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

 东光破碎 2011-04-02
段振坤:黄帝
2009-11-20 20:53

    “黄”字甲骨文的演变模式为: →□→□→□→□→□(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与作土龙》《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一个即将分娩的孕妇形象,“黄”就是母的意思。

“帝”字甲骨文作□、□、□、□,帝与地两字音义相通,“甲文金文皆无地字,地字是秦篆。《诗·卫风》:‘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天、帝对称,可作地即帝之佐证。”(党晴梵《先秦思想史论略》,见王增永《华夏文化源流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月第1版第132马衡亦认为帝字的古源是“地”,黄帝即“黄地”,地母崇拜是帝字的源泉(见王增永《华夏文化源流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月第1版第131。地源于妣,妣古作匕,为女性生殖器符号。古时江淮地区称母为媞(tì),《说文》:“帝,谛也。”《说文》段玉裁注:“媞者,谛也。”帝即媞。帝通于母,是古时母的异称。

黄和帝初时都是母的异称,在字源上,黄帝即母亲,是母系文化的象征。我们今天所说的黄帝管理学说,就是母亲管理学说。

    黄帝是黄帝族首领的专用名字,历代黄帝族首领,皆袭称黄帝。每一代黄帝,都有自己的个人名字,有熊氏、天鼋氏、轩辕氏均担任过黄帝族首领。我们今天指的黄帝,专指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是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的部落领袖,庙底沟时期距今6300年至距今5600年,也就是距今6000年左右,而不是通常所说的距今5000左右。我们今天所说的五千年文明史,实际应是六千年文明史。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势力最强大的文化,其分布范围以河南、陕西、晋南为中心,西达甘肃河西走廊,东至鲁西,北至河北中部和内蒙古河套一带,南至湖北汉水流域。仰韶文化包括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冈类型、大司空类型、西王村类型、大河村类型、马家窑类型。

半坡类型为炎帝文化,庙底沟类型为黄帝文化,大司空类型为共工文化,大河村类型前段(阎村类型)为颛顼文化,大河村类型后段(秦王寨类型)为祝融文化(王先胜《“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

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认为“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是黄帝族团的文化”,并根据《春秋命历序》将黄帝年代的始年确定在距今6420年前(许顺湛《中国历史上有个五帝时代》,《中原文物》1999年第2期)。天文学家赵永恒和考古学批评家王先胜在《黄帝年代之历法钩沉》一文中,根据天文学和史书所载历法,推算出黄帝生卒和大事年表:

公元前442828日,癸酉年二月初二戊子日,黄帝出生。

公元前4414年丁亥年,15岁,黄帝即部落首领位。

公元前4395年丙午年,34岁,景云见。

公元前4394年丁未年,35岁,蚩尤起兵。

公元前4392年己酉年,37岁,黄帝杀蚩尤,宗天下。

    公元前4377115日,甲子年甲子月辛卯日,52岁,黄帝作《调历》。

    公元前4375122日,丙寅年己酉朔旦冬至,54岁,黄帝迎日推策。

    公元前436588日,丙子年七月庚申64岁,凤鸟至。

    公元前4346426日,乙未年仲春乙卯日,83岁,黄帝奏《咸池》。

    公元前4335914日,丙午年八月二十二甲戌日,94岁,黄帝辞世。

    (王先胜《我与“探源工程”》第4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8月第一版)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意识是说:黄帝生下来就是一个非凡的孩子,婴儿时期就能说话,幼儿时期显出很有智慧、善于言辞,少年时期拥有令人敬佩的品质和招人喜爱的性情,成年后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目前正在发掘的黄帝铸鼎原黄帝部落遗址,发掘出了多处特大型房子,其中有占地面积516米仰韶文化史上最大的房屋,在黄帝庙周围发现周长500多米长的祭祀灰沟,出土了黄帝时期的大型红陶鼎足、带孔玉钺、刻符陶片。许顺湛先生在《追溯铸鼎原历史的辉煌》中说,铸鼎原聚落群体在约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87个部落,1309个氏族,26万多人口,是当时华夏地区最为强大的部落集团。

    先秦有两部重要的史书均是从黄帝开始纪事的,一是《世本》,一是《竹书纪年》。刘向《七略》云:“《世本》,古史官明于古事者所记。录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系、谥、号,凡十五篇。”《竹书纪年》是战国魏国史书,晋武帝太康二年由汲郡魏襄王墓出土,其历史记载为甲金文所广泛验证,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它亦是从黄帝开始纪事的。这说明,从黄帝设置史官开始,历代史官的资料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只是史官体系以外的学者难以目睹,这就是为什么《竹书纪年》对黄帝史迹记载得很详细,而战国诸子却比较模糊的原因。

此外,《左传》、《国语》、《逸周书》、《战国策》、《礼记》、《大戴礼记》、《周易系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先秦重要典籍普遍辑录了黄帝事迹。而诸子更是“百家言黄帝”,“为学者所共术”。

据先秦文献《世本》载,炎帝族后代一姓,16个属地,107个氏;黄帝子族十二姓,101个属地510个氏。作为黄帝后裔的夏商周三族共四姓,31个属地,218个氏。在这835个氏中,黄帝子孙共728个氏,占近90%。炎黄集团835个氏组成了势力强大的华夏民族,演变形成了汉民族的百家姓。华夏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推轩辕黄帝为华夏民族之共祖,是有史有据的。我们作为黄帝子孙,不能数典忘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