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文学翻译初学者指南

 昵称5427850 2011-01-08

翻译的对象:
翻译首先要有一个目标,一个对象。翻译作品的选择要有自己的标准,要选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值得翻译;同时一定要选能打动自己的作品,因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译好。这样一部作品因该是能让你反复阅读数十遍而不厌烦的(翻译当中确实需要),一定是你已经全文阅读过的,而不是自己都没看过作品,否则很可能翻译到一半而发现内容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吸引人而失去翻译的激情与动力。当你确定了这样一个对象后,你才能正式开始享受翻译的苦与乐。

翻译的标准:

有人认为“翻译无理论”不少人觉得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全靠译者个人的修养、领悟和表现力,没有理论可言,但我觉得并非如此。早在一百多年前,严复提出了“信、达、雅’这翻译三难,至今已经被作为了翻译的标准根据。但也有人认为信达雅之说限制了翻译的视野,束缚了思想,而这三条当初被提出是作为翻译的三大难点而非标准。不过对于大部分初试翻译者而言,信达雅依然是十分有效的检验自己作品的指标。

“信”是对译者的基本要求,信包括原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势中的风格;
“达”一般地说,文学作品的文章大都是顺畅的,译文当然也不应该有生硬做作的痕迹;
“雅”是最难的,虽与“达”同属语言风格,但“雅”与否与其程度,在文学作品中却有浓淡之别。一律求雅,就难免在尺度上出现不够准确的偏向。而每个人对雅的理解不同,经验不够丰富的译者往往会对它加以片面的理解,在译文中一味地追求他自认为的“雅”。这都会造成译文与原文的偏离。

要正确认识什么是‘信、达、雅’,这三个字并非平等,正如其本身的顺序,‘信’为主导,是中心与关键。没有‘信’就谈不上‘达’更不用说‘雅’了。

除此外还有‘忠实、通顺和美”、“不增不减”、“神似”等说法,不过都不如信达雅简单明了。

总之,翻译活动不应该是盲目的,它应该遵循某些原则和标准。

翻译的过程:

从理论上讲,翻译可以明确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是理解,二是表达。但在实践中这两个阶段不是断然分开的,有交叉,有相互影响。
翻译一部作品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熟悉原作,也就是反复阅读原作,读懂原作,考虑怎样较好的表达原意,经过几次阅读,使人物形象在头脑中清晰起来。第二步是动笔翻译,也就是忠于原作地逐字逐句把文章翻译成中文。第三是仔细阅读译文,看有没有脱漏,误解的地方加以更正,然后再从中文的角度来审阅译文,使文章流畅易读,或自己朗读译文,修改拗口的地方。

文学翻译离不开文学研究。如果你要翻译雪莱的诗歌,就必须了解雪莱的思想、生活和他那个时代。必须要在译文外多下功夫。文学翻译不是照葫芦画瓢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翻译一部文学作品,需要对作家,对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明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与研究。

在翻译的过程中,你整个身心和全部感情都要融合到作者笔下的艺术世界里,融合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验主人公最隐秘、最微妙的思想、感情的脉动,你就能真切地、深层次地领悟到一般阅读难以理解和领悟到的东西,就能充实与深化你对作者、作品的认识与研究。


翻译不是复制:

理解是翻译活动中重要的一步,是基础。但译者在理解、揣摩领悟不断深入的过程难免受到本人文化、修养、艺术欣赏趣味等因素限制,所能达到的理解程度不一定与原作的本意吻合,这是难以避免的。这实际上正是翻译者的局限性,因此,一本文学名著不断出现新的译本也正是该缺陷的体现。

翻译是依附于原作的二次创作,但在创作不能忽视“再现原作”这一重要前提。在内容构思、结构安排、形象塑造和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必须尽力尊重和再现原作。不可因个人的审美和喜好用一些列华美的词汇来翻译那些不美的原文中的词汇,或任意改变句子的结构,甚至删增原作。

但也不是说翻译中不能掺杂译者的思想感情。一部作品在移植为另一种文字的过程中,能否把原作的精神表达出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原作的精神,也就是作者创作时的精神活动是怎样的,在这里思想感情就起了作用,涉及到译者的个性、品格和修养方面。表现原作的精神和风姿,是译者学识、思想感情和文学修养的的特性出发。如果译者失去了个性,不能发挥主观作用,翻译又何来艺术和创造?只有技巧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门技艺,译者成为译匠早晚要被机器或程序所取代。

风格的再现:

谈文学翻译必须要关注风格的再现。作家风格正是翻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首先要清楚作者在创作原作时所用的语言风格种类,如《百年孤独》运用了一种童稚的眼光和口吻来陈述,翻译的时候就要通俗易懂,文绉绉而艰涩难懂的语言就不合适了。又如博尔赫斯的文字经济、简约、干净、利落,译文就不能罗索、拖泥带水。

如何再现原作风格?有很多的方法和尝试,比如翻译一部作品,在首先理解了原作的行文风格后,找一些类似题材或风格的中文作品来读,然后在动笔翻译。不要把风格的传达局限在文字层面,计较一字的得失,只看重局部而忽略的对整体的把握。

风格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必须注意原作者到底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篇章结构、什么色彩的词汇来表达的,但仅仅注意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去充分领悟和感受作者通过这样的选择在总体上获得了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只有两者结合把握才能保证在翻译中尽量不走样,不失去原味。要从大处着眼,注意整体的气势、神韵,从小处着手,注意字词色彩的选择句式的选择等。

但不管怎样,原著只有一种风格,而十个译者就有十种风格,因此就翻译而言,是无定本可说,也不可能存在标准译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