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项斯》杨敬之——到处逢人说项斯

 一山阿武 2011-01-16
《赠项斯》   杨敬之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

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善,且又到处”“逢人为之揄扬,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首句几度见诗诗总好,是衬垫之笔,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赏识项斯,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惊叹他标格过于诗,心中更为悦服。对项斯标格之好,诗不直写,却先提一句诗好,然后说标格过于诗,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标格包括外美与内美,即仪容气度、才能品德的统一。品评人应重在才德,古今皆然。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

平生不解藏人善,这句话很占身分。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缄口不言,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诗人于此则都不解,即不会那样做,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他不只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直以高屋建瓴之势,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怀忌心的小人。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互相标榜;怎么做便又怎么说,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自我标榜。其古道热肠,令人钦敬。做了好事,由他自己说出,更见得直率可爱。本来奖掖后进,揄扬人善,一向传为美谈,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也有自作表率、劝导世人之意。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正因为这种难得的、可贵的诗情,它才能广泛流传,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

(陈长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