 1 毫克。这为我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膳 食提供了宝贵的维生素B 1 2 的来源,我国传统的大豆 发酵食品值得进一步提倡。
此外,大豆经水浸生成大豆芽,各种抗营养因子大 部分被去除,因而豆芽菜蛋白质利用率比大豆提高5 % —1 0 %。大豆中含有的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多糖类物质 ,在发芽过程中急剧下降以至消失,避免了吃大豆腹胀 和过敏等现象。由于酶的作用,更多的矿物质被释放出 来可被人体利用,同时维生素C 、维生素B 2 、烟酸及 维生素A 原均成倍地增加,所以豆芽菜是可与绿叶蔬菜 相媲美的佳蔬。
《市场报》(1 9 9 8 0 2 0 6 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