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 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 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什么?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柱 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 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 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 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 判断说理: (1) 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 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 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 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 操作题 (1) 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 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状? 5. 书本第20页第5题 (1) 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状? (2) 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 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