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化客家耕牛会

 华夏董氏大全 2011-01-30

宁化客家耕牛会

        《宁化县志》记载:“农历七月廿五为湖村乡店上山双忠庙庙会,该庙崇祀张巡、许远两位元帅,迎神盛况为乡村庙会之首,前后三天。朝神赴会的远及外省、外县,途几为塞。”由于庙会期间主要进行耕牛交易,各种耕牛的总数不下五六千头,因此又称店上山牛会。

耕牛会当日,从四乡八邻牵来的水牛和黄牛,或拴在山坡上的松树下,或沿着小溪的黄竹丛旁立桩圈养。卖主备上数捆稻草或割来的青草作为饲料,几条板凳横陈,或许是在等待买主的光临。端着竹簸箕的婶婆将盛着糍果小吃从遮布处露出一角,老伯挑着装满诱人的湿炒花生抑或橙皮柿子,与往来穿行的客商摩肩接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从林间升起的袅袅硝烟,原来是买卖成交后的祝贺。耕牛交易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在农业社会,农家有头牛便是有钱的象征,农谚说,牛是农家宝,耕田不能少。谁家都看得比命根子还重要。耕牛交易除买卖双方经讨价还价最后成交外,更多的还是依靠"中人"接洽,还价成交后收取手续费。相传在明代时便出现这类职业的中人,那时叫"牙商",官府还要向他们收取"牙税"。中人不仅要伶牙俐齿,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相牛常识,观其肤色、体态、四肢判断牛的健康状况;掰开牛嘴数牙,断定其岁数几何,马虎不得。在牛会上交易的无论水牛还是黄牛,大致可分为三类:年老退役的牛,如黄牛的寿命约为25岁,纳入宰杀之列一般均有界定。历代官府严禁随意屠宰耕牛,远在明嘉靖二十三年清流县知县陈桂芳查得樊公庙会杀牛百余头,"次年便先出榜谕,刊出告示,禁宰耕牛,遂无者";二是役用牛,此类牛价格依年龄大小、体健定高低;三类是买去调教的牛犊,此类价格相对便宜,必须经过买主训练后才能役使,还需付出费用与人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