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道德[转]

 昵称5512627 2011-01-16

再论道德

人堕落到世间,有一个原罪,这个原罪,回答人为什么在这里,且受苦。历来的正教,都告诉人要返本归真,不管其形式如何,药方只是一个根本:道德。

孔子当年告诫弟子,其实人在求道之路上,认清了生命的原因,宇宙的一定结构,就要“无怨”。因为一切都是有因果的,如果是修道者,一切麻烦都是在给你了帐,在给你铺上天的路,你能用你自己的判断标准来衡量这个事是“好”的,那个事是“不好”的吗?所谓“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慈悲,你以至诚无惑对之,无论雷霆雨露,皆知是天恩,我看回返之路,就顺畅得多。不是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吗?有人说这话不确,你看世间人有钱多助,无钱少助。因为这道,原本不是为了你拿来世间荣耀显摆或者得一点利益,而是为了你根本的好,回归你的先天本位的。

可是现代人已经不明道德的内涵,甚至把道德当成一点礼貌行为,通俗得象口头禅。为了解释这个问题,老子当年专门写了五千言来阐释他所洞见之“道”,并对人的心性和思考力图匡正到一个正思正见正悟上来。孔子非常明确地讲人与道的关系之首要,他说:“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甚至非常明白地告诉人:“朝闻道,夕死可也。”这句话间接地也就指出人在世间,其实最贵最难得的,可以为此舍掉性命的就是“道”。

然而,生命的差异性和情中的因素的复杂,各行各业也把它们的那点东西叫做道,其实混杂了技术与方法智慧与生命的本体体认。那么就把人弄混了,所谓的“百家争鸣”,历史以来也从没断过。只是到了近现代,那其实更是剧烈,俗学为的是世间的荣耀和得失,人如果把俗思俗学也混杂到道里,庄子就说了,这好比“缘木而求鱼”,这样做的人,是“颠倒之民”。他可能名声大,但是名者恰是不明者。而普通人特别易于惑于名声和一点“眼见为实”的东西,甚至用以为人生的指南,“缮性于俗学,滑欲于俗思”,近代以来,人一腔热血结果却被政治和阴谋利用者,或者为一点利益而用心,到老到死时,一无所得反而积业如山,真是“道不远人而人自远道。”再难回返了。

其实我们把文化一分为生命科学、技术科学和艺术科学,就很一目了然,在生命科学上的真正的真理布达,那样的道古今都是罕遇的,是非常重要,是“本”,《大学》说:“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不务这个本,“学习”就是走了偏锋。學嘛,本体字就是“去蔽缮性”,就是“返本归真”,習,就是炼习。所以我在一篇文章中非常明确地讲:“大学习就是修炼”。因为人把对世俗技术的掌握也叫做学习,而且很早就成了好象自然的普遍的概念,老子当年就专门分辨了求道与世俗学习的不同,他说:“为学者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其实真正的生命大学习,本就是修炼。世俗的学习是一个向里装东西、技巧和熟练的过程,而修炼是修去后天不纯以返先天真性的过程。

“认识你自己”,德谟克利特如是说。学习的本旨不是一脉相承吗?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道德”的体认。道是在德的前面,是决定性的根本的,如果失道,不明道,讲什么德性,做得再好,一样没有意义,并不能适于因果的正向映射。那些在根本罪恶的群体中,觉得自己什么廉洁奉公、守法,好象还“乐于助人”的人,如果不明正道,甚至有意无意的背离、反对正道,他的“德性”无论自我觉得做得再好,一样毫无意义。就象在一艘即将沉没的船上你在每日帮别人叠被子,叠得再整齐也不能避免你与那船一起沉。

启嘉春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