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彩石民俗之腊八日 - 柳上惠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悠悠往事书屋 2011-03-20
  腊八日

    西彩石民谣:腊七腊八,冻煞叫花。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日,西彩石人俗称为“腊八日”。腊八日虽然不是节日,但民间还是很注重这个日子。旧《章丘县志》载:“十二月八日,作腊粥”。但在旧时属于章丘县管辖的西彩石村,除少数大户人家外,一般农家很少有做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这个名词也只仅限于民间口头上的一种传说。虽然多数人家不做腊八粥,但却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这一天农家将买来的大蒜剥去蒜皮一粒粒地淹于食醋中,待到春节时用作吃水饺或吃煮肉的佐料,酸辣可口,别有一番风味。再是农历腊月初八多逢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或四九之时,天寒地冻,冰封千里,故村民有“腊七腊八,冻煞叫花”之说。其实真实情况正是这样,旧时农村进入腊月后出奇地寒冷,房檐上挂着长长的冰凌,大地冻得布满裂纹,踩上去比厚厚的水泥路还要硬。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西彩石五村一位叫邢茂盛的懒汉就是这个季节被冻掉了双脚,后来靠膝盖走路在市区到处流浪。每到此时,农村的孩子往往会成群结队地扛着杆子敲打房檐上的冰凌,打下来后还要抢着分食,放在口中像吃冰糕一样“咔咔”地嚼着,一直吃到拉肚子为止。村东的唐湾和官地的西湾早已结了厚厚的冰,整个水面全部封实,冰面上满是滑冰的孩子。这时,西彩石以南的狼猫山水库也会封冻,厚厚的冰面行人可以穿行,西彩石、东彩石一带去大龙堂赶集的人们往往会抄近路从冰面上经过。只是近些年来,很少见到村里的湾和水库封冻了。

从腊八日起,农村的年味渐浓。人们一般都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年关,农家开始着手“忙年”——赶集上店置办年货或推碾倒磨为过年做准备,在外打工的人也开始结算账目,打点回家过年了。因此,西彩石民间有一段描述过年的歌谣就是从腊八日算起:“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所谓进了“腊月门”,应该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旧时西彩石从腊八日进入年关的最重要标志,一是集市上的人逐渐多起来。腊月初八恰逢西彩石集,往日人流稀疏的集市变得熙熙攘攘起来,唐王和山北(西彩石人称赵山以北沙沟、西顿丘一带为山北)一带卖大白菜和大葱等蔬菜的车辆压满了街,东乡来的卖灶王爷、玉皇大帝像等木版年画和头饰花的人也渐多起来,南山里(西彩石人称大龙堂、宅科以南的地方为南山里)来的干果、炊具、槲叶甚至柴草也开始在集市上叫卖。记得那时经常来西彩石集上卖柴草的有一位名叫马金龙的东泉人一带的“南山里”人,精神有些恍惚,常常一个人语无伦次地自言自语,每到集上就背着一捆山草来西彩石赶集。此人卖柴草的方式非常特别,既不沿街叫卖也不固定摆摊,而是用镰刀把背着柴草满街乱转,累了就放下歇息,然后继续背起来乱跑,直到日头偏西又渴又饿、累得满头大汗湿透了棉袄才静下来卖掉。他的一捆山草不论轻重和质量孬好,都是固定的一口价:“一块钱俩窝窝”!即一元钱的柴草钱,外加两个窝窝头,爱买不买,不买拉倒。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的西彩石集市在大隅头供销社前的南北街上,平时主要是蔬菜、猪肉和鲜果市场,范围也仅限于大隅头南街中段100多米的范围。但每到春节来临,集市北部延伸到婪水井下,南部则到了西至北极庙前、东至原刘家大槐树的东西街上,蔬菜、干鲜果品、肉类、禽类及禽蛋、日用杂货等一应俱全,一派节日前的繁荣景象。

二是石碾子和石磨繁忙起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之前西彩石村尚未通电,磨面、碾米、磨豆腐主要靠石碾、石磨,每当腊八以后进入年关,石碾、石磨就开始忙碌起来,常常是吱吱呀呀地日夜不息。西彩石村的石碾子按所有权分为两类,一类叫“野碾子”,即村民公用的“官碾子”,由村民集资集体购置,安放在一块空旷的公共地界上,供附近村民们碾米压物使用。这类石碾子没有碾棚,晾晒在光天化日之下,故名“野碾子”, 阴雨和刮风天无法使用。一类是大户人家自己家中购置的碾子,安置在自己家中,一般都有碾棚庇盖,使用起来风雨无阻。年关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到野碾子上等轮碾米压物,西彩石人称之为“推碾子”。“推碾子”除了碾米外,还要压一些过年用的物品,大宗的主要是压“黄米”,即蒸年糕用的黏米。西彩石的黏米有“黍谷子”和“黍子”两种,要先用碾子把黏米脱皮碾成米,然后浸湿浸透在碾子上一遍遍地碾成面粉供蒸年糕用。其次是压绿豆,即把绿豆压成较粗的粉状,供春节炸绿豆丸子使用。再次是压细盐,旧时城乡居民使用的多是大块的粗盐,使用时要用石臼捣碎,春节期间用盐量较大,人们往往用碾子把大块的盐粒压成粉状方便使用。西彩石人习惯上把除碾米以外的在碾子上压物统称之为“卡(读掐)”,压上述三种物品叫法即“卡黄米”、“卡绿豆”、“卡盐”。腊八日之后,家家都忙碌着推碾卡物,往往要半夜起床带上物品去碾子边排号等候,甚至要等上一天才能轮到。西彩石人排轮挨号还有自己的规定和术语,一是“捎轮”,即排到自己了却没在,下面的人不等待顶上去了,自己就“捎轮了”,按规定要从尾部重新排起。二是“讹轮”,即不排号或没排到自己就抢在别人前面强行使用碾子,这种人或者是强势不讲理,或者是脸皮厚,被人深恶痛绝,往往会引起吵骂或打架争斗。进入腊月门后的另一项繁重工作就是磨面。西彩石人俗称磨面为“推磨”,以至于有了电磨后去电磨坊磨面也演绎成“推电磨”。“推磨”是一项即劳累又不舒服的力气活,特别是一圈圈地围着磨盘转,令人头晕目眩甚至呕吐,“有钱能使鬼推磨”大抵能说明这项工作的繁重和劳累。因而西彩石人编了一首谜语,谜面为“路途遥遥不见远,大雪飘飘不觉寒”,谜底就是“推磨”。西彩石的石磨分为“旱磨”和“水磨”两类,“旱磨”磨面粉,“水磨”磨豆腐或煎饼。石磨的所有权不同于碾子,多是由私人置办,产权归私家所有。旱磨一般都安置在村民家中专用的房子内,这间安磨的房子叫“磨屋”,有了磨屋旱磨可以风雨无阻地使用。每当下雨阴天不能下地劳作,勤劳的西彩石人就利用这点空闲时间推磨磨面,天天不得歇息。水磨在西彩石又俗称为“水磨子”,一般安置在院子内空闲角落,没有专用磨屋,平时使用较少,只有临近春节农家做豆腐时才集中使用。进入腊月推磨的高峰季节,家家的石磨也是昼夜不息,轰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人们把春节和整个正月需要磨的面粉悉数磨出,按照西彩石的习俗正月是不能推磨推碾的。旧时推磨主要靠人工,个别家中有牛马驴等生灵的人家也会套上“拉磨”。人民公社时期,每到年关来临生产队则会安排各户轮流使用生产队的牲口拉磨,一户半天或一天,事先预约,轮流使用。1975年秋,在大龙堂公社包村的历城县物资局干部马义三多方筹集资金,为西彩石村“扯上了电”,村里才结束了祖祖辈辈靠人“推磨”的历史,但石碾子和水磨子继续沿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石碾子和石磨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陪伴一代代西彩石人的石磨盘和石碾砣成为被人遗忘的物品丢弃在了阴暗的角落。但愿人们还应该要善待这些先辈人使用的老物件,正像西彩石一位巫婆跳大神时说得那样:“磨是白虎神,不能用来顶栏门;车轱轮子走四方,不要挂在南墙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