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伍新新 2011-02-21
天热要除体内湿热

        小暑(7月7日)过后,天气更加炎热潮湿,许多中老年人会出现关节酸痛、饮食无味、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李刘坤教授提醒,这是湿热惹的祸,湿热停留于人体不同部位会引起不同的病症,若不及时清除,可逐渐加重,严重危害健康。

        记者从李教授处了解到,小暑之后湿热病邪最盛,中老年人的许多疾病都与此有关。李教授指出,湿邪性质偏于向下,主要停留于人体脾胃、关节、肠道等偏下的部位。而热邪则是无形之邪,与湿邪结合,容易上升到头部、体表、肺部等人体比较靠上的部位,引发头痛、湿热感冒等病症。中医认为,夏季主湿热,特别是小暑之后的一个多月,雨水多湿度大,气温较高,“热为天之气,湿为地之气,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就是说湿热之邪互相胶结在一起,会危害人体。此时清除体内湿热有利于防病治病和养生益寿。

        李教授介绍,长期食用辛辣、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及甜食,容易引起湿热。此外,中老年人由于脾胃功能下降,也容易受到湿热病邪的侵袭。所以患有骨关节病、脾胃病、失眠、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以绿色蔬菜和清淡食物为主,远离辛辣刺激和肥甘厚腻的食物。温度和湿度较高时应减少运动。若体内出现湿热,应根据湿热引发不同部位出现的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湿热在表:  表现为鼻塞流涕、发冷发热、胸闷想吐、肌肉酸痛等。医院化验可见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这是湿热停留于人体卫表、气机阻滞所致,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湿热弥漫人体,会导致经常感冒;抵抗力下降。中医认为,湿热在表,用芳香药物化解为宜,可饮佩兰香荷茶。取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若是鲜品用量可增加1倍,加入5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代茶饮用,连饮3周。平时注意饮食清淡,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

        湿热在头:  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嗜睡,严重者眼球震颤、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慢性反复发作。中医认为,湿热留于头部,阻滞阳气,闭塞脑窍,导致眩晕等不适,可服半夏山药粥治疗。取清半夏30克加水约300毫升,煮开5分钟后去渣,放入干山药30克(研成粉末),煮沸并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早晚空腹服食。半夏清热燥湿,山药补脾益气,对清除头部湿热有明显作用。

        湿热在肺:  表现为咳嗽、哮喘以及鼻流脓涕。湿热引起的咳嗽,大多痰白而黏,或痰稠而黄,不易咳出,口干却不想喝水。痰湿在肺用橘皮薏米粥治疗。取薏米、橘皮各30克,加入400毫升水煮沸20分钟后去渣,加入50--100克小米熬粥食用,每天1次,连食两周。该粥可清热祛湿,宣肺止咳。服粥期间忌烟酒、辛辣、香燥(如香菜、芹菜等)和烧烤之品。

        湿热在肝胆:  表现为黄疸、湿疹甚至腹水。由于肝胆经脉经过两胁和二阴,并开窍于目,所以湿热肝胆病变多发生两胁疼痛,多为持续性痛,可有间歇加剧,并伴有口苦、胸闷、食欲不佳,若不及时祛除湿热,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祛除肝胆湿热食螺蚌肉。取田螺300克、蚌肉150克洗净,煮汤食。田螺清热利湿、利小便,蚌肉清热,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梅、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肝作用。

        湿热在肾:  中医所说的肾包含膀胱、尿道等器官,湿热在肾可导致小便不利、涩痛、腰痛,或尿中有黄白浊物、小腹坠胀等病症。并会引起湿热腰痛,以酸胀疼痛为主,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会阴部,伴有全身骨节酸痛。用鲫鱼利水茶祛湿热效果较好。将杜仲2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取汁,鲫鱼1条(约400克)剖腹洗净,将茶叶10克和独头蒜10个放入鱼肚内扎紧,放入沙锅加杜仲汁和水适量煮熟,每天中午饮汁食鱼,连食10天。

        湿热在关节:  表现为湿热性关节疼痛、肌肉麻痹和湿热疹。湿热之邪入侵关节,会出现以四肢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湿热侵入肌肉筋骨之间,轻者可见肌肉酸楚不适,甚者可有经脉弛缓,活动不利,肢体麻木等现象。祛除湿热关节痛食赤小豆粥。将赤小豆30克加水400毫升烧开20分钟后,加入白米15克熬粥,并放入适量白糖,早晚食用,连食一周,可清热利湿而止关节痛。

        湿热在脾胃:  中医认为,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湿热之邪最易侵犯脾胃。临床表现为身体发热但热度不高,虽出汗但热不退,胃脘部胀闷不适,恶心欲吐,舌头有或白或黄的舌苔。不及时祛除脾胃之湿热,可发展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可用参芪薏米粥除湿热。取党参12克、黄芪20克、薏米60克、白.米60克,用冷水洗净泡透,放入锅中加水煮粥即可,早晚食用,连食两周。党参、黄芪能健脾益气,薏米清热利湿,该粥有健脾胃、利湿热之效。

        湿热在肠道:  表现为泄泻、腹痛、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并伴有身热口渴、小便黄而少。多由饮食不当、湿热外侵所致,可食用扁豆山药粥。取扁豆、淮山药各60克与小米50克煮粥,早晚餐食用。扁豆清热利湿止泻,山药补脾益气,扁豆山药粥可健脾利湿止泻,有助于祛除肠道湿热,但须忌食荤腥油腻之品。
 
 
怎麽判断自己体内有湿又怎样除湿
 
        我们中医则通过观察外在的能看到的东西想象出体内邪气的情形。当然,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看看舌头也可以,不妨每天早上刷牙前抽出宝贵的两秒钟,吐出舌头观察一下,是不是由齿痕,舌苔黄中带腻——腻就是舌头上的液体感觉很粘的,如果是,那也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一次,我们去郊区旅游,郊区的条件比市区要差一些,尤其是厕所,没有冲水设备,一进去臭气熏天,毛坑里全是人的粪便。一般人都会觉得挺恶心的,但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更恶心!为什么?凭着职业习惯我马上判断出,这些大便不是正常的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我们以前上生理解剖课的时候,书里有对人体排泄物,包括对大便的描述,是用医学术语描述出来,大家听了都感觉很好笑,叫做“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可我看到这个公厕里边没有一个大便是这样的。都是青色的、绿色的,而且成形的很少。有句骂人的话叫做“说人话不干人事,吃人饭不拉人屎”,现代 “吃人饭不拉人屎”的多了。
青绿色粪便,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那就不是人屎!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人大便颜色变成深绿色的呢?首先是吃肉吃得太多,其次是我们吃的食物里有污染,加上现代人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所以大便无法正常。为什么成型的大便很少呢?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热又湿,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治不好了。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现在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现在,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都需要辛辣来化解,于是大家本能地爱上了川菜。
        有病的人体内,是顽固的湿邪;貌似健康的人体内,也有湿邪埋伏在那里伺机行事。那么,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有
 
个很直观便捷的方式,那就是看大便: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5、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如何对付湿邪,祛除湿邪,是我以后的文章的核心内容之一。把体内的湿气驱逐出去,一切都没那么恶心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的。一是薏米,一是赤小豆。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湿健脾的佳品——薏米赤小豆粥了。
熬薏米赤小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赤小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糊底。
        所以煮法由讲究:先将薏米和赤小豆先泡个几个小时,然后放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压锅的,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好了。
薏米赤小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粘发稠,总是底下是熬烂了的赤小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薏米和赤小豆的有效成分大半在汤里。正是这种不黏不稠的清轻之相,才能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
        由于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很多,这些汤可能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天热很容易到下午就馊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赤小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觉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点白糖。这可不是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吗?
 
         关于薏米和赤小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周围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浅而已。去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赤小豆,而实践证明,薏米赤小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效果尤其好。
 
         经常有人自作聪明,对我说:“我在熬薏米赤小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
我说:“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都稠了。味道虽然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还有朋友问我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薏米赤小豆汤,有禁忌吗?其实,这个汤是养生佳品,没有什么副作用,但针对不同的人,则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加减法。
        有的人体质偏寒,里面可以加一点温补的食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有的人失眠,体内也有明显湿腻的感觉,那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如果女性朋友痛经,可以把薏米去掉,熬点赤小豆汤,再加上一些姜片、大枣、红糖,喝下去暖暖小腹,也可以缓解疼痛。关节疼痛的,加一些生白芍、生甘草,酸甘化阴养血除痹。
        平日思虑伤神、劳心过度而运动量少的人,往往脸上没有血色,精神也不够充沛,甚至心悸、贪睡,感觉头重如裹,心中空虚。这是体内有湿加上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桂圆同煮。桂圆甘温,能开胃健脾、安神补血,能振奋心阳、温补心气,使人精神饱满、中气十足。而且,单纯的薏米赤小豆汤味道很一般,加上桂圆后,就变甜了,淡淡的甜味,它不仅驱散我们体内的湿气,而且给我们的心带来生机与温暖。我们就叫它薏米赤小豆桂圆粥吧,它特别适合强劳力劳动者,也很适合中老年人。
年轻人容易出现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这都是上焦心肺火旺、湿热内扰所致,用薏米赤小豆汤洗脸有奇效,或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上百合与莲子同煮饮用。百合能润肺、养颜,又能清心火、安心神。莲兹最能养心、清心火,同时又能健脾、补肾。当然,如果感觉汤没有什么味道,还可以加点冰糖。
        如果着凉感冒了,或是体内有寒,胃中寒痛,食欲不佳,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几片生姜。生姜性温,能温中祛寒,健脾和胃。注意,生姜不可多放,多放就使粥变得辛辣了。如果想在汤里加点调味品,最好放红糖,红糖是性温的。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产后保养时,喝赤小豆薏米汤要去掉薏米,可在其中加点大枣,大枣对温中、健脾、养血是非常适宜的。
        肾虚的人,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一些黑豆。因为黑色入肾,豆的形状也跟肾十分相似,以形补形,是补肾的佳品。
        现在人们常说的脚气病,是典型的湿热下注。可在薏米赤小豆汤中加点碎黄豆,用熬出来的汤泡脚,这是治脚气的一个小秘方。
        如果咳嗽,还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2厘米见方的小块儿,加入薏米赤小豆汤中同煮,可以润肺、化痰、止咳。
        学会薏米赤小豆汤的加减变化,使用得当可以对生活中大部分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