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还是教育第一 【原文】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1表2,尽力于权3衡4,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长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令使人去饥寒,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译文】使天下的人都开发智慧致力于准则制度,都尽力于权衡自己的行为,行动起来就能完成任务,静下来就能安定。治理世俗社会,使人乐于生存而做好事、爱护自身而不为非作歹,能使品行不好的小人减少而品德 【说明】本节所论述的是较详细的管理办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集体首先要动员民众开发智慧,也就是普及教育,致力于遵守规章制度,尽力于权衡自己的行为。那么一旦开始行动,就都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韩非论述了安定的作用,确实,在颠簸的马车上任何人都是无法进行思考的,同理,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中又有谁能安静下来学习以及作学问呢?社会混乱只能使人们学会争夺,学会欺骗,学会卑鄙。所以,韩非转述了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领导人不要有什么妄为,因为人民为了对付饥饿和寒冷自己会有作为的。领导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和引导人民,遵守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开发智慧,信守事物的本来面目,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那么国家、社会也就自然而然地安定了。其实大部分人都是希望社会安定的,因为只有在安定的社会里人们才能享受到美好的幸福生活。在混乱的社会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混水摸鱼,享受一点发横财的滋味,但是由于没有安全感,这种人也是享受不到幸福而快乐的生活的。所以,要想国家安定、社会安定,最首要的是开发民众智慧,也就是普及全民教育。只有教育程度得到提高了,人们懂得了社会行为规范的意义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我们才有可能获得安定的生活。国家、社会如此,企业也是如此,员工的教育程度得到提高,企业也才能发展得更好。企业安定,才能进行生产。 —————————————————— 【注释】1.仪:《诗·小雅·斯干》:“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贻罹。”《诗·大雅·烝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国语》:“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楚辞》:“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墨子》:“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荀子·君道》:“君者,仪也。”《说文》:“仪,度也。”徐锴系传:“度,法度也。”这里用为准则之意。 2.表:《书·仲虺之诰》:“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墨子·备城门》:“城上千步一表。”《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荀子·天论》:“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韩非子·用人》:“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吕氏春秋·慎小》:“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本意为作标记的木柱之意,这里延伸为表记、制度之意。 3.权:《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管子·五辅》:“民知务矣,而未知权。”《论语·子罕》:“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荀子·议兵》:“夫是之谓五权。”班固《东都赋》:“萧公权宜从拓其制。”这里用为权宜、变通之意。 4.衡:泛指称重量的器物之意,是古代衡量重量标准的工具。相当于现代的法码。《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诗·大雅·韩奕》:“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荀子·君道》:“衡石、称县者,所以为平也。”《荀子·正名》:“衡不正,则重县于仰,而人以为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