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卫灵公第十五·32》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zcm1944 2011-01-29
【原文】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①;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① 馁(něi):饥饿。在其中:指在耕田中。下面的“其”指代“学”。孔子主张君子应该把眼光、精力放在学习、推行仁道上。

  【语译】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明道和行道,并不谋求衣食。因为耕田,难免不饿肚子;而学道,就可以做官拿到俸禄。所以只君子担心道不能明、不能行,而不担心贫穷。”

  【解读】

  本章孔子谈君子之忧。

  本章内容不能机械的理解为孔子重道轻食,重学轻耕。子贡问政,孔子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孔子问志,冉有答曰“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民,丰衣足食,孔子默许冉有之志。孔子一向“重民食、丧、祭。”何以轻食轻耕。孔子在本章中强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强调的是社会分工,“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君子当以学道为主,百姓当以农耕为主,正如樊迟学稼学圃,孔子斥为“小人哉!樊须也”。斥其为“小人”,并不能说明孔子轻视劳动人民,轻视稼穑耕种,强调分工,不能理解为轻耕轻食。孔子一边强调社会分工,一边劝君子勉力为学。学礼,学义,学信,一言以蔽之,学道。“君子学道则爱人。”“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篇》)上爱人,好礼,讲义,守信,“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学之不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吾忧”四事,即“道”。“学”、“德”、“义”、“善”以及“礼”、“义”、“信”均为“道”之内涵,当是君子所谋所忧之道,谋道,不需谋食,食自至;忧道,无需忧贫,贫自去。《大学》亦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乃)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德乃有财,德者财之本也。德者,道也,谋道,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亦在其中。谋道,食、贫自在不谋不忧之中。

  谋食谋道,从“耕”“学”角度看,则有四种情况:

  为学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从正面说,禄在其中,谋道亦谋食,君子之有位者。道在其中,禄在其中,食在其中。第二种,从反面说,为学,未必得禄,谋道却不能谋食,君子之无位者。进一步说:为学未必一定得禄,但不学则一定不能得禄,孔子借道禄以劝学。

  为耕有两种情况。第一种,馁在其中,谋食不谋道,小人之劳力者。第二种,谋食亦谋道,“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贤人之隐居者。为耕者,不论是单一谋食,抑或是谋食兼而谋道,“馁在其中”,势所难免。为耕,未必不能为道,但一定不能得禄,所以饥馁也在不免之中。孔子借耕馁以劝学。

  “耕”“学”相较,合而观之,学,禄在其中,正面引导以学。耕,馁在其中,反面对比以劝学。总之,本章意在劝学,谋道忧道,其意也在劝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