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临床使用经验(13)

 闲品落花 2011-04-12
淮按:蓄血证深浅不同,治疗各异。如太阳病,脉不见微沉之象,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是新瘀的表现,宜桃仁承气汤;如其脉沉微,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这是久瘀的现象,非抵当汤之峻不足以攻之。本条用抵当丸。除用较为缓和之剂型外,水蛭、虻虫之分量也较轻,对于抵当汤证而病情较为缓和的情况可以应用。(编者注:此条为李映淮所批注的按语。) 
抵当汤方 第八十三 
[方义] 
此泻热逐瘀较峻之方。 
[主治] 
蓄血证,或发狂,或如狂,或消谷善饥,或喜忘,或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或身黄。但必须具有少腹硬满、小便白利及内热等证。 
[药品] 
水蛭一至三钱 虻虫(去足翅) 一至三钱 桃仁(去皮尖)一至三钱 大黄(酒洗)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水蛭、虻虫逐瘀破血,桃仁生新祛瘀,大黄荡涤邪热。 
[禁忌证] 
少腹硬满,小便不利者,不可服。因为此是水蓄而非血蓄。 
[类似方剂参考] 
桃仁承气汤:此是治热结膀胱兼有表寒蓄血之方。 
茵陈蒿汤 第八十四 
[方义] 
此清热利湿,去积,治阳性黄疽之方。 
[主治] 
黄疸小便不利。必须兼有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之里证现象,和喜冷或口渴之热证现象。 
[药品] 
茵陈五钱至一两 栀子二至三钱 大黄一至二钱 
[煎服法] 
用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茵陈清热利湿,为治黄疸的主药;栀子清热;大黄荡涤肠中积滞。 
[禁忌证] 
无腹部拒按或大便不利者,不可用;有表证者,也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此治黄疸兼有表证之方。 
(2)栀子柏皮汤:此治黄疸不兼表里证之方。 
黄连阿胶汤方 第八十五 
[方义] 
此滋阴泻火、养血安眠之方。 
[主治] 
心烦不得眠卧。但必须具有口苦、喜冷的火证现象及脉来虚数等阴虚、血虚现象。 
[药品] 
黄连一至二钱 黄芩一至二钱 生杭芍二至三钱 鸡子黄一至二枚 阿胶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先煎芩、连、芍三昧,煎至一杯时,去滓,入阿胶溶化后,约多半茶杯,少冷,入鸡子黄温服。 
[用药大意] 
黄连、黄芩以泻心火;阿胶、鸡于黄以养心血;芍药以滋阴养血。阴血既足,火邪不扰,心神得安,睡眠自能如常。 
[禁忌证] 
不兼口苦、喜冷,脉不细数的失眠证,忌之。恐芩、连苦燥,伤阴伤胃也。 
[类似方剂参考] 
栀子豉汤:此是治虚烦不眠之方。 
黄连汤方 第八十六 
[方义] 
此调理上热下寒兼补虚之方(也就是治腹痛呕吐,寒证多热证少兼中气不足之方)。 
[主治] 
腹痛呕吐。但必须具有口苦、不能食冷性饮食、腹部喜按、脉象沉迟无力等表现。 
[药品] 
黄连一钱至钱半 炙草五分至一钱 干姜一钱至钱半 桂枝一钱至钱半 人参五分至一钱 半夏一钱至钱半 大枣一至二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频频服下,以防吐出药液。 
[用药大意] 
黄连、桂枝、干姜调寒热以止腹痛;半夏降逆以止呕;参、枣、草和中以补虚。 
[加减法] 
治腹痛重,加生杭芍最效;兼下利,用干姜最良;呕吐。可兼用生姜。 
[禁忌证] 
凡腹痛,呕吐,口不苦者,或喜冷性饮食者,或脉滑数者,或腹部拒按者,均不可使用本方。因为口不苦是上焦无热,喜冷性饮食系胃中不寒,脉滑数不是虚寒脉象,腹部拒按是腹痛的实证。 
[类似方剂参考] 
(1)桂枝加芍药汤:此治寒证腹痛不拒按之方。 
(2)桂枝加大黄汤:此治寒证兼实证腹痛拒按之方。 
(3)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此治寒热往来兼呕吐腹痛之方。 
(4)大承气汤:此治实热腹痛拒按之方。 
(5)理中汤:此治虚寒腹痛不拒按之方。 
桃花汤方 第八十七 
[方义] 
此固脱,治虚寒性下痢之方。 
[主治] 
少阴病,下利脓血。但必须具有脉微细、喜热怕冷、滑泻不禁、不里急后重等表现。 
[药品] 
赤石脂二至三钱(研细) 干姜五分至一钱 粳米五钱至一两 
[煎服法] 
水三杯,将干姜、粳米二味煎至米熟时,去滓,人赤石脂细末调匀服之。 
[用药大意] 
赤石脂性涩,固肠胃,止滑脱;干姜温中去寒;粳米甘乎补虚。 
[禁忌证] 
凡痢疾有内热之口苦、喜冷、里急后重等症,或未至滑脱不禁的程度者,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真人养脏汤:此治下利,少兼脓血,滑泻不止,日数十次,小便点滴不通,服利小便药丝毫无效者。用本汤送赤石脂细末三钱,一剂后,每日即便三五次矣。 
吴茱萸汤方 第八十八 
[方义] 
此为温中补虚、祛寒止呕之方。 
[主治] 
太阴、少阴、厥阴虚寒呕吐(包括干呕,吐涎沫,欲呕)、下利头痛(头顶痛)、烦躁等证。但必须兼有手足厥冷,不喜冷性饮食,脉沉、迟、弦、细、微、弱等现象。 
[药品] 
吴茱萸二至三钱 人参一至二钱 生姜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吴萸、生姜温中散寒,以治吐利头痛;人参、大枣益气补中,以恢复肠胃之机能。 
[禁忌证] 
一切热证(如口苦、喜冷等)均忌之。 
[类似方剂参考] 
(1)小柴胡汤:此治少阳病头痛呕吐兼有寒热往来口苦之方。 
(2)茯苓四逆汤:此治阳虚、气虚兼有水邪,四肢厥逆,烦躁之方。 
猪肤汤方 第八十九 
[方义] 
此治咽痛兼下利,养阴润燥和中、止痛止利之方。 
[主治] 
咽喉疼痛下利。但须具有心烦咽燥、脉细数等表现。 
[药品] 
猪肤四两 白蜜三钱 米粉四钱(炒熟) 
[煎服法] 
水六茶杯,煎至两茶杯,去滓,人白蜜、米粉,分两三次服之。 
[用药大意] 
猪肤、白蜜养阴润燥,以治咽痛心烦;米粉和中而止利。 
[禁忌证] 
兼外感证者,有痰证者,咽不干燥、脉不数者,手冷、脉微细者,均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通脉四逆汤:此治真寒假热,咽痛下利之方。 
桔梗汤方 第九十 
[方义] 
此祛痰排脓,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之方。 
[主治] 
咽喉肿痛有痰涎者,或喉痈脓成将溃时期,用之有效。 
[药品] 
桔梗三钱至一两 甘草五钱至一两 
[煎服法] 
水二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桔梗消炎,祛痰排脓,甘草清热解毒。 
按:此方一般咽痛初起时都宜随时取用。喉痈化脓将溃时,桔梗大量用之,有开破之效。 
[禁忌证] 
喉痛兼有发热恶风寒之表证,或兼有口苦喜冷之火证,不宜单纯使用本方。因药力较轻不能胜重任。 
[类似方剂参考] 
(1)养阴清肺汤:此治阴虚咽喉干痛夜间较重之方。 
(2)普济消毒饮、银翘散加马勃板蓝根汤:此都是治温热咽喉疼痛之方。 
苦酒汤方 第九十一 
[方义] 
此清热祛痰,消肿解毒,治咽喉疼痛之方。 
[主治]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之证。 
按:此少阴病不是脉微细、但欲寐之证,乃专指邪热侵入咽喉之证而言,因咽喉系少阴经脉之所过也。此方对于一般热性咽喉红肿疼痛,有痰有热者都有效。 
[药品] 
生半夏一枚(研) 苦酒(醋)一酒盅 鸡子一枚(去黄留白) 
[煎服法] 
将半夏和醋放入鸡蛋壳内,用铁丝做成一个环,把鸡蛋壳放在环上,用火煎三沸,取起稍冷,少少含咽之。用砂锅煎之也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