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发现,食物确实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怒火中烧的人喜欢吃有韧性的东西,比如肉类;情绪低落的人则喜欢吃富含糖和咖啡因的食物;妒忌成性的人看到什么食物都会堆在盘子里,这也许表明他们童年时曾在餐桌上与兄弟姐妹展开过激烈争夺。
这项研究参考了500多份病例资料,是首次围绕食物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展开的细致观察。研究显示,就餐者也许可以改变饮食,从而控制自己的情绪。美国心理治疗师辛西娅·鲍尔已经对成瘾现象展开了30年研究。她将患者的饮食与其情绪和性格加以对比,结果发现:
身处危机(比如离异)中的人喜欢松软的甜食,比如奶油冻和冰激凌,因为他们想藉助童年时代的食物来寻求安慰。情绪紧张的人青睐松脆的食品,比如油炸土豆片,这被认为是在蒙受压力的情况下,肾上腺经常会发出需要盐的信号。此外,如果有人想发泄怒气,只有狠狠地出声咀嚼才能达到效果,而能填满肚子的大块食物会减轻孤单的感觉。鲍尔的发现与食品专家的观点相吻合。一般认为,咀嚼大块的食物可以发泄情绪,因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快速肌肉运动。
45岁的威廉·利思是《饥饿年代:一个嗜吃者的自白》一书的作者。他说,该项研究验证了他的经历,因为他靠吃东西来摆脱感情困扰。利思说:“如果你感到沮丧,你就会狂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比如炸面圈和吐司。”此类食品使血糖含量急剧增加,随即又迅速下降,从而需要进一步补充。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是这样一个过程:你找到这种食品,吃进肚子里,产生犯罪感,然后又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