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二

 昵称5547130 2011-01-20
(2)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弹性大。封闭和僵化和课程体系显然是难以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实,各国高校先后建立了开放课程体系和动态的教学内容,并尽量使其弹性化。1978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议”的咨询报告对大学课程设置标准提出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应宜粗不宜细,二是应以定性规定为主。其目的就在于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灵活,具有很大的弹性。美国高等院校每年都要淘汰5%左右的旧课程,增加约9%左右的新课程,这一举措的核心在于集中解决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以弹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实验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是基础性阶段,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分析方法和专业技能,为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美国高校的实验室都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们常常有机会自己去预备实验,并且还可以随意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教师们也积极地鼓励学生去做不同的实验,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答案和结论,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远离课本的理论和结果。
  3、培养方式和教学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注重思维教育。与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经济专业教育发达国家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之间平等的启发式教学,这一点对实践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教学尤其重要。
  (2)以实践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实践。这种开放式教学主要体现在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一般是取材于真实的经营环境,采用相似的组织结构、人员关系与时间,运用同样的资源约束、竞争压力、数据和信息,以训练学生的战略观点、政策观点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模拟教学法是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所学知识对现实企业所面临的复杂信息流和市场环境进行模拟,并做出相应营销决策,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适应,英国等大学,经济类专业几乎没有统一的教材,学生也没有统一的课本。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选择最新的、最有发展前景的、就业率最好的内容来组织教学。无疑,不局限于教材、注重实践的开放式教学更易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文来自: 大学生校内网(www.)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html/gdjy/165410782_2.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