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研究

 围炉点雪 2011-02-27

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研究

李智瑛

 

摘 要:饮食器指饮用或装盛食物的器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造型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宋代生产力发达、城市商业 经济繁荣,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饮食器造型设计与其它时代相比也有着出众的表现,因其简洁、实用、美观、朴素等特点而倍 受关注,特别是以自然新颖的造型形态、丰富超然的文化底蕴引领着时尚,是人类造物史上熠熠生辉的珍贵宝藏。本文以宋代饮食器造型为核心,从其设计背景、设 计形态、审美价值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宋代饮食器造型的设计内涵及设计理念,并具体分析了它对现代饮食器设计的重大借鉴意义。针对当前饮食器设计较为落后的现 状,作者首次将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借古开今,希望于现代设计有益。 

 

关键词:宋代   饮食器   造型   设计   美 

 

目   录 

1. 绪论   宋代饮食器造型设计研究的意义及现状……………………………1 

2. 宋代饮食器造型的设计环境………………………………………………… 3 

2.1 政治环境因素……………………………………………………………… 3 

2.2 经济环境因素……………………………………………………………… 4 

2.3 民俗环境因素……………………………………………………………… 5 

2.4 文化环境因素……………………………………………………………… 6 

3. 异彩纷呈的宋代饮食器造型………………………………………………… 7 

3.1 宋代饮食器造型的形态范畴……………………………………………… 7 

3.1.1 食具类………………………………………………………………… 8 

3.1.2 酒具类………………………………………………………………… 9 

3.1.3 饮茶器………………………………………………………………… 10 

3.2 丰富的造型形态…………………………………………………………… 11 

3.2.1 几何元素的构造……………………………………………………… 11 

3.2.2 象生形的造型………………………………………………………… 13 

3.2.3 综合元素构成的造型………………………………………………… 14 

3.3 多渠道的造型设计………………………………………………………… 14 

3.3.1 改造型………………………………………………………………… 14 

3.3.2 创新型………………………………………………………………… 15 

3.3.3 仿古型………………………………………………………………… 17 

4. 宋代饮食器的造型美………………………………………………………… 18 

4.1 造型的感官美……………………………………………………………… 18 

4.2 造型的功能美……………………………………………………………… 20 

4.3 造型的意境美……………………………………………………………… 21 

5. 承前启后的地位及影响……………………………………………………… 23 

5.1 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23 

5.2 对现代饮食器造型设计的意义…………………………………………   25 

结论………………………………………………………………………………  27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1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研究 

 

1.  绪论  宋代饮食器造型设计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宋 代历时三百余年,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太祖赵匡胤一开始就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着眼于全国的长治久安。这种安定而“不谙干戈”的政治局 面,无论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还是文化艺术的进步,都是有利的积极因素。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 动形式由此有了新的变化,并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诸方面,都创造出引人注目的辉煌成就。艺术尤其是实用艺术的发展植根于时代进步的土壤,宋代特殊的艺 术环境必然会成就不同以往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及与之相应的设计产品。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倡导和介入,宋代器物多呈现清秀淡雅的风格。

 

   其 造型特点,顺应当时的审美风尚,趋向实用、质朴,强调造型线条的流畅、秀美,使得器物的造型既灵活多变,又富有舒适、大方的整体美感。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 宋代的城市发展已颇具规模,如汴京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已逾百万,商业发达。与现代相似的生活状态使其艺术设计于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所以作者在时间跨度上 选择了宋代这个时段。 

 

   中国造物历史源远流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领 域的开拓和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创造出的器物品类越来越多,器物的功能愈加完善,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也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发展而日益丰富起来,得到世人 的不断肯定和赞扬。赵汝珍《古玩指南》中曾言:“中华民族之在今日能夸耀于世,尚能为世人所称道,惟此而已。” 以往中国的许多学者均着重于设计史分门别 类的研究,如清华美院致力于陶瓷研究的杨永善先生;或者对某个历史时期或设计个案进行探究,如主要研究元代工艺设计的尚刚教授等,而很少依据功能来进行专 题研究。

 

   可是现代生活却要求艺术设计要以服务目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以功 能为标准进行学科研究就变得大有必要,如饮食器设计、家具设计、交通工具设计、通信用具设计等等。笔者之所以对饮食器情有独钟,是由于现代中国人的饮食用 具已在高速繁忙的生活中变得日加粗糙、简陋,有的甚至可以说品位低下。而宋代饮食器的简洁、实用、美观在此时就变得愈为珍贵,作者正是通过探究宋代饮食器 的造型设计以求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饮食器是指饮用和盛食物的器具,主 要器形有碗、盘、杯、豆、壶、勺等,在日用器物中品类最多,数量也最大。民以食为天,从人类最初的“茹毛饮血”开始用火加工食物,到后来的满汉全席,无论 怎样吃都离不开饮食器。正如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部》中所言“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皿皆所必需。” 

   中 国古代饮食器中的种类很多,其中有许多现在已不用,但后来饮食器的发展无不与其保持着或显或隐的承继关系。而且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民族中,由于饮食习惯的 差异,使用的餐具的材料、造型及工艺也有所不同。古人曾云“美食不如美器”,一件精美的饮食器具令人赏心悦目,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它所盛装的美味佳肴。在 这个意义上,探索饮食器设计的历史脚步不仅是现代化物质建设的需要,更是挖掘中华民族设计理念及文化艺术内涵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器 物的设计包括造型、纹样装饰、色彩、工艺等多方面的内容,有很多学者和专家都对此做过详细的研究,尤其在装饰、色彩等方面。但人们较少关注器物的造型设 计,即便有所涉猎,也大多作一些史实上的陈述,而没有从文化、美学、设计学、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探索。造型指器物的外观形状,一般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 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状,以此形成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产品世界。设计作为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生存方式,其渊源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 生的。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作者选取了造型设计这个研究点,希 望能在学术领域做出新的探索,同时因为文章旨在纵深地挖掘器物的造型设计,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泛泛而谈的倾向。从“点”出发来看其所处的“面”也不失为 一个研究设计史的好方法。 

 

   饮食器作为生活用具的一个品类而与人们密不可 分,并通常被用于衡量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品位。国外的一些著作曾对饮食器的设计或历史有过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如《器具的进化》一书就是以西餐用具的设计历史 为主线。但中国的饮食器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独特体系,所以西方国家对此研究甚少。而与中国有着传统血缘关系的日本在这方面贡献突出,它在传统饮食器的基础 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现代设计理念体系。宋代饮食器因其简洁、实用、美观、朴素等的特点而倍受关注,表现在茶道上则更为明显。如《茶道古典全集》12卷 (日本)  淡交社 1958 年版;桑田忠亲《日本茶道史》(日本) 河原书店 1976年版;千宗室著《裹千家茶道教科》(日本) 淡交社 1976年版等书籍都对宋代饮食器具有所涉猎。但国外至今尚未有探究宋代饮食器造型的专著或文章出版。 

 

   在 中国,专业的划分往往以学科为标准,如瓷器设计、漆器设计、玻璃制品设计等,所以在研究设计史时也多以这种体系为主,即使是书籍亦按照传统的方法分门别类 地进行撰写。当然也有一些史书将饮食器提列为一部分,如中国硅酸盐学会编写的《中国陶瓷史》有关于宋代饮食器造型设计的内容,但只是匆匆而过,且还是局限 于陶瓷这个范畴。杜金鹏等人编写的《中国古代酒具》应该说是探索中国酒器设计史的先锋,其中列举了一些宋代酒具典范的设计。另外在一些其它学科如中国饮食 文化史、物质文化专题等有关书籍中也从不同角度对宋代饮食器做出探索。一些专业论文如周平的《中国器物的造型设计》、寻胜兰的《浅论中国象征符号与传统造 型》等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但是并没有人将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所以作者的探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2.宋代饮食器造型的设计环境 

 

   南 梁时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表明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会不断改 变。宋代饮食器的造型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必然植根于它那个时代。宋代的城镇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大批的拥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谋生、定居, 使市民阶层得以补充。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使饮食器与社会群众建立了较前代更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扩展了饮食器的表现范围,题材、风格更为多样。 同时皇室贵族对饮食器需求量的增长,统治阶级对饮食器造型艺术的爱好和重视,士大夫文人对饮食器的欣赏与改革,也造就了宋代饮食器造型的独特性、广泛性。 下面作者将从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四个层面具体分析宋代社会环境对其饮食器造型设计潜移默化的作用。 

 

2.1 政治环境因素 

 

   宋 王朝建立之后,太祖赵匡胤有鉴于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武人跋扈,从一开始就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终宋之世,成为一项基本国 策。在传统史学家心目中,“文治”“武功”是两把基本的标尺,常被用来衡量某一朝代、某一帝王的历史成就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特征。如果说唐代以前的历史成 就以武功彪炳于史册,那么宋代正是有名的文治盛世。所谓“文治盛世”,是指宋人崇尚典章制度,注重君臣礼仪,倡导文化事业,讲求心性修养等社会风尚而言。 《宋史》载道:“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钜公,皆由此选。”像范仲淹、王安石、寇准、晏殊、韩琦、欧阳修等,都是通过科举考试涌现出来的一代名 相。在这种复兴儒学、重整伦理纲常的时代氛围中,宋代士大夫的人生价值取向使人整体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汉唐时代士大夫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主体 精神的弘扬,立德超越一切而上升为人生价值的首位。王安石的“功名如梦幻,气节之大,岂肯摧气节以就功名”的论点,便是宋代士大夫对人生价值观的普遍认 同,而这种文人情怀直接或间接刺激了宋代器物造型设计的总体风格,由于饮食器最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所以它所承受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在 “文治”的前提下,宋代统治者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或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宋代饮食器造型设计风格的形成。宋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艺术的发展,其中有些还 在有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宋徽宗赵佶能书善画,自创“瘦金体”,办画院,编画谱,为中国艺术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统治阶层的爱好直接影响了工艺的发 展,官府中所设手工业管理机构(如宋的少府监、文思院中所设众多的作坊)更为庞大,并有细致的分工,所制产品,大多不惜工本,精美异常。

 

   另外还有许多生产厂家专门为皇家制作饮食器皿,如官窑、汝窑等。徽宗年间,蔡京逢迎上意,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主办花石,号称“花石纲”。当时运河之上,运送“花石纲”之船首尾相衔,昼夜不绝,这种艺术氛围注定了宋饮食器造型精致、大方、美观的特性和品格。 

 

   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的高消费风气越来越浓烈。占有高级消费品的居民,慢慢超过了高官豪富的范围。古人说:“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可见风俗对封建统治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宋代统治者深有体会,由此纷纷策划治理之策,移风易俗。政府对于百姓的饮食,主张 “斥奢汰,革风俗”,并以皇室、大臣为表率。 如《宋会要辑稿?舆服四?臣庶服》《续长篇》卷199言,宋仁宗曾颁布奢侈禁止令,曰:“三品以上,宗室戚里以外禁止使用金棱器,禁用银棱器,镀金玳瑁。 宫禁以外禁用纯金酒食器。” 宋晚年,宋徽宗举行宴会,拿出一套高级的玉制酒器酒爵对蔡京说:“朕很喜欢者套器具,只是担心群下们议论过于奢华。”(宋史 卷472)。可见宋代提倡简朴、实用,而这正是宋代饮食器造型始终如一追求和表现的意境之一。 

 

2.2 经济环境因素 

 

   宋 代的城镇发展异军突起,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很是引人注目。根据《元丰九域志》的记载,北宋神宗时,全国的行政区划为:京府 4,次府10,州 238,军 37,监 4,县 1135,州所辖监 30。当时县以上的城市至少在 1150 个,小镇总数肯定突破 1900个。10 世纪后期到 12世纪初,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不在黑暗的欧洲,不在酣睡的美州,也不在尼罗河、恒河以及两河流域那些曾经拥有过古老文明的地方,而是在滔滔黄河的 下游南岸。它就是我国北宋王朝的首都汴京(开封府)。这个汇萃了100 多万人口的巨大社区,以“惊人耳目”、“长人精神”的无穷魅力(《东京梦华录.序》),屹立于时代文明之巅。 

  城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宋代的社会面貌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唐代都城长安,还保持了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区分的古典形式,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不容逾越。到北宋,坊市界 限逐渐消失,新的厢坊制度则开始确立起来,工商业面街而居,随处经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市民的游乐、饮食、杂货、手工艺等各有集中经营的街 巷,“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则形象地描绘了汴城内外街巷遍布店铺的繁华景象,临街多为 二层或三层酒楼、茶肆,店铺后面有市民的住宅。这种与近代城市面貌相同的城市布局,代替了唐代以前的古代城市,活跃着新的经济命脉的节拍。与此同时,各种 镇市作为新市民,星罗棋布于大城市外周围的广大地区,呈现出一派商业辐射的繁华景象。许多发达的地区,大部分农民和手工业者都卷入到商品交换的网络中,传 统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形式,由此而发生了新的变化。 

 

   文献资 料表明,北宋的人口,无论增长的绝对数字、增长速度还是增长率都远远超过号称盛世的唐朝。到北宋后期,全国人口总数超过了一亿。垦田数在元丰年间(公元 1078-1085年)达七亿至七亿五千万亩,超过汉、唐时的最高垦田面积。在农业生产成果的基础上,工矿、手工业、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发展。生产的 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尤其是城市商业经济的发达,成为宋代社会经济中富于充沛活力的中枢命脉。各地城镇出现了一小批具有一定规模,有经济实力的专卖商 店,如金银珠宝店、漆器店、陶器店等。北宋的东京商行有一百六十多行,行户有六千四百多户,行有“行头”和“牙人”,还有货栈邸店、质库及官营的汇兑机构 “便钱务”。其种类齐全的产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方便,而市场需要的扩大,使各商号竞争日益激烈,为饮食器的的设计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据宋人的笔 记、话本记载,宋时的酒楼茶坊都悬挂名人字画,以器皿精洁为号召,还有一些豪华酒家为了显示气派,用白银打造碗盏、饮器。饭店用耀州窑瓷碗,饮食担子也用 定州白瓷,那时的风气可见一斑。 

 

2.3 民俗环境因素 

 

   虽 然宋人崇尚简朴,其统治者也三令五申地“斥奢汰,革风俗”宋代的宫廷饮食,以穷奢极欲著称于世。至北宋末,徽宗在“丰亨豫大”思想作崇下,在饮食上生活上 追求奢侈奢华,对饮食器皿更是讲究非凡。据史载,政和二年(1112),宋徽宗在太清楼宴请蔡京等九名大臣,宴后,蔡京作纪云:“出内府酒尊、宝器、琉 璃、玛瑙、水晶、玻璃、翡翠、玉,曰:‘以此加爵,致四方美味。’官僚士大夫也多以奢靡为尚,司马光说:“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 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二三《论财利疏》)又曰:“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 敢会宾友。”(司马光卷六九《训俭示康》) 

 

   在这种潮流的带领下,宋代民 间的食品烹饪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食及菜肴的品种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从而决定或影响了饮食器造型的设计。宋人的主食可分为饭、粥、面条、饼、馒头、包子、 饺子等。宋代饭食的方法很多,其中常见的有泡饭、盘游饭、川饭、衢州饭等。衢州饭在《都城纪胜?食店》中亦有记载,“衢州饭店又谓之闷饭店,……欲求粗饱 者可往,惟不宜尊贵人。”粥是宋代常见的主食之一,一般以水煮而成。宋代粥的品种也较多,仅周密《武林旧事》卷六《粥》中所载就有其宝素粥、五味粥、粟米 粥、糖豆粥、糖粥、糕粥、绿豆粥等。面条在宋代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饭粥之外最重要的主食。 

 

   宋 代的馒头为一种有馅的发酵面团蒸食,形如人头,故名。饼在宋代一般为面制食品的统称,如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二《汤饼》云:“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 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泡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馒头谓之笼饼。”由此可见,宋人已按饼成熟方法的不同而划分为三大类,这是 宋代面饼制作发展的一大标志。包子在北宋时已成为朝野流行的一种面食。一些权贵富豪之家更是将包子视为美食精心制作。《东京梦华录》载汴京城内的“王楼山 洞梅花包子”为“在京第一”,另外,鹿家包子也很著名。“点心”一词出现于唐代,至南宋时,“点心”一词的使用已比较常见。《诸库迎煮》载“最是风流少 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宋代点心小吃食品更是名目繁多,吴自牧《梦梁录》卷一六《荤素从食店》所载的点心小吃多达一百多种。 

 

   宋 代菜肴的种类甚多,大致上可划分为肉禽类、菜肴类、水产类、腌腊类等。蛙肉是宋人喜爱的野味之一,范镇《东斋记事》卷五曰:“杭人好食虾蟆。”由于需求量 大,因此一些城郊的市民以捕蛙为业,获利颇丰。蛇肉为南人喜爱的野味之一,在广南地区更是如此。邵博《邵民闱见后录》卷二九曰:“广西人喜食巨蟒,每见 之,即诵‘红娘子’三字,蟒辄不动,且诵且以藤蔓击其首于木,刺杀之。” 

 

   宋 代的饮料,主要有酒、茶、汤和乳酪,其中,酒和茶是宋代消费量最大的饮料。当时饮酒习俗在唐代的基础上愈益普及。此外,赵宋统治者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获取 丰厚的酒利,也极为鼓励人们饮酒。宋人饮酒方式和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有所谓的囚饮、巢饮、鳖饮、了饮、鹤饮、鬼饮、牛饮等。宋人饮酒颇为讲究环境的选择, 良辰美景,歌舞音乐等都是他们极力追求的。宋代饮茶之风十分盛行,斗茶习俗就是随着当时的饮茶风尚而产生的。所谓斗茶,就是审评茶叶质量和比试点茶技艺高 下的一种茶食活动。这种茶事活动是在唐代“煎茶”饮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比较浓厚的审美趣味。因此,它一经产生以来便成为人们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中一 种高雅的文化活动,被称之为“盛世之清尚”。(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在宋代盛行的斗茶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名家高手,宋徽宗赵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斗 茶对茶盏,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大观茶论?盏》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边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 运筅旋彻,不得击拂。染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小大。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少,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建州窑所出的建盏,是宋代最好 的斗茶用盏。 

 

2. 4 文化环境因素 

 

   恩 格斯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 另外,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 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他认为“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 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饮食器作为工艺美术的重要内容,它的造型及其它艺术设计必然会受到同时期哲学、宗教等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哲 学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有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人们有关世界观、宇宙观的学问,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心灵世界的观照和规律性的认识。作为从事艺 术创作的艺术家,在特定历史阶段都会受某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自觉与不自觉地形成某种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在作品中常常演化为一种审美观,必然会在艺术家所 创造的作品中体现出来。宋代最典型的哲学是“理学”,周敦颐是中国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在抨击佛、道,振兴儒学的过程中,创建了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濂 学”。其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前者主要谈天道,后者主要谈人事。周敦颐吸收佛、道的学说,建造了一个纳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 成模式,为进一步融合儒佛道思想开拓了道路。他的哲学思想,包括宇宙论、人性论、道德论等方面,比以前的儒家学说更加精细,更富于理论色彩。“濂学”上承 汉唐以来的儒佛道学说,下启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关键作用。 

 

   程 颐、程灏早年同受学于周敦颐,立志于孔孟之道,以继绝学为己任。二程创立的理学体系成为宋明理学的典型形态,直接影响了朱子学的产生。他们从天理论出发, 引出了人性论,提出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概念,此外还提出格物致知论,给人提供了道德修养之外的另一条成圣途径。二程兄弟的思想虽基本一致,但 仍表现出不同倾向。程灏重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提出“心即理”,表现出心学的思想倾向,启发了陆王心学;程颐则表现出理学倾向,他提出“理一分殊”说, 这些思想都被朱熹继承和发展,成为朱子学的思想材料。 

 

   在这种哲学氛围之中,宋代的士人文化有了重大转变。在此之前,自隋唐上溯魏晋、秦汉及三代,以士为表率的社会各阶层,所追求的主要是外在行动的人生价值。所谓“魏晋风度”或“神韵”诗派,不过是行动人生之外的一种变奏。

 

   从 此以后,以士为表率的社各阶层,所渴慕的主要是内涵静观的人生价值,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弘毅精神,不过是静观人生之外的一种变奏。 由此反映在饮食器造型上,也以畅神适意、欣赏愉悦为重,作为抒情写意的“余”事,呈现出文静典雅或平淡天真的作风,蕴藉恬淡、闲逸清隽、萧散婉约、浓于 “优美”的阴柔情韵。 

 

   宋朝历代君主迷信道教,而以徽宗为尤甚。他大肆宣 扬道教,还自称是神霄帝君下凡,并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集天神、教主、人君三位于一体。重和元年(1118)八月,颁发《御注道德经》,九月诏太 学置道教各经博士。从此,道教愈发兴盛起来,道教的地位被抬到空前的高度。另外禅宗教义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有相近之处,在宋代愈益流行,宗派众多,公案 精致,完全战胜了其他佛教派别。他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 的解放。反映在工艺造物上,即要求通过对器皿的艺术处理,表达出整个生活、人生的环境、理想、情趣和氛围,使造型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 宽泛,丰满而不确定,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宋代是以“郁郁乎文 载”著称的,其文化极为发达,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臣,下到各级官吏和地主大绅,构成了一个较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级或阶层。诗意的追求是基本符合这 个阶级在“太平盛世”中发展起来的审美趣味的,但这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优雅而精细的趣味。从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 (造型)中出无限(诗情),日益成为艺术高度发展的形式、技巧和手法,讲究的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在这种“有意无意,若淡若疏”极为简洁的造型中, 构成一种思想情感的美。宋代对诗意的提倡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从而反映在艺术创造的每个环节,饮食器的造型设计自然不可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