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枕 多麼痛的領悟

 阿生记图书馆 2011-02-19
寒流一波接一波,小賴(化名)為了趕期末報告,總忙到三更半夜才躲進溫暖被窩。早晨被鬧鐘吵醒時,小賴感到脖子後側有隱隱的緊繃感,正不情願地踢開被子,準備要起床時,「啊!」小賴大叫了出來,脖子像機器人一樣又硬又直整個僵住,一轉就痛。

落枕,又稱失枕,好發於天冷時節,常見20歲到4、50歲青壯年族群。

臨床上多表現晨起後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如點頭、轉頭時,會出現活動度受限或劇痛,甚至連吞嚥、說話等細微動作,都引發疼痛。

輕度落枕在3至5天內慢慢地緩解,較嚴重者持續疼痛達數周以上,令人苦不堪言。落枕常見體質虛弱或過度勞累,以及經常伏案低頭的工作者,因頸部周圍肌肉長時間被牽張而導致勞損,加上外在誘發因素,如睡覺時脖子受寒或起身時溫差太大,或熟睡時姿勢不良、枕頭軟硬高低不適,使頸部過度屈伸,以致斜方肌、胸鎖乳突肌、頭夾肌、頸夾肌等肌肉痙攣、發炎作痛。

對於反覆性或短期內出現多次落枕的人,需要進一步詳細診治。如果伴隨頭痛、頭暈、手指發麻、手臂痛等,可能是頸椎病變誘發的經常性落枕,需儘早就醫檢查。

中醫治療落枕方法有傷科手法、針灸及內服藥物調整體質等。傷科手法可緩解局部痙攣肌肉,經詳細而確實的觸診後,能精準地摸出緊繃的筋肉與受牽拉而錯縫的頸椎關節,進行鬆筋與關節復位,可緩解僵硬疼痛的脖子。

此外,針灸對落枕也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採用局部或遠端取穴原理,透過經絡運行,調整氣血循環,以緩解肩頸肌肉的僵硬不適。若是落枕合併風寒外感,則可使用內服藥物加強療效,將風寒邪氣趕出身體,並藉以調整體質,避免反覆出現落枕。像小賴這種落枕的經驗,大多數人都有,可以及早尋求合格中醫師協助,早日讓脖子轉動自如,不再像個急凍人。

●預防落枕日常照護

1.選擇適當的枕頭。仰臥時,枕頭能保持頸曲的弧度,枕頭邊緣應保持弧形,不能呈斜坡形;枕頭高度要符合個人肩寬,仰臥時枕高約一拳,側臥時枕高應為一拳加二指,使頭頸脊椎保持一直線。

2.避免固定同一姿勢太久,要適時舒展肩頸肌肉。

3.洗澡時,以溫熱水沖淋頸部5分鐘,並適度按摩鬆筋,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

4.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冷氣空調或電扇直吹頸部,睡覺時,頸部可圍小領巾保暖。

5.維持飲食均衡,多攝食蔬果、牛奶等補充維生素及鈣質,避免高油、高鹽、生冷寒涼之品。

6.固定的運動或休閒習慣,需長久伏案工作者,應勤作頸部活動操及穴位按摩。

7.維持良好的起居作息習慣,減少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習慣。

●穴位按摩DIY:

如果起床發現自己不小心落枕了,可以先嘗試按壓以下穴道,一邊按摩穴位的同時,要一邊旋轉頭頸部。

平時工作導致頸部肌肉僵硬痠痛,也可以時常按摩這些穴位,促進經脈氣血運行,預防落枕。

穴位

※後溪:微握拳,在小指掌指關節的橫紋盡端,赤白肉際處。

※外關:伸臂俯掌,在腕背橫紋上三指幅處,當橈骨與尺骨之間。

※落枕:位於手背側,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約1公分處。

※風池: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

落枕苦
天氣轉涼,「落枕」病患也增加。天氣一冷,肌肉易收縮,加上長期姿勢不良,極易急性肌肉疼痛而「落枕」,有些病患還懷疑自己中風或脖子歪了。

台灣彰濱秀傳醫院復健科主任吳鑑倫表示,一般所稱「落枕」,就是急性肌肉疼痛或發炎,治療上通常先給肌肉鬆馳劑,再配合物理治療止痛、放鬆肌肉,但根本之道,必須要探究病患是不是平常打電腦及睡姿不良造成肌肉僵硬。

李姓病患表示,一周前只覺得脖子有點痠痛,連續數天拿保心安油擦一擦即緩解,但到第五天脖子突然愈來愈痛,痛到無法轉動,輕輕一動就痛到眼淚快流下來。

張姓病患說,她的落枕從脖子痛到頭頂,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中風了,而且一照鏡子,發現脖子都歪了,趕緊求診。

吳鑑倫說,天氣轉冷,落枕病患就會增加,因為肌肉會收縮緊繃,不少人長時間打電腦,或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最糟的是看到睡著,因為睡姿不良,一覺醒來就發現「中了,落枕不能動」。

肌肉痠痛或在急性疼痛期,可先熱敷讓肌肉鬆弛、促進血液循環後,再輕輕按摩,也可在淋浴時用水柱沖沖痠痛部位。彰濱秀傳醫院副院長鄭賀雄說,落枕透露出患者可能長期姿勢不良,例如要避免抬頭、低頭等姿勢過久,做做頭部運動放鬆肌肉,都可避免發生急性疼痛感。

要避免肌肉過度緊繃造成疼痛發炎,打電腦時應常起來走走,不能維持固定姿勢不動,睡覺時脖子要有支撐,選擇合適的枕頭,也可在脖子下方墊捲起來的毛巾,不要讓脖子懸空、增加脖子負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