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用 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技巧(五) - 紫荆棘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911jjw 2011-04-14

第一章 传统X线诊断报告书写技巧

第五节 泌尿生殖


一、肾脏

(一)正常尿路平片

肾、输尿管、膀胱X线平片(尿路平片,KUB)是泌尿系统X线检查中的基本方法,可以独立运用,也是静脉尿路造影术(IVP)前必不可少的常规摄片。摄片前应清洁肠道,一般采用缓泻药,检查前两天开始进清淡少渣饮食更好,正常KUB应显示肠气及粪块均少,避免将粪块误认为结石,同时为造影检查提供一个良好的对比片。仰卧位摄片,照片应包括全部尿路,即上界包括两侧肾上腺区域,下至膀胱和前列腺。优良的KUB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肾脏位置、大小和轮廓,同时可以观察腰大肌外缘及盆部软组织之轮廓。

【病例】正常尿路平片

图1-5-1  正常KUB

1、正常KUB[图1-5-1]

2、报告书写要点:首先应评判尿路平片的摄片质量,包括摄片范围和对比度等,对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是否有阳性结石和钙化作重点观察,此外对肾脏轮廓和腰大肌外缘应详细观察和描述。

3、报告示范:双肾区、双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双侧肾轮廓清晰,大小正常,双侧腰大肌外缘清晰。

(二)正常静脉尿路造影

正常IVP,注药后1~2min,肾实质显影,密度均匀;之后,肾盏和肾盂开始显影;15~3Omin时,肾盏和肾盂显影最浓。肾盂略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边缘光整,常见类型为喇叭状、分支型或壶腹型。正常输尿管全程在除去压迫后显影,通常为间断性显影其管腔的宽度因蠕动而有较大变化,但边缘光滑,走行柔和,可有折曲。膀肌充盈,边缘光滑,其上缘可有子宫或结肠的压迹。

【病例】正常静脉尿路造影

图1-5-2  正常静脉尿路造影

A.IVP30min;B.IVP35min解除压迫

1、IVP3Omin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2]

2、报告书写要点:首先描述尿路平片。对于IVP多时相摄片,首先应提示具体摄片时间,着重描写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脱的显影情况(正常或延迟、清晰或浅淡)、形态和排泄情况(正常或延迟)。

3、报告示范:KUB:双肾区、双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各一张,解除压迫后即35min摄仰卧位全程像。双肾盂盏于7min均显影,解压后排泄良好。双侧肾小盏杯口锐利,右侧肾盂呈喇叭形,左侧肾盂呈分支型。双侧输尿管未见增宽,走行于双侧脊柱旁。膀胱充盈,边缘光滑。

(三)盂管交界部狭窄

盂管交界部狭窄是一种很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为肾盂输尿管交界部良性狭窄,局部管壁平滑肌增厚或炎性纤维性增生,其他原因有输尿管息肉、血管压迫等,常继发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一般肾盏积水轻于肾盂积水。继发感染、结石很常见,严重者最终导致肾功能减退及丧失或肾盂破裂。

【病例】左侧盂管交接部狭窄

图1-5-3  左侧盂管交接部狭窄

A.仰卧位;B.俯卧位

1、IVP仰卧位及俯卧位全程像[图1-5-3]

2、报告书写要点:报告书写时应强调扩张的肾盂与输尿管明显不成比例,失去移行性,盂管交界部圆钝或呈鼠尾状。同时应该注意有无息肉样充盈缺损和血管压迹。应该与壶腹型肾盂鉴别,后者肾盏不积水,显影及排泄时间正常。

3、报告示范:KUB: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于7、15、3Omin各摄一片,35、45、55min摄解除压迫后仰卧、俯卧、立位排尿后三位片,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显影及时,形态无异常。35min仰卧位片见左侧肾盏明显积水扩张,肾盂浅淡,不全显影,45min俯卧位片见左侧盂管交界部梗阻圆钝,肾盂大部分位于肾轮廓外,输尿管上段细线状,中下段未显影,55min立位排尿后片见造影剂排空延迟。其余未见异常。

(四)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并输尿管囊肿

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系胚胎期输尿管芽分裂异常所致,分裂完全则为双肾盂双输尿管。无并发畸形时,临床上无任何症状,影像学上多因其他疾病或常规体检而偶然发现。10%~40%并发其他畸形,常因并发肾积水、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囊肿、结石和感染而就诊。

【病例】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并输尿管囊肿,囊肿感染合并结石

图1-5-4  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并输尿管囊肿,囊肿感染合并结石

A.KUB;B.IVP35min解除压迫后仰卧位

1、KUB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4]

2、报告书写要点:不完全双输尿管应观察描述“Y”形汇合的部位。完全性双输尿管有各自的开口,上位输尿管常合并囊肿,囊肿可继发感染和结石,注意上位输尿管一般开口较低,可以异位开口于膀胱颈部或后尿道,对于重度积水或盲囊状的上位肾盂肾盏输尿管,IVP不显影,但显影的下位肾盂肾盏输尿管常向外移位,此时应建议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盆腔内偏左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大小约为14mm×12mm,边缘光滑。IVP:静脉注射造影剂后,7、15、30、35、40、45、50min各摄一片,双肾显影同步。右侧肾盂、肾盏、输尿管显示清楚,肾盏杯口锐利,喇叭型肾盂,输尿管纤细无扩张。左侧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双输尿管走行正常,下位肾输尿管远端扩张,膀胱内高密度影周围围绕一低密度带,黏膜粗糙、增厚,与输尿管入口关系密切。

(五)肾结石

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及尿酸。含钙结石为阳性结石,尿酸结石为阴性结石。肾结石约2/3位于肾盂内,其次在下部肾盏。发病年龄以35~50岁居多。肾结石可引起肾盂肾盏的阻塞、损伤和感染。位于肾盂内的较大结石若活动度小,未产生梗阻、感染、损伤,可以长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同侧腰部隐痛或钝痛。若结石活动度较大,则产生肾绞痛。

【病例】右侧肾脏铸型结石

图1-5-5  右侧肾脏铸型结石

A.KUB;B.35min解除压迫仰卧位片

1、KUB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5]

2、报告书写要点:描述阳性结石的形态、大小、数量和位置,注意KUB与IVP的对比,强调结石位于肾盂肾盏内,由于造影剂充盈程度和时相不同,阳性结石可能呈相对高密度、被遮盖或呈现充盈缺损样改变。对于患肾的显影情况和积水程度也应详细描述,有助于判断其分泌功能。

3、报告示范:KUB:右肾区可见一与肾盂肾盏形态吻合的鹿角形高密度影,整体大小约为6.Ocm×4.5cm。IVP: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于7、15、30、35、45min各摄一片,双肾显影同步,右肾盂肾盏轻中度积水扩张,平片所见高密度影位于肾盂肾盏内,肾盂及中下组部分肾盏内表现为充盈缺损。左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小盏杯口锐利。双侧输尿管走行于脊柱两侧,未见扩张。膀胱充盈良好,边缘光滑。

(六)肾结核

肾结核好发于20~50岁,可由肺结核经血行播散而来,也可以是全身粟粒结核的一部分。病理期肾结核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当病变发展到肾脏髓质、在椎体深部形成干酪性病灶而成为临床期肾结核时,出现低热、盗汗等结核病的全身症状。当病变累及肾盂肾盏、尤其是累及输尿管、膀胱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脓尿等典型症状。

【病例】右侧肾脏及输尿管结核

图1-5-6  右侧肾脏及输尿管结核

A.35min解除压迫仰卧;B.50min解除压迫俯卧

1、35min(解除压迫)片及50min俯卧位片[图1-5-6]

2、报告书写要点:报告书写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及化验等相关临床资料,KUB着重观察肾区的钙化,IVP主要观察描述患肾的显影情况及形态表现:显影浅淡、积水扩张、肾盏变形和破坏、“打尖征”、添加影等等,同时应注意合并的输尿管结核和膀胱挛缩及对侧的结核或继发积水改变。显影不佳时应建议行逆行性肾盂造影或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均未见高密度结石影,两侧肾轮廓不大,边缘清楚。IVP: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35、50min摄片。左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显影良好,形态无异常,右侧肾盂、肾盏7min开始显影,但较左侧浅淡。解除压迫后,片示右侧肾盂、肾盏边缘形态不规整,肾盏不对称性扩张,尤以下组肾盏明显,相应肾大盏较窄。右侧输尿管亦轻度扩张。

(七)单纯肾囊肿

单纯性肾囊肿多是后天性肾小管阻塞及血供不足所致,少数与先天因素有关。多为单发,一般起源于肾皮质,壁菲薄,可出现钙化,囊内容为浆液性液体,内含蛋白及盐类。临床上多无症状,偶有轻度不适,囊肿较大时可以压迫邻近的脏器引起相应症状。囊肿破裂可出现血尿、肋腹痛及腹部肿块。

【病例】右肾下极单纯性囊肿

 

图1-5-7  右肾下极单纯性囊肿

A.IVP15min断层片;B.35min解除压迫仰卧 

1、15min断层片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7]

2、报告书写要点:KUB主要观察描述肾脏外形变化,肾脏局部外突膨大;IVP片主要观察肾盏受压、分离、移位改变,注意肾盏并无破坏,在造影早期断层片,由于肾实质的强化,与不强化的较大囊肿对比明显,可以观察到低密度的占位病变。

3、报告示范:KUB:右肾下极轮廓增大。腹部泌尿系统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影。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于7、15、30、35min摄片。左侧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形态无异常,可见轻度逆流(扇状肾小管逆流);右侧显影略延迟,右肾下极于断层片可见一个圆形低密度病灶,直径为6.5cm,下组肾盏受压上移,未见破坏。双侧输尿管全程显影,右侧略有扩张。膀胱未完全充盈。

(八)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可分成婴儿型和成人型,后者多见,有时合并肝、脾、胰囊性病变。多囊肾90%发生于双侧肾脏,好发年龄40~60岁。大体病理显示肾脏增大,表面多发圆隆突起,囊肿大小不等,内含液体,肾实质多受压而萎缩。本病可并发感染、结石、肿瘤及破裂出血等,出现严重合并症时可导致肾功能不良。

【病例】双侧多囊肾

图l-5-8  双侧多囊肾

A.KUB;B.30min仰卧

1、KUB及30min片[图l-5-8]

2、报告书写要点:KUB主要观察描述双肾轮廓增大和外缘的分叶状改变,IVP主要观察描述显影情况和肾盂肾盏的多发性弧形受压,同时应注意合并的结石和其他改变。

3、报告示范:KUB:双肾外形略增大,双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解除压迫即于35、45min摄仰卧位、俯卧位全程像见双肾影增大,双侧肾盂、肾盏变形,可见多个弧形压迹,肾盏分离,部分肾盏颈部受压变窄,远端肾盏扩张,杯口变钝。双侧输尿管、膀胱形态未见异常。

(九)肾癌

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肾脏肿瘤的90%,占肾脏恶性肿瘤的75%,好发于50~70岁。多发生于一侧,肿块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最常见症状为无痛性血尿。病理上肾癌切面不均质,肿瘤表面血管扩张、充血,内有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及钙化。肿瘤侵及肾静脉时形成瘤栓,也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肾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肾癌可转移到肺、肝、骨骼、脑等。

【病例】左肾透明细胞癌

图1-5-9  左肾透明细胞癌

A.30min仰卧;B.35min解除压迫仰卧

1、3Omin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9]

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观察患肾轮廓改变(肾极增大或局限突出)和显影情况,肾盂肾盏的形态,注意典型的“手抱球征”和“蜘蛛足征”,肾盂肾盏的整体移位、变形和破坏,显影不良者应建议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双侧肾区、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异常钙化影。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7、15、30、35及40min分别摄片,7、15、30min示左侧肾影较对侧增大,中部明显向外突出,左肾上、下盏扩张呈圆钝状,肾盂及左肾中盏受压、推移呈“手握球”征。35min、40min解压后摄片显示左侧输尿管走行及形态未见异常。右侧肾盏、肾盂、输尿管形态正常,右肾排泄正常。膀胱充盈良好,形态无异常。

(十)肾盂癌

肾盂癌病理上多为乳头状移行上皮细胞癌,少数为鳞状细胞癌,起源于肾盂肾盏黏膜,可以发生于肾盂肾盏的任何部位,并侵犯肾实质。男性发病为女性的2~4倍,80%以上的患者为40~70岁,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和肋腹痛,很少扪及腹部肿块。鳞癌常有尿路感染和结石症状。

【病例】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

图1-5-10  右侧肾盂移行细胞癌

A.30min仰卧;B.45min解除压迫俯卧

1、30min及45min(解除压迫)俯卧位片[图1-5-10]

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观察描述肾盂内充盈缺损大小、形态,侵及范围,近端肾盏的积水扩张,肾盂肾盏壁的破坏等情况。同时应注意是否合并输尿管、膀胱肿瘤的充盈缺损及对侧上尿路情况,对于显影不良、诊断困难者应建议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双侧肾区、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解除压迫后35min仰卧位及45、65min俯卧位全程像各一张。双肾显影时间正常。右肾小盏杯口变钝,肾盏扩张,肾盂内可见分叶状充盈缺损影,右输尿管上段和下段部分显影,未见扩张。左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显影良好,形态未见异常。

(十一)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为①先天性肾动脉发育不良,常合并肾脏发育不良,肾脏外形小。②动脉粥样硬化:常见于中老年患者。③纤维结构发育不良,常见于青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动脉壁病变可以主要侵犯内膜、中膜或外膜,因而本症又可分为内膜纤维增生、中膜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及外膜纤维增生。④大动脉炎,本症多为青壮年女性,近90%病例在30岁以下,是累及动脉全层的非特异性炎症,肾动脉最常受累。肾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明显增高,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高血压症状,个别患者可有腰痛、血尿。

【病例】左肾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先天性发育不良)

图1-5-11  左肾动脉及其分支狭窄(先天性发育不良)

1、DSA腹主动脉造影片[图1-5-11]

2、报告书写要点:①先天性肾动脉发育不良,注意累及肾动脉主干或分支,受累肾动脉全段纤细,比一般肾动脉细1/2以上。管壁光滑整齐,无狭窄后扩张。肾内动脉细小、稀少。②动脉粥样硬化,多累及肾动脉开口及主干近心段,多为偏心性狭窄。③纤维结构发育不良:典型病变部位在肾动脉中远段,呈串珠样狭窄。④大动脉炎:侵犯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肾动脉最常受累。应该详细观察肾动脉的解剖结构,判断肾动脉有否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和特点,应描写狭窄的程度、范围和性质;同时观察有无合并的畸形、变异。

3、报告示范:经股动脉插管,导管远端置于肾动脉开口的上方,注入造影剂并动态摄片,腹主动脉及其大分支显影。右侧肾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清晰,形态无异常。左侧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普遍变细,呈移行状,主干的宽度仅为右侧的1/2,管壁光滑完整,无狭窄后扩张。

二、输尿管

(一)输尿管结石

原发于输尿管的结石很少,常由肾脏向下排出移动而来。输尿管结石一般很小,常停留在输尿管的3个生理狭窄处,以第一和第三生理狭窄处为多,急性发作时由于输尿管痉挛和结石移动,损伤输尿管黏膜引起绞痛和血尿,并引起上尿路不同程度梗阻积水。

【病例】双侧输尿管结石

图1-5-12  双侧输尿管结石

A.KUB;B.IVP40min解压后俯卧位

1、KUB及40min俯卧位像[图1-5-12]

2、报告书写要点:KUB应观察描述输尿管走行方向一致的条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可均匀但常不均匀,着重观察输尿管的3个生理狭窄处。造影片应注意显影情况,描述上尿路梗阻积水程度,注意多体位摄片(尤其是俯卧位)并与淋巴结钙化、静脉石等鉴别,强调结石位于输尿管内或与输尿管重叠,其上方梗阻积水。对于显影不良无法确诊者应建议逆行性肾盂造影或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右输尿管走行区盆腔段断续条形高密度影,左输尿管远端圆环状高密度影,近侧输尿管2.5cm长度密度升高。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解除压迫后35、40、55min摄仰卧、俯卧、排尿后全程像各一张。双肾显影延迟,双侧肾小盏杯口变浅,弯窿变钝,肾盂形态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增宽,左输尿管全程显影,第三生理狭窄处见充盈缺损影,边界清晰锐利。右输尿管盆腔段梗阻,远侧未显影。膀胱显影较淡,其内未见确切充盈缺损。

(二)输尿管癌

输尿管癌与肾盂癌一样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癌,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均少见。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绝大多数为无痛性,少数可伴有腰腹疼痛及包块,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常早期就侵犯管壁全层或侵犯周围结构。输尿管癌可以单发或多发,既可由肾盂癌蔓延或种植形成,也可由膀胱癌向上蔓延而来。

【病例】右输尿管盆腔段移行细胞癌

图l-5-13  右输尿管盆腔段移行细胞癌

A.IVP35min仰卧位;B.IVP45min俯卧位

1、35min仰卧位及45min俯卧位片[图l-5-13]

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观察描述输尿管充盈缺损或狭窄的部位、大小或范围、形态等,对于梗阻积水情况应进行判断和描述,同时应观察肾盂肾盏、膀胱的合并肿瘤病变。梗阻较重显影甚差或不显影时应建议进一步CT等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双侧肾区、输尿管走行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解除压迫后摄35min仰卧位、45min俯卧位全程像各一张。左肾显影及排泄时间正常,左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形态未见异常,右肾肾盂肾盏稍扩张,右输尿管平第一骶椎水平管腔扩张,其内见充盈缺损,边缘不光滑,呈菜花状,大小约2.5cm×2cm,其上输尿管扩张,其下输尿管形态、走行未见异常。膀胱充盈,形态未见异常。

三、膀胱

(一)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可由于尿潴留、感染或异物而产生,也可以是肾结石排入膀胱,一般由镁、氨、尿酸组成。结石刺激膀胱可引起慢性炎症,致使黏膜充血、溃疡和出血。临床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和排尿终末时疼痛,以及血尿、尿频等。

【病例】膀胱结石并右侧输尿管第一生理狭窄处阳性结石

图1-5-14  膀胱结石并右侧输尿管第一生理狭窄处阳性结石

A.KUB;B.35min解除压迫仰卧位

1、KUB及35min(解除压迫)片[图1-5-14]

2、报告书写要点:平片应观察描述膀胱区域异常高密度影,数量、形态(同心圆形或桑堪状)、大小、移动度,造影片应强调各体位阳性结石均位于膀胱轮廓内,注意较浓的造影剂可能遮盖膀胱结石。对于合并的膀胱炎小梁形成也要观察描述。

3、报告示范:KUB:右侧肾区可见一“枣核状”结石影。膀胱底部可见一圆形钙化影。IVP:注入造影剂后,7、15、30、35min及90min各时相图像显示:15min时右肾轻微显影,外形增大,KUB所见右肾结石位于右盂管交界处,直至90min右肾盂盏始终无清晰显示。右输尿管未见显影。左肾显影正常,各组肾盏略饱满,左侧输尿管通畅,未见狭窄及扩张。膀胱轮廓光整,其底部可见一圆形更高密度影,与平片钙化影相符。

(二)膀胱癌

膀胱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50~60岁好发,以膀胱三角区及膀胱两侧壁多见,形态以乳头状、菜花状多见,病理上多为移行细胞癌(90%)和乳头状癌。移行细胞癌多为表浅性膀胱癌,约占3/4,余1/4为浸润性。

【病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图1-5-15  膀胱移行细胞癌

A.35min解压后仰卧位;B.50min膀胱左前斜位

1、35min(解除压迫)片及50min膀胱左前斜位片[图1-5-15]

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观察描述膀胱内充盈缺损的数量、形态、位置、大小,邻近膀胱壁是否僵硬及其范围,是否侵犯膀胱输尿管入口,如果是IVP检查还要相应观察描述上尿路显影情况及其形态,是否合并上尿路梗阻及其程度,当出现肿瘤侧上尿路不显影的情况时,应进一步CT检查。

3、报告示范:KUB:双侧肾区、输尿管走行区及膀胱区未见阳性结石及钙化。IVP: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分别于7、15、30min摄压迫像,解除压迫摄35min仰卧位全程像和50min膀胱双斜位像各一张。双肾显影及排泄时间正常。双侧肾小盏杯口锐利、肾盂形态未见异常。双侧输尿管形态、走行未见异常。膀胱壁欠光滑,膀胱偏右侧可见一类圆形充盈缺损影,大小约为3.6cm×3.2cm,边缘不光滑。

(三)膀胱输尿管反流

膀胱输尿管反流指尿液从膀胱逆流入输尿管或充满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尿路不扩张或有不同程度积水扩张。常见于儿童,可导致泌尿道感染及反流性肾病。按病因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脱输尿管交界处发育异常。继发性常见原因是膀胱出口或尿道梗阻以及神经源性膀胱。

【病例】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

 图1-5-16  双侧膀胱输尿管反流 

1、排尿性膀胱造影左前斜位片[图1-5-16]

2、报告书写要点:主要观察反流是单侧还是双侧,应说明造影剂反流所到达的高度、范围,是否合并积水扩张和逆流,并进行分度;对于出现反流的情形应加以说明,是静息状态下还是在排尿过程中。同时应观察和描述膀胱的形态及是否合并尿道病变。

3、报告示范:经尿道插管向膀胱内注入造影剂,膀胱充盈良好,边缘光滑,左右转动体位,静息状态下即可见造影剂反流入双侧输尿管及肾盂肾盏内,进行排尿动作时反流现象显示更明显,左侧肾盂、肾盏、输尿管形态正常,右侧积水扩张。

四、尿道

(一)后尿道瓣膜

后部尿道瓣膜是严重的尿道畸形,几乎都发生在男性,典型的后部尿道瓣膜是由中肾管最远端的残留或异常附着所致,此病的病理改变取决于所致泌尿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出生前未发现者可在出生后数月至数年因排尿不正常,触及肾盂积水所致“肿块”或泌尿道感染等原因就诊。

【病例】后尿道膜部瓣膜

图1-5-17  后尿道膜部瓣膜

1、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图1-5-17]

2、报告书写要点: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表现为尿道管径以瓣膜或隔膜所在的精阜下方为界形成鲜明对比,近侧后尿道及膀胱颈显著扩张,远侧尿道管径正常,粗细两段间可见横行透亮线,典型后尿道瓣膜近侧尿道扩张段的远端圆隆而向远方突出,与相邻正常尿道间共同勾画出发自尿道前壁且稍向后上方倾斜的瓣膜轮廓,通常呈线型或前厚后薄的类三角形透亮影。瓣膜后端与尿道后壁间尿流通过的小孔是此型的特征。书写报告时主要描述后尿道瓣膜的形态,注意与有中心孔的后部尿道隔膜鉴别,同时应观察并描述近侧的后尿道及膀胱扩张,并描述膀胱小梁形成、多发憩室样突出及有无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

3、报告示范:近侧后尿道及膀胱颈显著扩张,前尿道管径正常,两段之间可见透亮线自尿道前壁向后上方倾斜。近侧尿道扩张段的远端圆隆,向前下突出。膀胱小梁形成,未见膀胱输尿管反流。

(二)尿道外伤性狭窄

尿道损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损伤,常见于骑跨伤或会阴部踢伤,常伤及尿道球部,少数伤及膜部。骨盆骨折可直接损伤后尿道。少数情况下可为尿道操作时的医源性损伤。尿道损伤时病理分为三期:损伤期、炎症期和狭窄期,狭窄期主要是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瘫痕,造成尿道狭窄,引起排尿障碍和尿潞留。

【病例】后尿道膜部外伤后狭窄

图1-5-18  后尿道膜部外伤后狭窄

A.骨盆平片;B.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左前斜位

1、骨盆平片+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斜位片[图1-5-18]

2、报告书写要点:观察描述狭窄部位,一般位于尿道球部或膜部,测量其长度和宽度,描述其边缘是否光滑,梗阻程度,近端是否扩张及程度,是否合并膀胱炎症和憩室。同时应描述骨盆骨折的情况。

3、报告示范:平片见左侧闭孔不圆滑,耻坐骨结合部膨大,为陈旧骨折改变。经造瘘引流导管向膀胱内注入对比剂,排尿时见尿道膜部不规则狭窄,长约1cm,宽约2mm,其近段较扩张,尿液尚能通过,前尿道显影,宽度异常。膀胱边缘不甚光滑,未见憩室形成。

(三)尿道直肠瘘

先天性尿道直肠瘘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尿道直肠隔缺损而发生,常与肛门直肠闭锁或狭窄并存。瘘道可发生于尿道膜部或前列腺部。临床上常见患儿无肛门,胎粪由尿道排出,尿中出现粪渣,如患儿有肛门,则尿液可从肛门流出。

【病例】先天性后尿道直肠瘘

图1-5-19  先天性后尿道直肠瘘

1、排尿性膀脱尿道造影[图1-5-19]

2、报告书写要点:注意观察描述尿道瘘口一般位于后尿道前列腺部或膜部,与直肠远端形成线状瘘道,造影剂经肛管排出,须叙述造影方法,一般认为逆行性尿道造影显示较好,但有时动态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效果更佳,必要时可以联合运用,也可以灌肠造影单独或联合使用。最好测量瘘道长度和宽度。

3、报告示范:单纯透视未见异常。经导管向膀胱内注入对比剂,排尿时见尿道膜部与球部交界处向后突呈三角形,尖端呈细线状通向直肠。尿道各段通畅,尿液通过顺利。

五、女性生殖

(一)环定位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X线检查用于检查宫腔内节育装置安放情况及检查取环后是否有残余。节育装置种类繁多,大致可分透X线和不透X线两种,不透X线的常有不锈钢环、绕铜丝的“T”形等。检查前应排空膀胱,避免因膀胱过度充盈将子宫上推使节育器位置抬高。正常人立位时宫腔内节育器的最低位置可达耻骨联合下0.5cm。卧位时节育器应高于耻骨联合。

【病例】子宫置入节育环

图1-5-20  子宫置入节育环

1、环定位片[图1-5-20]

2、报告书写要点:以节育环中心向脊柱中线划线测量节育环偏左或偏右的距离,然后测量距耻骨联合上缘的高度。应描述节育环的位置和形状,尤其是断裂或取环后残留等异常情况。

3、报告示范:盆腔内见一椭圆形环状金属影,距正中线偏左2.2cm,距耻骨联合上缘7.5cm。

(二)子宫输卵管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将造影剂经子宫颈口注入子宫及输卵管,以显示子宫颈管、子宫腔及两侧输卵管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根据这些结构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内膜等情况作出判断。这一种检查方法特别在观察输卵管有无阻塞、详查阻塞原因及了解子宫输卵管畸形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病例】慢性输卵管炎

图1-5-21  慢性输卵管炎

1、子宫输卵管造影像[图1-5-21]

2、报告书写要点:造影显示正常子宫内腔呈倒立三角形,边缘光滑。左右输卵管细而弯曲,长8~14cm,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和伞部,造影常只能显示峡部及壶腹部,造影时正常可见造影剂弥散入盆腔肠间隙。慢性输卵管炎导致输卵管阻塞,壶腹部积水扩张,呈囊状或指状,造影剂不能弥散入盆腔。应该注意有时子宫角肌肉痉挛(对比剂刺激所致)而造成假性不通。

3、报告示范:经插管注入造影剂,子宫显影,呈倒三角形,边缘光滑,双侧输卵管显影,壶腹部阻塞,积水扩张呈指状。未见造影剂弥散入盆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