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因病机

 烟雨尘封 2011-03-23
病因病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1581 【字体:

 

    病因就是致病因素,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凡病从外来者为外因,病从内起者为内因,不属以上范围内的如意外创伤和虫兽伤害等为不内外因。
     病因

    1. 外因外因方面以六淫为主,即风、寒、暑、湿、燥、火。寒、暑、燥、湿、风本为一年四季的常气,又将“火”加入,一般称作“六气”。六气本为正常气候,亦称“正气”,如果非其时而有其气,便是反常气候,就叫“邪气”,如风邪、暑邪、湿邪之类,又因这种现象都越出常轨,故又叫“六淫”。
    六淫是外感的主要因素,当人体内外环境失调时,感受六淫后即能发病。其中除暑和燥二气在夏秋季节外,风、寒、湿、火在四季均能发现,故外感病因又以这四气为最多。
    (1) 风
     风性多动善变,流行最广,常因季节不同,跟随气候转化,而有风湿、风热、风寒之异。又常与其他邪气结合为风暑、风湿、风燥、风火等,故前人称风为百病之长。
    感受风邪发病,轻者在上焦气分为伤风,出现恶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声重。重者在经络脏腑为“中风”,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猝然倒仆,轻微的片刻即能苏醒,严重的不省人事。
风从内生的,多由阴血亏损或痰火热甚所造成,使人昏厥、惊搐、晕眩、麻木、角弓反张等,虽似风的症状,但与外风截然不同,称做“内风”。
    (2) 寒
    寒即是寒冷,为阴邪,性主收引。伤于体表者为伤寒,呈现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疼痛、脉象浮紧、舌苔白腻等症状。直接伤于里者为“中寒”,呈现呕吐清水、腹痛、肠鸣、大便泄泻,可见严重的肢冷、脉伏。
    (3) 暑
    暑是夏令的主气。根据《内经》说:“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又说:“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可知暑病就是热病,仅是季节上的分别而已。故感受暑热,多见壮热、口渴、心烦、自汗等热证,由于暑热伤气,影响心脏,又常兼见喘喝、脉洪而虚。
    (4) 湿
    湿为重浊之邪,黏滞难化。在外因中多指雾露或天雨潮湿,感受者发为寒热,鼻塞,头重如裹,骨节酸疼。也有因坐卧湿地,居处潮湿,或水中作业,汗出沾衣,湿邪由皮肤流入肌肉、经络,则发生浮肿和关节疼痛重着等症。
    嗜食膏粱厚味,或过食生冷瓜果、甜腻食品,能使脾阳不运,湿自内生,称做内湿。
    (5) 燥
    燥为秋季主气,亦称秋燥。外感秋燥之邪多在上焦,类似伤风,表现为微寒微热,头痛,口干,唇干,鼻干,咽喉干,干咳无痰,或痰少黏滞挟血,大便燥结等。
    (6) 火
    从外因方面来说,火是一种热邪,由风、寒、暑、燥、湿五气所化。及其燔灼则充斥三焦,表现为口臭,喉痛红肿,舌生芒刺,胸闷烦躁,口渴引冷,腹满溲赤,甚至发斑发疹,神昏狂乱,迫血妄行,有如燎原之势。
    五脏亦有化火,称做五志之火。以肝胆之火最为多见,症见目赤,口苦,头昏胀痛,面红耳鸣,睡眠不安,乱梦颠倒,胸闷,胁胀,以及梦遗、淋浊等。
    2.内因
    内因以七情为主,还有痰、瘀、寄生虫等,同为重要因素。
    (1) 七情
七情即忧、思、喜、怒、悲、恐、惊。常见的症状如抑郁不乐,喜怒无常,心烦意乱,惊惕善疑,失眠多梦,悲哀哭泣,不饥不食,胸闷太息,严重的神志恍惚,语言错乱,如癫如痴。
    (2) 痰
水湿不化,凝聚成痰;肺热煎熬津液,亦能成痰。痰与内脏的关系,以肺和脾最为密切。
    痰的主要症状为咳嗽,阻碍气机肃降则为喘息;亦能流窜经络,出现手足麻木、舌强謇涩、瘰疬瘿瘤等症。
    (3) 饮食
饮食为营养的泉源,但恣意贪吃,没有节制,运化不及,亦能致病。如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吐逆吞酸,或出现寒热、头痛、泄泻的,称做伤食。
    (4) 虫
以蛔虫、蛲虫、寸白虫等肠寄生虫为常见。多由湿热素重,饮食不洁,杂进生菜瓜果和香燥肥甘等而成。
    患有肠寄生虫病的症状,呈现面黄肌瘦,眼眶、鼻下黑色,鼻孔或肛门作痒,唇内生白点如粟粒,食欲减退或异常亢进,有的还嗜食生米、茶叶,腹内阵痛,面部变色。在小儿尤易酿成疳积,腹大坚满,俗呼疳膨食积。
    病因虽分外因和内因,但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看。中医把疾病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是以六淫和七情作为两者的主因,其实,外因不通过内因不容易侵害人体,同样地内因也往往由外因而引发。同时,除了发病的主因之外,还应当注意其他因素,如生活、营养、居住条件等。
    3.不内外因
    疾病的发生,有意外损害,既不属于内因,又不属于外因,称为不内外因。
   不内外因主要指房室伤、金刃伤、烫火伤、虫兽伤以及中毒。
    病机
    病机是对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机理的关键性概括。即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破坏了人体阴阳平衡以后,所出现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病机就是从复杂的临证变化中,提炼出机要性的纲领,作为审证求因的依据,所以中医常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内经》提出的病机只有十九条,都是反映一般症状,而不是固定的一种病。它所指出的病因虽以六淫为主,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杂证。如说:一般风证振颤晕眩,都属肝经。一般湿证浮肿胀满,都属脾经。一般痛痒疮疡,都属心经。一般气证喘逆痞闷,和一般肺痿、气喘、呕吐等证,都属于上焦肺经。一般寒证收缩拘急和一般四肢厥冷,二便或闭或不禁等证,都属于下焦肾经等。
    十九条当然不够全面,但在临证上起着很大启发和指导作用。主要是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可以在这范围内反复推求发病原因。比如遇到以头晕、目眩、手臂抖颤为主诉的病人,初步印象是一个肝经病,从而以四诊法来诊断其是否符合于肝经病,然后进一步分析其虚实寒热,并观察有无其他因素夹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