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势引导与造势引导

 致知书苑 2011-01-07
      

      顺势引导与造势引导是两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各有其适应范围。

     顺势引导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情,包括他们已知已会的、迷惑困顿的、心向所指的等,对他们进行或拓宽思路、或加深认识的批点。顺势引导,既是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的进一步点拨,也是根据学生的已有学情进行的思维导航(不一定是顺其方向的,可能是拨偏为正的,也可能是逆势拉回的。)

    顺势引导,是建立在学生已知已会已有基础之上的,即学生对所要进一步学习的东西是有基础(知识基础、思想基础、认识基础等)的。

    顺势引导,其根本是由已知引导学生走向未知。它适用于由学生的已知、已会、已能,引导学生走向多知、多会、多能,深知、深会、深能;由学生的已迷、已惑、已困,引导学生走出迷惑与困顿,进入澄清与澄明。教师在顺势引导中,所要发挥的作用是“辅导”。

    造势引导是指教师为把自己已知、已会、已能的东西教给未知、未会、未能的学生,而想法方设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造势引导,其根本就是把学生缺乏基本的“未知”、“未能”、“未会”变为学生的“新知”、“新能”、“新会”。因为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完全陌生或基本陌生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强势力量(不是生硬力量)推动学生学习。

    具体操作方法举例:(1)教师为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即铺垫性的材料,让学生先理解,然后再讲述新知识。(2)教师用生动形象的事物作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3)教师把学习的难度降低,让学生先“小步子学习”,从而达到“小步快跑”的效果,即教师为学生设置有梯度的台阶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4)教师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练习。这些都是造势引导的表现或具体方法。

    关于“顺势引导”与“造势引导”,举一个小例子。

当学生已知划一道线,表示“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划两道线表示“二”,接下来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如何表示三。此时,学生很自然可以得出划三道线表示“三”。这是你可以夸他很聪明了。这就是“顺势引导”。然而,当学到四、五、六、七、八、九、十时,学生就不知道了。因为就他已知的“划一道线”表示增加一个数,获得不了正确的知识了。当学生知道“四”时,也不会自然由此知道“五”怎么写,知道了“四和五”,也无法由此就知道“六、七、八”等数字的写法。这里就需要教师一一“造势引导”了。当学会了前十个数,接下来学习“十一”时,教师告诉他“十一”就是“十”后面加个“一”;学生学会了。然后教师告诉他“十二”就是“十”后面加个“二”。学生已知已会了十一、十二的表示,接下来,教师告诉他“十三”到“十九”的表示方法就是十后面加上个数,可以类此类推。这样学生很快也就学会了如何表示十一至十九。此时,又是在“顺势引导”了。

    很多时候,教学就是在“顺势引导”与“造势引导”的交替与交互中前进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这样在“已知”与“未知”间穿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