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人皆醒我独醉

 朝晖图书馆 2022-02-08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e),相去几何?善之与恶(e),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bo)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le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dan)兮其若海,飂(liu)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摘自《道德经》第二十章


不要学那些世智辩聪,只要单纯过顺天之道的生活,人就能过很幸福很快乐的生活。

一句讨好的话,一句逆耳的话,实在差别不了多少,但世人却很在乎,而被耍得团团转。

善与恶能绝对区分吗?当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是善是恶的界定,可能迥然不同。

世人所形成的是、非、好、坏、善、恶的道德观,未必正确,但不能不尊重。

宇宙大道太博大精深了,很少人能了悟。

世人忙忙碌碌的钻营各种名利权势,追求荣华富贵的生活,都好像很快乐。我老子却淡泊那些名利、不去钻营,只像个婴儿,与世无争,过着淳朴快乐的生活。

不被名利权势所系缚,到处游走,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大家好像很富裕;我看起来像贫穷人家,空无所有。我老子在这个世界,是个异类。在俗人眼光中,是个愚笨之人。不去经营名利权势,只过与天地合一的生活。

世俗人看起来才华横溢,独我看起来愚昧、笨笨。

世俗人看起来精明能干,独我看起来憨憨、傻傻。

淡泊名利兮,心如大海。

如清风自在兮,以宇宙为舞台。

世间人都追求成为很厉害、很有作为你的人。

独我老子看起来像个老顽童,没什么作为。

世间人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我却与世间人不同,只重视回归道,与天地父母合一。

摘自《道德经妙解》郭永进著

道德经妙解


得 出世与入世的生活之道

这一章都是老子出世的大道、心态、境界。

单纯的过顺天之道的生活,就可以获得快乐和幸福。这里关键是理解顺天之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心态、境界,我们从原文和妙解可以总结三种情况

1.好话与坏话,世人会起好坏之心,继而有了各种好与坏的判断和作为。

2.善与恶的区分界定,因个人之心不同而不同。

3.道德观不同,是非、好坏、善恶的世人观念不管对与错,都得尊重,不能不顾及。

三生万物

世人的好坏、是非和善恶观念,众人都熙熙的追求,'如享太牢'喻指人们照搬照吞显学成见就像享用着盛宴的美食一样;'如春登台'则形容人们奔赴'阳光道'所指向的'天堂世界'就像春天里奔赴可沐浴春风、临眺美景的高台一样。但是老子却淡泊,像个婴儿。

这种世人皆追求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子的修炼却在淡泊名利、心如大海、海纳百川,以宇宙之道为舞台。道是没有这三种观念的,是兼爱天下的,没有区别的给与世人和世物爱,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老子追求与天地父母合一,天地人合一的状态。

出世修道,就是要没有俗人的一般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世界观念,但是我们天生在世间生活,就自然有了这些好与坏、善与恶、是与非,如何出世修道呢?

阳明心学给了这个修道圣人的心法,就是在心上去格物,从心来格理,心的是非已经有了世人的三种情况,唯有以心即理,从心来格物,追求其中的规律,就是在不断的修道,成为老子一样的得道之人。

心即理示意图

古代出世之道可以去钟南山修道士,隐士;去佛教修和尚、师太,皈依佛门;入世之人,可以学儒家,到社会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一些人读了书回到家乡研究中医、科学和地理,比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他们都是成就了累世之功的伟人,并且有书物品传于后世,他们也是“得道之人”,西方的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也都是“得道之人”,近代的伟人,思想家、革命家、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等,都是可以理解为入世与出世的“得道之人”,万古留存,与天地合一。所以顺天之道的生活,就是顺着天道赋予的生命轨迹去生活、学习和发展,我们都是幸福和快乐的“得道之人”。

问题又来了,我的顺应天道的生命价值又是什么呢?去哪里去寻找?

顺应天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